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此妖王無視金箍棒,卻將豬八戒兵器捧上天?它不吃牛肉或藏玄機!

此妖王無視金箍棒,卻將豬八戒兵器捧上天?它不吃牛肉或藏玄機!

文:幽谷(作者原創授權)

名著《西遊記》里,黃獅精是一個頗為可愛的妖怪。

黃獅精居住的豹頭山,距離玉華縣僅七十里,但對玉華縣的官民似乎從無侵擾,雙方相安無事。玉華縣百勝對豹頭山虎口洞的主人,也只是略知一二,「往往人言洞內有仙,又言有虎狼,又言有妖怪。」有人說,黃獅精不見得就是啥好人(好妖),需要啥靠買難道不是理所當然的嗎?況且小妖還說他得了個美人兒。我感覺話不能這麼說,強盜倒是人吧,那又怎樣?他們殺人越貨從不眨眼,比如六耳獼猴出場前的那些強盜,那點比妖怪好?黃獅精只是偷竊,至於小妖口中所說的「前月里得了一個美人兒,在洞內盤桓,十分快活」,也不能有罪推定,認為他就是強搶民女。黃獅精孝道也不錯,他得了三件兵器,不忘開釘鈀嘉會邀請其祖翁九靈元聖祖(在它眼裡,九齒釘鈀似乎要比金箍棒尊貴)。

當然,在觀音菩薩眼裡,「草寇雖是不良,到底是個人身,不該打死,比那妖禽怪獸、鬼魅精魔不同。」好個觀音菩薩,全然忘記了佛祖諄諄教導的「眾生平等」,草寇再作惡,「這人身打死,還是你的不仁」,黃獅精縱無大錯,因為是妖,打死也是功績,雙重標準,可見一斑,難怪觀音始終成不了佛。

黃獅精雖不是道德模範,但他開釘鈀宴所需要的豬羊,確實是通過購買而不是搶奪,這一點可比那些強盜可是好多了。不過,黃獅精並沒有嚴格的財務管理制度,他手下的小妖採購員刁鑽古怪和古怪刁鑽領到二十兩銀子,就盤算著「先吃幾壺酒,把東西開個花帳兒,落他二三兩銀子,買件綿衣過寒」。果然,孫悟空和豬八戒變作古怪刁鑽和刁鑽古怪,聲稱欠五兩銀子,黃獅精絲毫沒有調查一下豬羊市場價,就要「取五兩銀子,打發他去」。這位豹頭山分公司CEO有點粗枝大葉。

黃獅精的釘鈀嘉年華雖沒有開成,但他的宴會備料倒是值得一探,就是黃獅精打發小妖買的是豬和羊。

為什麼宴會一定要備肉類?

道理很簡單。肉類有豐富的營養,是熱量、蛋白質和脂肪的集中來源。人類進化初期,肉類縮短了消化過程,有效地保存了人的精力與活力,對大腦的發育也產生了重要影響。早在新石器時代,中國馬牛羊豬狗雞六畜就已具備。半坡遺址發出的動物遺骨,以豬、狗、牛、羊、雞為最多,也有馬。河姆渡遺址等南方新石器時代遺址中,以豬、狗和水牛骨為最多。如此盛大的宴會,黃獅精自然要大量準備肉類。

但為什麼一定是豬和羊,而不是其他的家畜?

中國東部屬於季風氣候區,夏季高溫多雨,雨熱同期,所以有悠久的農耕歷史。對於農耕民族而言,耕牛對農業生產是極其重要的。特別是鐵農具出現後,牛開始有了耕地的歷史使命。兩漢時,江淮之地還不知牛耕,但之後作為先進生產方式急速從中原推廣開來,此後歷朝歷代基本禁止宰殺耕牛,吃牛肉成為違法行為。隨著生產力的發展,各朝代關於「無故殺牛」的治罪律法逐漸寬鬆:唐朝判徒刑一年,明朝發配到邊疆充軍,清朝則視情況罰款、打板子或充軍。雖是逐漸寬鬆,宰殺耕牛一直視為違法。所以《水滸傳》里經常有「好漢」吃牛肉的行為,在明代人看來,僅此一項就已經令人震驚了,有人統計,整部《水滸傳》中明說是牛肉的就有四十八處,可見吃牛肉在古代是膽子太肥才敢做的事兒。不過,人家黃獅精並沒有打發刁鑽古怪和古怪刁鑽買牛,一來可能市場上很少有賣的,二來也說明黃獅精雖是妖怪,也比較遵守法紀。

黃獅精購買的豬和羊,恰恰都是最常見肉食。最初,羊肉與豬肉在中國人的餐桌上不分秋色,漢唐時期,養豬、養羊都出現了向大規模和專業化發展趨勢,古時大規模養豬和養羊差不多,都靠放牧,沼澤,窪地山嶺都是放牧的好地方,但沼澤地畢竟有限,同時魏晉以後,氣候變冷,降水量減少,許多湖沼乾涸,導致養豬業中放牧減少,圈養比重增加,這時,豬因為耗糧較多,飼養規模不可避免萎縮,在當時看來更好吃的羊肉從此成為中國人主要肉食,統治了長達千年之久。北魏時期的《齊民要術》與唐末五代初期的《四時纂要》,這兩本中國古代重要的農書對養羊的重視程度遠遠高於養豬。建立唐朝的李氏家族擁有鮮卑族的血統,皇族、貴族都更愛吃羊肉,民間食羊之風漸盛。

到了宋代,羊肉逐漸統治了中國人的餐桌。北宋《太平廣記》里關於肉類的記述共有105處,其中關於羊肉的有47處,豬肉只有12處。歷代宋朝皇帝對羊肉的熱愛堪稱驚人。據記載,宋真宗時代,御廚每天宰羊350隻,年需要十多萬隻,這些羊多數是由陝西等地運到京城,可以想像,背後有一個多大規模的養羊業支撐。宋哲宗時期,宰相呂大防曾對皇帝說:「飲食不貴異味,御廚止用羊肉,此皆祖宗家法所以致太平者。」也就是說,皇家禮法要求皇室只吃羊肉。宋朝的權貴們雖然喜歡羊肉,但民間的豬肉消費也不容小覷。《東京夢華錄》記載,首都開封每晚有數十人驅趕著從四川收購來的上萬頭豬進京,場面極為壯觀。到了明朝,漸漸開始流行吃豬肉。《明宮史》記載,皇家過年時會吃燒豬肉、豬灌腸、豬肉包子等。萬曆五年時,1斤羊肉賣0.013兩紋銀,豬肉則是0.018兩;到了萬曆二十年,羊肉小幅上揚到0.015兩紋銀,而豬肉則賣到了0.02兩。所以,孫悟空聲稱八口豬值十六兩銀子,七腔羊值九兩銀子,豬明顯貴於羊,雖是「花帳」,倒也不完全是胡說,這可能是參考明朝時期的定價。

我國東部農耕區居民以穀物為主,但不是不吃肉。我們先人提出的「五穀為養、五果為助、五畜為益、五菜為充」,經過長期的驗證卻是非常科學的。即使從現代營養學角度來衡量也是一種相當合理的飲食結構。這種飲食習慣與自然環境、生產方式有關,也有遺傳心理因素。

中國的傳統飲食結構比較注意動植物之間的總體平衡,特別是穀類和果蔬類食品的攝取,但在食肉上漢民族逐漸偏重於豬肉。豬需要用大量穀物餵養,而牛羊兔是吃草的,禽肉蛋的蛋白質含量高。所以,從糧食的利用和營養價值角度看,吃豬肉似乎最不合算。既然如此,豬是如何逐漸走到肉食主導地位的?

從世界範圍內馴化野生動物的歷程來看,人類將狗馴化為家養動物大約在公元前1萬年,馴化山羊、綿羊和豬要比狗晚了2000年,馴化牛要比羊和豬晚2000年,馴化馬、驢、水牛則比牛要再晚2000年。只有生產力足夠發達,人們才有富餘的糧食去飼養肉用動物。動物養殖的料肉比大約是10:1,遵守生態系統能量傳遞的十分之一定律。通俗地講,想要獲得1000斤的牛肉,需要用1萬斤的草料去餵養。

我國南、北方都有草山草坡,種植糧食作物會產生大量秸稈,這些都能成為養羊等草食家畜的飼料。但我國東部地區的氣候降水季節分配不均,北方的冬季寒冷乾燥,南方的冬季低溫少雨,草山草坡產草的數量、質量均明顯下降。加上農作物秸稈營養價值低,對草食家畜的飼養有一定的制約。這種制約隨著耕地面積的不斷擴大,越來越多的低緩的坡地被開墾成耕地而日益突出。

相對而言,養豬的性價比更高。豬的腸道較長,區別於牛、羊,吃「更少」的食物能產出更多的肉。豬喜食甘薯、倭瓜,能較為充分地吸收食物中的碳水化合物並轉化為自身的熱量。明朝有記錄說,「肉豬一年飼養兩槽,一頭肉豬飼養六個月可得白肉九十斤。」清代同治年間的《上海縣誌》記載:「豕,邑產皮厚而寬,有重至二百餘斤者。」豬雖消耗糧食,但豬飼料中其實有相當比例是糧食加工的副產品。而且,養豬還可以積肥,豬多肥多,肥多糧多,形成一個良性循環,這就是為什麼豬肉成為國人肉類食物主角的原因,我國豬肉產量占肉類總產量的60%以上。雖然如此,在農耕區,羊從來就沒有淡出,只是沒有宋代時的主導地位而已。這就是黃獅精開設釘鈀宴,要大量購買豬羊下廚的原因。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白馬晉一 的精彩文章:

此人武力不在關羽之下,身世卻暗藏謎團?他或和諸葛亮關係非常!
此人謀略不亞周瑜,曾助孫劉聯軍火燒赤壁,歷史地位卻不如諸葛亮

TAG:白馬晉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