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他是北宋楊家將的後代,萬曆皇帝為何懸賞一萬兩金子要他的腦袋

他是北宋楊家將的後代,萬曆皇帝為何懸賞一萬兩金子要他的腦袋

「行祠寂寞寄關門,野草猶知避血痕。一敗可憐非戰罪,太剛嗟獨畏人言。馳驅本為中原用,嘗享能令異域尊。我欲比君周子隱,誅彤聊足慰忠魂」。

這首詩的作者,是宋代著名大文學家蘇轍。北宋元祐四年(公元1089年)八月,蘇轍奉命出使遼國,途中在宋遼邊境的古北口,拜謁了北宋名將楊繼業的祠廟「楊無敵廟」。楊繼業生前對大宋忠心不二,憑著一身膽氣和過人武勇,為了保衛大宋江山灑盡一腔熱血。

楊繼業戰死後,他的後代楊延昭、楊文廣等人,繼續為宋朝赤膽忠心保衛邊疆,立下累累戰功,楊家武將群體也成為北宋赫赫有名的四大將門之一,被稱為「楊家將」。楊家將的輝煌業績,與儒家倡導的忠君之道高度契合,因此歷朝歷代都對楊家將極盡褒揚之能事。但明朝的萬曆皇帝卻與眾不同,懸賞萬兩黃金,想得到楊家將一個後人的頭顱,到底是因為什麼?

原來,北宋滅亡後,楊家將的後代並未隨之湮滅,而是代代傳承生存下來。早在北宋景祐元年(公元1035年),宋仁宗派遣大臣楊充廣出使西南,巡視雲貴滇黔各省土司。這個楊充廣,是正牌的楊家將後代,楊令公之孫,楊延昭之子。

楊充廣到達貴州的播州時,意外發現自己與播州土司楊昭是同族本家。楊昭家族雖然世代鎮守偏遠的播州,但並非當地土著,其祖上是在唐朝時從中原遷入播州的。兩人由此結為兄弟,因為楊昭沒有子女,楊充廣有好幾個兒子,就把隨行的兒子楊貴遷過繼給了楊昭。楊家將的一支嫡系後人,就此定居到遠離中原的播州。

楊昭對楊貴遷視如己出,他死時,把播州宣撫使的寶座傳給了楊貴遷。從此之後,楊家將的後代取代了楊昭家族,世代鎮守播州。此後中原地區幾經滄桑戰亂,朝代更迭,北宋和南宋先後滅亡,元朝入主中原,但播州楊家後人因為遠離中原是非之地,且對中原王朝始終保持恭順態度,因此楊家的播州宣撫使地位一直穩如泰山,一直延續到明朝。

明朝建立後,播州楊家及時臣服明朝。博得了朱元璋的信任。大學士宋濂還專門為播州楊氏撰寫家族譜系《楊氏家傳》,正式確認了他們的楊家將後代身份,認定自楊貴遷入播州之後,「自是守播者,皆業之子孫也」。

如果播州楊家繼續恭順臣服於朝廷,依然可以永享富貴。但不怕沒好事就怕沒好人。萬曆年間,播州楊家出了個不肖子孫楊應龍。楊應龍為人凶暴嗜殺,狡黠多智。明朝中後期,朝廷多事,內外戰事頻發。楊應龍趁機不斷擴大地盤,發展勢力,逐漸演變成為一個擁兵十餘萬的軍閥。

萬曆十五年開始,羽翼豐滿的楊應龍,不斷挑戰明朝的容忍底線。他一方面不斷挑起戰端,吞併臨近土司,不斷擴張勢力,一方面在轄區四處興建險關要隘、要塞城堡,設置重兵防守,一方面多次與明朝官吏軍隊發生衝突,公然抗拒官軍,殺戮朝廷命官。

忍無可忍的萬曆皇帝,屢次調集重兵,進擊播州。楊應龍極為狡詐,官軍實力較弱時他就悍然出兵抵抗,一旦官軍大部隊來臨,他就立即換上一副面孔,又是臣服請罪,又是向主管大員大肆行賄,主管大員得了好處,往往抱著息事寧人的態度,匆匆招安了事。就這樣楊應龍的實力越來越強大。

萬曆二十七年,楊應龍「興兵數萬,五道並出」,明目張胆扯旗造反了。萬曆皇帝暴跳如雷,於二十八年春調集各地精兵強將進入貴州,「萬曆三大征」之一的「播州之役」由此拉開帷幕。萬曆皇帝對公然造反的楊應龍恨之入骨,「國家懸賞萬金購其首」,懸賞一萬兩金子收購楊應龍的腦袋。

好在當時的明朝國力還算強盛,經過將近一年苦戰,明軍扭轉戰局,剿滅了楊應龍的叛軍,攻克叛軍老巢海龍囤,楊應龍自知罪孽深重自盡而亡,但他的屍身和全家老小都被押送京師處死,播州之戰至此平定。楊應龍身為英雄的楊家將的後人,卻淪落到如此地步,實為可悲。

參考史料:《明史紀事本末》《楊氏家傳》《播州楊氏》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小文說歷史 的精彩文章:

貴州大山裡的一個古老部落,為什麼能讓強悍的元朝騎兵畏懼不已
清朝皇帝普遍比明朝皇帝勤政,清朝結局為何會比明朝還要糟糕

TAG:小文說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