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窮書生見母親太辛苦,外出闖蕩,立志不成功不回家,終成一代名相

窮書生見母親太辛苦,外出闖蕩,立志不成功不回家,終成一代名相

元代著名戲曲作家王實甫(雜劇《西廂記》的作者)曾在《破窯記》中寫道:「朝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可不道寒門生將相。」意思就是說早晨還是一個鄉野村夫,(因為讀書)到了晚上就進入天子的殿堂入將拜相,這可不就是貧寒入家出了公卿將相了。而自古以來,在我國歷史上「寒門生貴子,白屋出公卿」的案例也不再少數,譬如大家所熟知的頭懸樑錐刺股的蘇秦,鑿壁偷光的匡衡,還有螢囊映雪的車胤和孫康等,他們無不是貧寒出身,終靠自己的努力被世人廣為稱頌。

然而,除了以上大家耳熟能詳的歷史典故外,在我國五代至北宋初年還有一位勵志的窮書生,他因出身貧寒,見母親太辛苦獨闖天下,發誓不成功便不回家。後歷經亂世風雲,先是在後晉擔任無名小吏,後又在郭威的周朝履任樞密都承旨、中書侍郎、平章事等官職,終成一代名相。到北宋建國以後,他仍然身居高位,並和宋太祖趙匡胤結為兒女親家。而此人便是被後世稱為「一點浩然氣,千里快哉風」的五代時期的名相魏仁浦。

名相魏仁浦字道濟,出生於衛州汲縣(今河南衛輝市)一個貧困家庭里,早年父親因患病而去世,生活的重擔全部落到了母親的肩上。在這樣家庭背景下,年幼的魏仁浦變得格外懂事,從小他就發奮讀書改變命運。十三歲時,其母親曾四處奔走借黃縑給魏仁浦製作暑服,年少的魏仁浦看到後眼角有些濕潤,感嘆道:「慈母求貸以衣我,我怎能心安啊!」說著說著,眼淚競流了下來。《宋史·魏仁浦傳》記載:「母為假黃縑制暑服,仁浦年十三,嘆曰:為人子不克供養,乃使慈母求貸以衣我,我能安乎!因慷慨泣下。」

等完成學業之後,年齡稍大的魏仁浦見母親太過於辛苦,於是就揮淚告別母親獨闖天下,下定決心要做出一番事業出來。從家鄉出來後魏仁浦就直奔洛陽而去,走了幾天,他來到了濟河邊,在過河時魏仁浦看著波濤洶湧的河水,脫下上衣並把它擲到了河中,發誓說:「此去,若不成功顯貴,就不復渡此河回家!」《宋史·魏仁浦傳》記載道:「辭母詣洛陽,濟河沉衣中流,誓曰:不貴達,不復渡此!」

在五代亂世中,魏仁浦先是在後晉樞密院任小吏,雖說當時官職並不大,但他做事比較細心嚴謹,和同事們之間工作配合的也非常融洽,很是受樞密院承旨的賞識。尤其在工作方面魏仁浦的才能和辦事效率都是同輩人可比的,而最重要的是,他對工作始終保持著一股奮發向上的浩然正氣,時人都很欽佩他。為此《宋史·魏仁浦傳》記載道:「晉末,隸樞密院為小史,任職端謹,儕輩不能及。」後來由於晉少帝石重貴的昏庸統治,各州盜賊群起,內外動亂不已。晉少帝也在契丹南下入侵時被俘,後晉便就此滅亡。

公元947年,後晉大臣劉知遠見狀乘勢登基稱帝建立後漢政權,是為後漢高祖。而正是在此時魏仁浦遇到了自己人生中的「伯樂」大將郭威,當時魏仁浦隨著大軍北上抵抗契丹軍隊,大將郭威向魏仁浦詢問契丹軍情,魏仁浦卻都能對答如流且能詳盡的說出利害關係,為此郭威對他的精細敏捷很是喜歡,後被郭威收入帳下得到重用。

乾佑元年(948年)後漢高祖劉知遠病逝,老將李守貞趁機造反,身為謀臣的魏仁浦就對郭威多獻良策,使郭威很快就平定叛亂,而且贏得一批將領的歸附郭威。後來大將郭威在與契丹對抗、平息各地叛亂方面皆立了大功,而這裡面也多有魏仁浦的功勞。

郭威雖然仗打勝了,但是皇帝對大臣功高震主很是不滿,尤其後漢隱帝還是個多疑的人,他曾夜裡聽到手工作坊打鐵的聲音,就懷疑有人私制兵器作亂,一夜竟然無法入眠。而面對聲名在外的大將郭威,後漢隱帝深恐他會危及到自己的皇位,於是就像趁機滅掉郭威。《宋史》記載:「乾祐末,隱帝用武德使李鄴等謀,誅大臣楊邠、史弘肇等,密詔澶帥李洪義殺騎將王殷,令郭崇害周祖(郭威)。」

只是後來事情敗露,郭威得知消息後很是害怕,在關鍵時刻,他又想起了機敏謹慎的魏仁浦,召其入府謀劃。郭威見到魏仁浦就講:「朝廷將殺我,我死不懼,獨不念麾下將士乎?」魏仁浦見狀深思熟慮的說道:「將軍身為輔政大臣,又掌握著強大的軍隊和重要藩鎮,對朝廷有不世之功,今君上聽信讒言屠害忠良,既是將軍現在想表明心跡又能怎樣呢?」

郭威聽後很是感慨,說道:「想當年,我和楊邠、史弘肇等人跟隨先帝奪取天下,後又接受先帝託孤的重託,竭盡全力保衛國家,如今他們已經被害,獨剩我一人,我還有什麼心思獨自活著!」而正在郭威感到絕望之際,魏仁浦果斷諫言道:「事情已經發展到這種地步,不如將軍順應眾人之心,領兵南行,建立萬世基業啊!」最終郭威採納魏仁浦的計策,建立後周政權,是為後周太祖。

可以說在關鍵時刻,魏仁浦出了重要主意使郭威稱帝有了可能,他能言善辯、博聞強記,使郭威最終能在皇位上坐得安穩。年紀輕輕的魏仁浦無疑是後周王朝的開國功臣,後周太祖郭威登基後也任用魏仁浦為樞密副承旨,不久又升為右羽林將軍,充任承旨。後周太祖稱帝後也不負眾望,盡顯一代明君的氣魄,他重用魏仁浦、范質、王溥等良臣,使後周國力蒸蒸日上,連契丹人都很懼怕。

廣順末年(953年),魏仁浦的母親病逝,自幼和母親相依為命的他悲痛萬分辭官丁憂。由於魏仁浦的府邸靠近皇城,周太祖徒步登門寬仁,事後秘密派遣小黃門召魏仁浦商量事務,委以重任。對此《宋史·魏仁浦傳》記載:「廣順末,仁浦居母喪,而宅邇宮城,周祖步登寬仁門,密遣小黃門召仁浦計事。明日,起複卓職。」

顯德元年(954年),後周太祖郭威病逝於滋德殿,其養子柴榮繼帝位。在後太祖臨終前,他曾對周世宗柴榮講道:「魏仁浦無遣違禁密。(意思是不要對他隱瞞皇家秘密)」而郭威死後,魏仁浦一如既往地忠於後周朝廷,為柴榮穩定統治、統一北方作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隨著後周的國力增強,周世宗盡顯統一之志,就任命魏仁浦為中書侍郎(中書省長官)、同平章事,同時兼任樞密使之職,自此魏仁浦便榮登相位,成為一代名相。

顯德六年(959年),正當周世宗在征遼戰爭節節勝利時,不幸積勞成疾身體每況愈下,世宗臨終前再次託孤宰相魏仁浦、范質、王溥為首的後周眾大臣奉柴宗訓為帝,即為恭帝。恭帝繼位後,又加封魏仁浦為刑部尚書一職。建隆元年(960年),後周新君繼位,北漢覺得後周國弱可欺,遂聯合契丹大舉南下進犯。而此時本應禦敵於國門之外的殿前都點檢趙匡胤卻趁機,陳橋兵變黃袍加身,建立大宋王朝。

後周群臣見狀皆束手無策,大臣范質、王溥等人只能聽命奉趙匡胤為天子。只有忠臣魏仁浦不甘後周政權顛覆,他親自組織了一部分朝臣反抗,但終因勢單力薄被鎮壓下去。自此,魏仁浦也染病在身,至死都念著周世宗柴榮的名字,自責愧對先帝沒能保護好後周江山。對於魏仁浦的忠勇之舉,宋太祖趙匡胤也是很欽佩,宋朝建立後仍拜魏仁浦拜守尚書右僕射。而且趙匡胤還和魏仁浦結為兒女親家,將心愛的永慶公主下嫁其子魏咸信。

開寶二年(969年),宋太祖趙匡胤親征北漢,年老的魏仁浦隨軍出征,卻在途中因病去世,享年59歲,自此結束了自己傳奇的一生。而縱觀名相魏仁浦的一生,以孝順謹慎聞名,從一位窮書生見母親太辛苦獨闖天下,後立志不成功不回家。先是後晉開始入仕,到後來受後周太祖郭威、後周世宗柴榮的重用,官至宰相,終成一代名相。

可以說魏仁浦博聞強記,殫精竭慮,為後周統一北方立下了汗馬功勞。後周太祖郭威盛讚曰:「(得魏仁浦)天下事不足憂也。」而魏仁浦為人也寬容大度,能言善辯、足智多謀、與人為善,「一點浩然氣,千里快哉風」,可以說是他心胸的體現。現如今後世更是推崇名相魏仁浦的忠孝,其忠孝之舉亦可美名千古!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讀史鑒志 的精彩文章:

TAG:讀史鑒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