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母嬰 > 壞人永遠不會嫌你孩子小,別讓「保護自己」成為一句空話(上)

壞人永遠不會嫌你孩子小,別讓「保護自己」成為一句空話(上)

小朋友的成長過程處處充滿了危險,從六個月大開始,他們漸漸有了感知能力,而到了一歲之後,他們開始會說話、走路,對身邊的人、事、物更加充滿好奇,然而面對危險,許多孩子往往一無所知,因此,從小建立自我保護的觀念,是孩子在成長過程中很重要的一個課題。

台灣衛生主管部門雙和醫院身心科主治醫師林宜正表示,自我保護與認知概念具有很大的關聯性,若要讓小朋友產生自我保護的意識,必須先讓他們和這個世界建立連結。

但以嬰幼兒而言,他們對環境的感知能力比較弱,尤其是1歲以前的寶寶更沒有辦法做到自我保護。因此,在這階段家長顯得特別重要,與其教導小朋友如何自我保護,家長更應該負起責任,循序漸進有耐心地反覆引導他們建立自我保護的概念。

隨著孩子慢慢長大,除了家長的引導,孩子也應該在不同的年齡層漸漸建立起自我保護的概念。例如當陌生人靠近想要碰觸自己的身體時,這時候要勇敢說「不」,甚至是大聲呼叫,或是過馬路的時候要記得左右察看是否有車,必須謹慎,注意安全;而在家中,家長除了要避免讓孩子接觸危險物品外,也應設下規矩,讓孩子知道在家中不能奔跑嬉戲,以免撞到桌角。這些問題雖然看似簡單,但隨著孩子逐漸長大,活動範圍也變廣,這背後的危險性不容小覷。

刺激感官·探索世界

在新生兒階段,寶寶只能通過聽覺與觸覺感受身邊的事物,漸漸地他們會通過把東西抓在手中或是放入口中等方式,開始擴張探索的範圍。隨著年齡的增長去觸發他們對環境的認知是很重要的。

2~3個月大的寶寶,是通過抓握和接收聲音的方式感受外在環境,因此家長可以通過觸覺遊戲、聽覺遊戲和寶寶互動。

4~6個月則可以通過口腔刺激的方式,因此,在這個階段,家長可以逐漸嘗試多樣化的輔食,避免口腔敏感問題。

而在1歲的階段,則可以開始通過簡單的辭彙,增加認知能力,加深對周圍人、事、物的記憶。

子2歲開始,他們漸漸地會通過簡短字句表達想法,但這個時期的孩子,口語、記憶發展才逐漸成熟,因此他們只能記得部分發生過的事情。

3~4歲的孩子,已經可以明確地表達自己的需求,與他人溝通,但這個階段的孩子多是以自我為中心,較不懂如何與人互動。除此之外,孩子也有較強的模仿能力,但在自身身體的認知上,則處於可以明確學習並且描述器官的階段,此時孩子對男女性別開始有不同的認知。建議家長可以從這個階段開始,帶孩子認知自己的身體以及周遭環境,或是提高對熟人、陌生人、環境的警惕性。

處於5~6歲階段的孩子,則是個性養成很重要的一個時期,也會開始接納旁人不同的意見,這時建議父母可以用不同的教養策略,來慢慢引導孩子。

分層教育·很重要!

事實上,大部分學齡前的孩子學習和模仿能力都很強。家長在這個階段不僅要耐心教導,也必須以身作則當榜樣,以防孩子效仿,留下不好的習慣。而家長在對小朋友進行危險概念教育的過程中,了解孩子的身心發展是很重要的一環。家長必須依據他們的身心發展特點,設身處地地替孩子建立正確且適合的自我保護概念。

2歲以前

孩子在2歲以前已經開始學走路、探索世界,雖然語言發展尚未成熟,但事實上他們可以大致聽懂禁止的指令。台北市私立浩恩幼兒園園長馬文華表示,建議在危險的地方貼上禁止的標示,讓他們建立危機意識。家長除了可以通過這種方式,也可以搭配嚴肅的表情,既有效地讓他們了解其中的危險性,也可以讓他們在腦中留下深刻的印象。

2~3歲

在這個階段,孩子會容易對身邊的事物感到好奇,遇到新鮮的物品會想直接動手,這時候家長除了要時時刻刻跟在一旁,更重要的是當孩子做出危險動作時,可以及時阻止,並以嚴肅的口氣,讓他們知道事情的危險性。此階段的孩子好奇心強,年紀相對較大的孩子外出時很難約束,他們常常在大人轉身不注意的時候,被玩具或是新奇的事物所吸引而溜走。因此,建議家長在外出時隨時叮囑孩子不可以單獨行動。

3~4歲

3~4歲的孩子在語言發展和溝通能力上已經較好,醫生建議這個時候發生危險行為除了要以嚴肅的態度制止他們當下的行為並帶離現場外,也必須通過引導的方式教導,避免下次再做出相同的行為。相較於2~3歲的孩子,3~4歲孩子理解能力較強,平時家長可以通過閱讀繪本與說故事的方式教導孩子,在說故事的過程中,告訴他們事情的前因後果,幫孩子建立自我保護的概念。

4~6歲

隨著孩子的年齡漸漸增長,表達能力越來越好,這時候他們會開始產生自我意識,出現哭鬧、生氣、反抗、難以溝通的情況,這時候家長的態度顯得更加重要,必須嘗試用不同的方式,處理孩子的行為狀況。

有時需以「冷處理」的方式,等他們先冷靜下來後,再用溫和但堅定的態度,告訴他們事情的嚴重性以及可能造成的後果。建議家長平時在家可以通過拋出問題,或是以情境劇的方式,讓他們自己提出遇到危險時的解決辦法,家長也可以在討論的過程中,用更好的方式教導孩子,以溝通對話的方式一起討論。

小地方開始

孩子有時可能較難理解抽象的警告,建議家長可以在家中製作警告標誌,並帶孩子實際操作讓孩子了解,以強化他們的印象。例如在熱水壺貼上紅色的警告標誌貼紙,或者讓孩子看到熱水冒煙的情況,並告訴孩子燒開的熱水壺很燙不能碰!接著可以讓孩子自己重複說一遍,加深孩子的印象。

拒當溫室里的花朵

在孩子學習的過程中,面對困難和危險,還有一個很重要的觀念,就是必須讓孩子通過學習,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法並為自己的選擇負責。家長若是一味擔心害怕,阻止孩子接觸外在環境,亦或總是替孩子解決問題,反而會降低孩子對外在環境的警惕心,不僅會讓孩子失去解決問題的能力,也會讓孩子的挫折忍耐力降低,甚至成為溫室里的花朵,永遠長不大。

(教孩子保護內容,分為2部分,此為第1部分)

*本文內容經由台灣衛生主管部雙和醫院身心科主治醫師林宜正、台北市私立浩恩幼兒園園長馬文華確認,並與好孕媽媽共有版權,未經許可不得轉載,侵權必究。

-End-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好孕媽媽全媒體 的精彩文章:

如何「忙裡偷閒」陪伴孩子?上班的媽媽一定要看看
別和中年婦女談友誼,那比愛情還傷人

TAG:好孕媽媽全媒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