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運動 > 再看里約奧運女單決賽,李曉霞有無讓球不知道,但真的沒了求勝欲

再看里約奧運女單決賽,李曉霞有無讓球不知道,但真的沒了求勝欲

里約乒乓球女單之決戰,站在球台兩邊的運動員,仍然是李曉霞和丁寧。這一切是那麼的熟悉,宛若四年前的倫敦。

4年前,站在這個賽場上面的也是這一對最強的選手,但最終,李曉霞笑到了最後。

而里約的這一戰,依舊驚天動地,拼到最後一分,兩人才得出勝負。只是這一次,笑到最後的是丁寧。

可以看得出李曉霞一直是佔優的,但3局過後曉霞眼神里的光確實動搖了。她似乎沒有了太強的慾望,最後失去了冠軍。

於是一些李曉霞的粉絲紛紛站出來,拋出諸如「讓球」、「黑幕」之類的言論。彷彿這塊金牌全是李曉霞讓出來的一樣。

對於這個觀點,我感覺到很無奈,我想丁寧或者李曉霞看到的話,也會和我一樣感受。

比賽的解說一如既往的是楊影,雖然一直挺遭人煩的,尤其在她一個人表演單口相聲的時候,但在這一場決賽里她(終於)超水平發揮,說出了一句值得銘記的解說詞:

…第七局的比賽,比的是兩名選手骨子裡的東西

不僅僅是第七局決勝局的比賽,奧運會裡的比賽,比的都是骨子裡的東西。這次丁寧贏在為打硬仗的準備,而李曉霞差了一點倫敦時骨子裡的東西。

四年前在倫敦,剛加冕世錦賽女單冠軍和世界盃女單冠軍的丁寧意氣風發,就等著在倫敦順利加冕大滿貫的皇冠。相較之下,李曉霞在賽前有意無意地受到看輕,心裡壓著一股勁要在決賽中證明自己。

那時的丁寧,真的是因為裁判的原因輸球的嗎?或許裁判是一個理由,但是倫敦決賽中的李曉霞可說是她職業生涯中心理素質最堅強的自己,面對裁判判罰造成的干擾八風不動、意志堅決地側身沖斜線從丁寧正手位突破,在中遠台上旋相持中打得丁寧招架不得,在領先時出手依然決絕果斷。

相反丁寧對發球的判罰既表現得沒有預料(之前對馮天薇的半決賽已屢遭罰分),又沒法及時調整對應,一張破網防不住李大鎚的正手,只得將冠軍拱手讓人。

而在里約,又出現了類似的場面,這次是丁寧變成了那個一心求冠、精心準備的挑戰者,心中的決絕不遜於倫敦時的李曉霞,再度決戰奧運之巔。

從雙方實力的對比上看,李曉霞的優勢體現在力量強、旋轉足,尤其正手側身沖斜線或反手爆沖,屢屢一球得分,兩人在正常發揮的情況下勝負幾率十分相近。隨著年齡增大,李曉霞反手相持的穩定性略有降低,不過正手的相持和弧圈依然是對丁寧巨大的威懾。

可李曉霞令人詬病的重點問題不在於技術而是心理。

她已經大滿貫了,她已是國兵一姐了,她已奮鬥過,付出過,渴望過,被質疑過,受傷過。

之前一屆奧運會與丁寧對戰,她贏了,可由於丁寧的發球,以及部分丁寧腦殘粉的渲染,導致一部分人認為曉霞勝之不武,丁寧被誤判以致輿論部分偏倒不公。但實際上發球是有高度規定,當時的丁寧的確犯規,心態也不成熟。這是背景。通俗地講,男子千辛萬苦追求到了女神,以致後來男子對其他美女很難心動,懶於如當初般追求。榮耀,有過就好了。太多了會膩的。鮑魚龍蝦吃多了會食之無味,索性不搶了。

曉霞付出了很多,不管是我們知道的還是不知道的。第二局時她可能恍惚間想起了彼時她還年輕的時候,莫名有力量,有渴望。眼前的對手稚嫩蓬勃,有些疲憊,身體的傷痛隱隱發燙,罷了,全力以赴就可以了,拼?有些猶豫。她求勝的心的確開始削減,但只是因為時過境遷罷了。

在比賽的前幾局,雙方各有幾次起伏,都很好地控制住了。但轉折出現在第六局中段,李曉霞連續失誤了幾個自己熟悉的球路,這時李曉霞開始眼神透露了一絲猶豫,這在倫敦的決賽上是從未有過的。

如果是半決賽對陣福原愛,李曉霞不會因此產生一絲動搖,可丁寧的實力遠超福原愛,狀態不佳的李曉霞依然可以輕鬆碾壓福原愛,但在丁寧這樣超級對手的面前,這點差異足以左右金牌的歸屬。從第六舉後半段開始到第七局中段,李曉霞明顯呈現出一種泄氣的態度,直接表現在手上功夫的變化,直到比賽結束。

讓球是對運動員的汗水,淚水的不尊重,他們每天都是經歷著常人難以想像的訓練,才有了地球最強的乒乓技術,沒人會讓球,因為那同樣也是對自己的侮辱。

而李曉霞這樣的女人,怎麼會讓球?她只是沒有太大的求勝欲罷了。

作者:知乎·葉神月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放的開都沒 的精彩文章:

TAG:放的開都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