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科技 > Google為何硬體難為?

Google為何硬體難為?

Google的「AI+軟體+硬體」新戰略,旨在獲得未來市場。

Google擅長什麼?除了最近鬧得沸沸揚揚的Android操作系統外,還有強大的搜索引擎、石破天驚的AlphaGo、高效高兼容的Google Chrome、全球都在用的開源框架TensorFlow和GoogleMap等,這些產品在業界均是首屈一指。簡而言之,Google軟體做的很棒。

但Google也有很不擅長的,比如屢屢受挫的硬體。毫不誇張的說,Google做硬體的這些年,產品不少,建樹卻很少。

Google為何硬體難為?


那些雷聲大,雨點小的Google硬體們

如果細數Google的硬體產品們,便不難發現這些年Google對於硬體非常執著,多個領域、多類產品層出不窮,但真正擁有市場影響力的卻寥寥無幾。

Google對硬體的決心不可謂不堅定,這從每年的I/O大會就可窺見一二。例如在2012年,時值智能硬體產品藍海初現,憑藉自身強大的資源優勢以及對戰Apple TV的野心,Google高調發布了一款社交流媒體播放器「Nexus Q」,這也是Google第一款完全擁有自有品牌的硬體產品。然而5個月後,官方便下架了這款產品,也就是說Nexus Q未經發售便夭折了。

Google為何硬體難為?

同樣在這場大會上,Google還發布了首款自主品牌平板電腦Nexus7、和概念智能眼鏡Google Glass,但前者已在近日被Google官方宣布放棄整條產品線,後者則在2015年停止了所有開發工作。

不過,Google並沒有因此放棄入局硬體市場的計劃,之後幾年又相繼發布了包括智能手機Google Pixel系列產品、智能音箱Home Hub、街景拍攝設備Trekker、AI攝像頭Google Clips,以及多款智能手錶,產品涉及手機、攝像、AR/VR、AI多個領域,也都是曾在發布會上驚艷全場,最後卻因沒有多少消費者願意買賬而沒落的產品。有人調侃說,「『叫好不叫座』和『出師未捷身先死』,是Google智能硬體產品的宿命。」

可能Google自己對這一情況也始料未及,甚至頗為鬱悶,身為科技巨頭,為何總在智能硬體上栽跟頭,而且至今也尚未有起色?


硬體基因不足

縱觀全球科技公司,能把軟體和硬體同時做的非常出色的,非蘋果莫屬了。僅iOS和iPhone兩項,便足以讓該公司在市場競爭中屹立不倒,但Google不一樣。

喬布斯自小生活在矽谷旁邊,周圍的鄰居都是惠普公司的職員,養父則是激光儀器廠的工人,這也讓他對電子非常感興趣,所以從一開始,蘋果就是電子硬體起家的。

而21年前,恰逢全球互聯網爆發之時,身為斯坦福大學計算機科學博士生的拉里·佩奇當時看中的不是硬體產品,而是信息傳播市場的可觀性,在學校宿舍便開發了一款在線搜索引擎,也就是如今全球最大的搜索引擎Google。

Google為何硬體難為?

成立公司後,Google在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內,靠著和雅虎的合作迅速將公司影響力擴展至全球,但也大多集中於搜索引擎方面。和雅虎中斷合作後,為保證市場份額不至下滑,Google先後斥資收購了互聯網服務供應商「美國在線」5%的股權、影音內容分享網站YouTube等鞏固用戶市場。再之後,該公司開始深入其他領域,如開發Android系統、Googlemap等,所有大動作無一例外都與軟體相關。

當然,在這期間Google也並非沒有做過硬體方面的嘗試,先是斥資125億美元收購摩托羅拉,隨後便在2010年推出的Nexus品牌便是專攻電子數碼產品領域。不過,Google推出這一品牌的初衷並不在布局硬體市場,而是為了通過智能手機、平板電腦等測試最新更新的Android系統,為華為、三星、LG、HTC、MOTO、ASUS等合作廠商提供Android官方設計標準。簡而言之,Nexus在絕大多數情況下,只是Android的載體,並非產品。回到硬體本身,Google一開始所費精力便不多,基因不足在所難免。

但隨著AI等相關技術的發展,智能硬體開始展現出驚人的市場爆發力,Nexus有所涉及的智能手機市場就是典型之一。Gartner統計數據顯示,2010年全球移動設備終端用戶銷量為16億部,同期增長僅31.8%,但其中智能手機卻同比增長了72.1%,出貨量為3億部左右。而到2013年,這一數字便上升至了10億部。

除智能手機外,智能家居、可穿戴等市場規模也在迅速擴大,行業公認的,2014年為全球智能硬體元年,市場爆發明顯。Google當然的也看到了這一點,於硬體方面也愈加用心,但卻過於著急了。


市場先機已失,產品線「瘦身」在所難免

其實,Google的硬體產品並不是輸在性能上,而是輸在涉獵太廣、入局太晚和市場敏感性差上。回顧Google發布的硬體產品,從2015年開始,該公司幾乎是什麼「流行」就推什麼:

2015年,發布了兩款新Nexus手機,但銷量非常可憐;

2016年,推出全新手機品牌Pixel、VR眼鏡Daydream View、智能音箱Google Home、智能路由器Google WiFi和流媒體接收器Chromecast Ultra;

2017年秋季新品發布會上,Google一口氣推出了8款硬體產品,包括智能手機Pixel 2/Pixel 2XL、筆記本電腦Pixelbook、智能音箱Google Home Mini/Google Home Max、智能攝像頭Google Clips以及智能藍牙耳機Buds。

可以看到,短短3年,Google在硬體方面涉獵極廣,且均是當年市場熱門產品,智能手機、VR頭盔、智能音箱等一個不落。但或許正因如此,Google難以集中精力,且大多產品為跟風而來,推出之時市場格局已初定,先機已失,此時產品若無創新,競爭優勢則幾乎為零。

以2017年的Pixel 2為例,這款手機搭載驍龍835處理器和最新版操作系統Android 8.0,內存組合為4G+128G,離線聽歌、看圖說話等AI功能應有盡有。從性能上看,這款手機足以排在當時全球旗艦機前列。

Google為何硬體難為?

但可惜的是,Google沒有看到當年手機市場需求的變化,也就是除性能外,用戶對手機拍照的依賴性和要求越來越高。僅以同年發布的華為P10做對比,Pixel 2隻後置了一顆1220萬像素攝像頭,而華為P10則擁有三顆萊卡攝像頭,即後置1200萬像素+2000萬像素雙攝像頭,擁有2.2的大光圈,支持雙倍變焦;前置則為800萬像攝像頭,如此高配置被譽為「重新定義手機人像攝影」。

事實也證明,Pixel 2並不得市場歡心,相關數據統計顯示,2017年Google全年智能手機銷量僅有390萬部,只相當於蘋果等一線智能手機廠商一個星期的銷量。

Google顯然意識到了拍照的重要性,到Pixel 3時便強推暗光/夜功景拍攝功能。但這一次Google卻把攝像主任務交給了前攝,後置仍是1220萬像素攝像頭,前攝卻是雙800萬像素攝像頭,其中一顆為廣角攝像頭,價格還比Pixel 2貴了150美元。把寶壓在自拍上,難免有些本末倒置,最終Google方面也承認,Pixel3的銷售情況不如Pixel2同期。

值得一提的是,在智能手機市場競爭日益激烈,且出貨量整體下滑的當下,各大手機廠商幾乎時隔幾個月就要推出一款全新的產品,Google卻每隔一年才有所更新,實在難以滿足用戶胃口。

而和手機一樣,Google在其他方面也稍顯落後。2016年正值VR大火之際,HTC VIVE、PlayStation、Gear VR通殺B/C端市場,Google卻到這一年的10月才推出Daydream View;與此同時,智能音箱市場爆發,Echo深入人心,此時推出Google Home,市場先機以失。

至於平板電腦、智能手錶等都是蘋果的主戰場,Google所推產品在功能上並為有創新性突破;其他諸如智能監控攝像頭等,則面向小眾用戶,產品也非剛需,市場難以打開。

總結來說,Google對於硬體缺乏敏感性,再加上供應鏈和銷售渠道不足,有用戶想買卻買不到,產品市場成績不佳也是情理之中。而這些產品最終或夭折或垂死掙扎,都是在預示著「Google硬體產品線需要『瘦身』,主攻擅長領域,也就是依託軟體為用戶提供創新性服務。」


Google硬體的未來或在綜合性智能服務

從今年年初開始,Google便多番對硬體業務部門進行調整,數十位「創造部門」的員工被告知公司將進行路線削減,必須在Google或者Alphabet內尋找新的職缺,這些員工就包括硬體工程師。不過有消息稱,他們的調動都是臨時的,將來或許會成為隨時擴充硬體部門的彈性動力。不難看出,Google正有意對此前的硬體戰略進行調整並為新戰略儲備戰力。

其實,對於一家頗有技術優勢和用戶基礎的科技公司而言,尤其在當前AI空前發展的情況下,Google在智能硬體領域只會是遲到者,卻不會成為缺席者。當缺失的硬體基因補足時,競爭優勢不容小覷。就如桑達爾·皮查伊也曾說的,「Google要做未來的硬體。」

以Google Home為例,依託Google Assistant智能度和用戶認可度的提升,這款智能音箱一開始的銷量確實不好,2017年全年銷量僅為600萬台,但第二年這一數字便上升至了1150萬台,佔全球市場份額的30%,僅次於亞馬遜的Echo。除此之外,Google還比其它廠商多做了一步,放棄了在帶屏智能音箱中內置攝像頭,一定程度上減少了用戶對於隱私泄露的擔憂。

而Pixel 3雖然當前成績不佳,但這款手機搭載的Call Screen卻在行業內引起了不小的轟動,該功能可以幫助手機自動接聽電話,也就是說,在未來手機不再只是一款硬體產品,而是一個可以幫你打電話並自主判斷是否拒接的虛擬助手。

又例如利用機器學習技術和Google Cloud,Google讓Pixel Buds具備了語音實時翻譯功能,現已可以翻譯40多種語言,在出國和旅遊市場前景可觀;而去年年初,Google 又將曾經斥資32億美元收購的知名智能家居監控解決方案公司Nest重新納入Google旗下,歸硬體部門管轄。

不難看出,Google的布局正在朝「AI+軟體+硬體」方向轉變,這也確實能夠充分發揮該公司在技術、產品、用戶基礎上的優勢,即以硬體為載體,AI為技術支持,通過軟體提供綜合性智能服務,從而獲得未來市場。或許此舉在短時間內Google硬體並不能取得耀眼的成績,但未來值得期待。

更多優質內容,請持續關注鎂客網~

Google為何硬體難為?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鎂客網 的精彩文章:

小米進行新一輪組織架構調整,成立新的集團質量辦公室
我國新一代人工智慧治理原則發布,為立法打好基礎

TAG:鎂客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