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動物 > 漁貓:偷魚的是我,偷果的是我,吃人的也是我,我為何天天背鍋?

漁貓:偷魚的是我,偷果的是我,吃人的也是我,我為何天天背鍋?

漁貓也叫釣魚貓、捕魚貓,是一種體型中等的野生貓科動物,以擅長捕魚而出名。它們主要分布在印度、孟加拉國和斯里蘭卡等亞洲國家,喜歡棲息在在河流、湖泊、魚塘附近的蘆葦叢、草叢中,或者是海邊的紅樹林里,當它們餓的時候,常常就會下水捕魚吃。

漁貓:偷魚的是我,偷果的是我,吃人的也是我,我為何天天背鍋?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更多圖片

漁貓擅長在水中或濕地里活動,既是一個優秀的游泳運動員,也是一個捕魚高手。它們有著天生的優勢:擁有雙層的毛髮結構,可以起到很好的防水作用;長有蹼足,既方便在潮濕的泥地上行走,也更容易駕馭水。

漁貓:偷魚的是我,偷果的是我,吃人的也是我,我為何天天背鍋?

和其他會捕魚的貓科動物相比,除了一般的捕魚技術外,漁貓還掌握了一種有趣的、不需要魚餌的「釣魚」技術:漁貓會待在水邊,用爪子模仿昆蟲的運動,輕輕掠過水麵,魚兒見到後以為是昆蟲就會迅速游過來,漁貓就會將其捕獲……人類釣魚往往還需要用到魚餌,而漁貓「釣魚」卻連魚餌也不用。看來,「釣魚貓」這個稱呼可不是空穴來風

漁貓:偷魚的是我,偷果的是我,吃人的也是我,我為何天天背鍋?

圖:漁貓喜歡在夜間活動。

在很多人眼裡,漁貓是一種可愛的貓科動物,然而,在現實中它們卻常常為其他動物「背鍋」,甚至惹來殺身之禍。

在印度和孟加拉國,漁貓有時會被人當成水獺而被殺死。而當地人之所以會獵殺水獺,一是受到了皮毛貿易的影響,二是因為水獺會捕食漁民餵養的魚。一旦有漁民發現魚塘中的魚丟失了,往往就會認為都是漁貓造成的,然後設陷阱進行捕捉,甚至放置有毒的誘餌。有時,無論是水獺還是漁貓,都會被漁民殺死。

漁貓:偷魚的是我,偷果的是我,吃人的也是我,我為何天天背鍋?

圖:夜晚在水邊出現的水獺,常常被當地人認為是漁貓。

事實上,漁貓雖然愛吃魚,但遠沒有水獺吃得多。畢竟水獺整天都會泡在水裡,到處捕魚吃,而魚類只佔了漁貓飲食的一部分,它們還會捕食嚙齒類等小動物(水獺也是保護動物,目前水獺的很多亞種都瀕臨滅絕)。

有時候,漁貓還會被人當成愛吃果實的果子狸而被殺死。果子狸屬於靈貓科,漁貓屬於貓科,但這兩者的大小和花紋都有很多相似之處,不了解它們的人很容易將它們弄混。

漁貓:偷魚的是我,偷果的是我,吃人的也是我,我為何天天背鍋?

圖:分布在印度的一種果子狸,它的花紋和漁貓很像。

更有甚者,在孫德爾本斯的紅樹林,漁貓在夜間活動動靜會被人認為是老虎在活動,為了防止被「老虎」襲擊,人們有時會主動採取攻擊措施,從而給漁貓帶來傷害(在孫德爾本斯,有不少食人的孟加拉虎,當地人對老虎很敏感)……

就這樣,漁貓時常被當地漁民當成其他動物而捕殺:偷魚的是我,偷果子的是我,會吃人的也是我,我……我為什麼為這麼多動物「背鍋」?

漁貓:偷魚的是我,偷果的是我,吃人的也是我,我為何天天背鍋?

圖:在印度,一隻漁貓被人獵殺。

在南亞和東南亞漁貓的棲息地及附近,由於民眾的受教育程度有限,不認識漁貓的人有很多,這給漁貓的保護工作帶來了很大的困難。為了達到更好的漁貓保護宣傳效果,動物保護工作者往往要拿著漁貓的照片告訴當地民眾漁貓是什麼樣子的,以及它們在生態系統中的作用。

漁貓:偷魚的是我,偷果的是我,吃人的也是我,我為何天天背鍋?

圖:動物保護工作者(左)教漁民識別漁貓。

目前,除了遭到獵殺外,漁貓還面臨著氣候變化、棲息地喪失等帶來的威脅。作為一種美麗而又有趣的貓科動物,漁貓如果滅絕了將是人類的一大損失。所以,就算是漁貓吃了魚塘里的很多魚,放它一馬又如何呢?(歡迎關注大貓來了,每天分享有趣的貓科動物科普知識。未經授權,抄襲必究)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BIGCAT大貓來了 的精彩文章:

除了美洲獅,美國還有5種野生貓科動物,一種最丑,一種即將消失

TAG:BIGCAT大貓來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