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雍正時期粉彩藝術的發展——娟秀纖麗,品味高雅

雍正時期粉彩藝術的發展——娟秀纖麗,品味高雅

在清代,陶瓷彩繪有了顯著的發展,其中以粉彩最為著名,而粉彩又以雍正時期最為出彩。

粉彩最早出現在康熙年間,在清朝寂園叟所著的《陶雅》一書中記載著「康熙彩硬,雍正彩軟,軟彩者粉彩也」的說法。因為皇帝的喜愛,粉彩在雍正時期得到了空前的發展。許之衡《飲流齋說瓷》之中有「粉彩以雍正為最美」的說法。陳瀏在《陶雅》之中盛讚雍正時期的粉彩藝術品「前無古人,後無來者,鮮艷奪目,工緻殊常」

粉彩創作的特點之一就是使用「玻璃白」,即在白色材料之中引入砷作為乳濁元素,如此繪製的瓷器便有了明暗和深淺的變化。

在康熙五彩的之上,由琺琅彩慢慢發展而形成的新的藝術形式。粉彩由皇宮傳至民間,因為雍正帝高雅的審美情趣,所以這一時期的粉彩大多飄逸清麗,娟秀纖麗。雍正時期的粉彩作品不僅僅體現了繪畫技藝的巔峰,因為其高超的布局和高雅的色彩搭配,給人以「言有盡而意無窮」的詩情畫意,讓觀賞之人有了更深的審美領悟。

今天我們就從花鳥粉彩瓷器和仕女粉彩瓷器兩方面,來欣賞這一時期的粉彩之美。

粉彩花鳥瓷器——生動傳神的文人畫

雍正時期的粉彩花鳥作品深受古代花鳥工筆畫的影響。

滿族入主中原後,在繪畫方面,對歷史人物的題材比較迴避,大概是因為從前都是漢族統治的,滿清貴族在宣揚歷史上的英雄故事時都會反覆斟酌。加上清三代文字獄盛行,民間藝術家也極少使用這一類的題材,以免惹禍上身。是以無論是宮廷還是民間,象徵富貴吉祥的花鳥題材是最常用的。

在清朝,因為收到了戰爭的洗禮,花鳥畫藝術經過了很長一段時間的復甦過程,出現了例如石濤沈銼、鄒一桂等著名的工筆畫畫家。後來因為西方傳教士在宮廷任職,宮廷畫室積極汲取西方繪畫藝術的營養,在繪畫之時嘗試使用西方的表現技法和藝術風格,逐漸出現了中西合璧的花鳥畫。

(郎世寧·牡丹圖)

在雍正時期,宮廷院畫處高手雲集,因為皇帝的關注以及積極的激勵機制,讓畫家們有了更優渥的創作環境。這個時期的工筆畫作品生動細緻,顏色艷麗但絲毫沒有俗氣之感。這段時期的粉彩作品大多採用清代著名畫家惲南田的沒骨法,強調色彩的衝擊感而弱化線條的表現力,但依舊讓人們感覺到骨氣充實。

(粉彩靈芝瑞草紋盤)

有了發展成熟的文人畫為基礎,雍正時期的花鳥粉彩圖案清秀挺拔,顏色豐富而不顯俗套。除了文人們最常使用的梅蘭竹菊,以及牡丹、荷花、石榴、壽桃等題材,還會增加鳥類造型和昆蟲造型。因為高度的寫實性,讓整個畫面感動靜相宜,生機勃勃。

為了迎合雍正的審美情趣,畫師們還會在加上詩詞,讓整個畫面飄逸而具有文人氣質。所以,雍正年間的粉彩瓷器作品,完全彰顯了文人的藝術品位,布局具有層次感,不似康熙瓷器的簡練和不像乾隆年間的雍容華麗,具有獨特的時代藝術氣質。

粉彩仕女瓷器——柔美憂鬱的美人圖

從春秋時期開始,仕女就是人們普遍喜愛的繪畫主題。唐代仕女圖強調豐滿之美,到明清時期,仕女圖大多柔弱憂鬱。在雍正年代,因為統治階級高雅清麗的品味,畫家們都趨向於繪畫纖弱的女子,強調病態柔弱的美感。《紅樓夢》之中的黛玉形象,正符合當時文人對於美人的品味,這幾乎已經成為了公式化的仕女圖標準。

(清宮廷畫師陳枚·月漫清游圖)

清朝時期,世俗對女子行為規範約束嚴苛,在統治階級的倡導之下,婉約典雅的女子成為這個時期女性的典範。雍正時期粉彩瓷器上的仕女圖選擇皇室或者民間相對具有知名度的人物進行描繪,除了表達當時文人的審美藝術,也在表現這一時期男子對於女子的要求,無論是從外貌上還是品質上,都以畫作的方式漸漸深入人心。

雍正粉彩的仕女圖除了表現靜態女子的美感,也會出現帶有故事情節的人物場景。藝術家們選取故事的高潮部分,表達在繪畫之上,便是想要通過這一作品引起觀賞者的共鳴,除了畫工之外,還有更多的故事內涵值得品味,也達到了對女性要求的宣傳效果。

(粉彩仕女盤)

相比於花鳥畫,仕女畫的畫法完全不用。花鳥畫注重色彩,而仕女畫為了描繪人物形象,通常更加註重線條的表達,從而更好地描繪出主人公的表情和動作,彰顯故事的主題。所以在仕女畫上,色彩和用料反而不是重點。在選題上,因為注重意境美,所以選擇的仕女形象大多有典故出處,比如西施、王昭君、貂蟬和楊貴妃這四大美人。

和花鳥畫一樣,雍正粉彩仕女圖也借鑒了西洋畫法,以中國傳統的寫意手法結合西洋的寫實手法,讓整個畫面有了更高的藝術價值。雖然瓷器的創作範圍僅僅是一個小小的空間,但是這些古代的美人們顧盼生輝、美目傳神,雍正時期的仕女圖粉彩瓷器,可謂是對中國仕女圖的傳承和創新時期。

結語

清三代我國封建時期工藝品發展的鼎盛時期,而作為中國工藝典範的陶瓷藝術,也在這個時期得到了長足的發展。粉彩作為清朝獨特的陶瓷繪製藝術,雖然康熙年間出現到雍正年間的鼎盛時期,不過經歷了十幾年的發展,但以其獨特典雅的姿態,在清朝藝術史上獨樹一幟,令人深深折服,成為後世收藏的極品。

(清雍正粉彩過枝八桃五蝠福壽雙全盤)

粉彩瓷上流露著雍正皇帝高雅的品味,也凝聚著將人們的精湛工藝。其紋飾極具中國古典繪畫的精髓,達到了近乎完美的技術境界。乾隆年間,粉彩瓷器逐漸放棄了清麗淡雅,開始一味追求色彩的艷麗和繁複的紋案累積,已經無法達到雍正時期的意境美。而乾隆朝以後,因為內憂外患,制瓷技術遠不及清三代時期,到了清朝晚期,粉彩瓷器技藝一直停留在清三代時期,甚至開始退步。

至此,雍正時期的粉彩瓷器成為絕唱,只留給我們無數的藝術靈感和歷史遐想。

參考資料

丁敘鈞——《明清釉上彩瓷器》,上海書店出版社

蔡毅——《清代粉彩瓷識真》,江西美術出版社

孔六慶——《中國陶瓷繪畫藝術史》,東南大學出版社

鐵源——《清代粉彩瓷器》,華齡出版社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心安歷史說 的精彩文章:

明朝滅亡時,號稱明朝最強的15萬錦衣衛,怎麼沒有救國?
赤壁之戰前曹操有荀彧、程昱等謀士,為何不能識破龐統的連環計?

TAG:心安歷史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