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明朝被抹黑的最厲害的皇帝,幾百年都是反面教材,其實很英明

明朝被抹黑的最厲害的皇帝,幾百年都是反面教材,其實很英明

元末蒙古統治者暴虐無道,農民起義不斷,朱元璋推翻蒙元,創建大明王朝,此後明朝建國276年,共傳16帝,明朝的皇帝個個性格鮮明,除了朱元璋與朱棣以外,其餘皇帝幾乎都有自己獨特的「愛好」,酷愛修道,追求羽化成仙的嘉靖,熱愛生活專精木匠活的天啟皇帝,還有一位修建豹房,自封威武大將軍的武宗朱厚照。

或許朱厚照是明朝歷史上最複雜的一個人,一方面史書說他為政果斷,任用賢才,大敗韃靼立下不世之功,同樣他又是一個荒淫暴戾、怪誕無恥的昏君,究竟哪一種才是真正的明武宗呢?應州之戰的真相又是怎樣的呢?

兩歲時朱厚照就被立為太子,而他也是明孝宗唯一一個長大成人的兒子,因此備受寵愛,少年時期,朱厚照十分聰慧,但凡老師教的東西一點就通,許多大臣都認為朱厚照會成為一個出色的皇帝,但是以劉瑾為首的幾個太監,整日討好朱厚照,變著法的進獻鷹犬,歌姬舞女,年少的武宗經不住誘惑,竟然在宮裡修建豹房,整日飲酒作樂。

15歲時朱厚照繼承皇位,再也沒人能限制自己的行動,上位不足四個月,武宗就決定微服出巡,外出玩樂,身為一國之君,武宗最想要做的就是身披戰甲,親自在前線指揮作戰,根本沒有把心思放在朝政上,正德元年,在劉瑾的蠱惑下,武宗在宮裡建了一座妓院,讓宮女打扮成妓女,自己則挨個前去淫樂。

武宗為了減輕皇室制度對自己的束縛,經常以各種借口逃避上朝,幾位大臣輪番相勸沒有任何作用,後來大臣們也想明白了,只要武宗不做的太過分,乾脆就不管了,武宗隨心所有,從不貪戀權力,甚至整天想著脫離紫禁城。

終於在正德三年,武宗直接住進了皇城北邊的豹房,甚至將這裡稱為「家裡」,這才是第一步,武宗聽聞宣府十分熱鬧,不顧眾人反對,大肆修繕鎮國府,同時將宮內的美女珍寶搬過來,對外宣稱自己就在這住下了,這下可急壞了身邊忙活的大臣們,要知道宣府可是抵禦蒙古人入侵的第一道防線,同樣也是最危險的地方。

說到底武宗的尚武精神都是來自對太祖和成祖的仰慕,希望自己也能像他們一樣建功立業,這才不顧大臣們的勸阻,執意要住在最前線,雖然說此時大明建國多年,但是蒙古人一直在邊疆叫個不停,恰好蒙古小王子率部來襲,這下可讓武宗之高興了一把。

正德十二年,武宗期盼的這一天終於到來了,小王子大軍壓境,麾下皆是驍勇善戰的蒙古騎兵,要知道蒙古人將騎兵發揚光大,裝備精良作戰速度極快,對此武宗沒有怠慢,調集兵力,自封威武大將軍,上陣殺敵。

同年九月,大同總兵王勛接到了一封奇怪的來信,信中要他一定守住城池,安心操練兵馬,這些都沒有什麼奇怪之處,讓王勛感到以外的是信的落款處寫著「總督軍務威武大將軍」,王勛思來想去也沒想起朝中有這樣一號人物,本以為是一個惡作劇,仔細打聽之後才知道這封信出自朱厚照之手。

就在王勛接到這封信的同時,朱厚照已經瞞著朝中大臣,跑到了居庸關,此時朱厚照想起了太祖平定蒙元,成祖御駕親征的輝煌,現在輪到他了,就在朱厚照意氣風發的時候卻傻眼了,這裡根本就沒有蒙古人,甚至連漢人的影子都沒有。

後來才知道真正的前線在陽和,朱厚照又火急火燎的趕到陽和,這年十月小王子集中兵力攻打大同,王勛直到皇帝跑到了前線,急忙派人告知皇帝希望他能先行撤走,萬一出了事情恐怕自己還要丟了小命,然而朱厚照絲毫不理會,命令王勛正面應戰,自己隨後就會前去支援。

這下輪到王勛傻眼了,自己的兵馬本來就不多,能守住就不錯了,拿什麼正面出擊啊,可是畢竟是皇帝的命令,自己怎麼敢不聽啊,於是硬著頭皮就上,其實這件事朱厚照早就想到了,與此同時,朱厚照命令"遼東參蕭滓,宣府游擊將軍時春,率軍駐守聚落堡、天城。延綏參將杭雄,副總兵朱巒、游擊將軍周政,駐守陽和、平虜、威武等地,以上部隊務必於十日內集結完畢,隨時聽候調遣!違令者重罰"。

此時的朱厚照沒有一絲往日的嬉笑,取而代之的是目光堅定,沉著冷靜的指揮官,另一邊王勛與小王子死拼,雙方從清晨打到黃昏,小王子以為自己遇上了明軍主力,命令士兵休整,天亮時發動總攻。

第二天清晨大霧,小王子下令攻城,讓他沒想到的是明軍竟然越來越多,小王子預料到明軍增援到了,但是人數方面仍然佔優,下令分兵從側面包圍,此時王勛情況危急,陷入重重包圍當中,眼看就要落敗了,朱厚照趕來了,沒有任何休整即刻命士兵反擊,朱厚照拔出佩劍,正面與敵軍交鋒,雙方十餘萬人拚死搏殺。

由皇帝坐鎮,明軍士氣大漲,小王子支撐不下去只好退兵,這一戰明軍大勝,讓邊境安定了數十年,大勝之後朱厚照興沖沖的返回朝廷,對楊廷和說自己打勝了,甚至還親手除掉了一個人,結果楊廷和表面附和,暗中卻說皇帝是在「吹牛撒謊」,沒多久京城就盛傳應州之戰敗了。

甚至在《武宗實錄》中寫道:「蒙古軍隊陣亡十六人,明軍陣亡五十二人」,說起來可笑打了整整一天才打死了16個蒙古人,從人數上來說,明軍死傷更多,更讓人可笑的是隨後又記載:「是後歲犯邊,然不敢深入。」

恐怕這一切都是在抹黑武宗,平心而論他是一個好皇帝嗎?或許不是,他扶持太監劉瑾等人,修建豹房淫樂,同樣他大戰小王子,平定寧王之亂,多次免賦賑災,就因為他是一個皇帝,他的所作所為不被文臣接納,就能肆意抹黑么?在我看來如果武宗不是皇帝,或許能活得更出彩。

參考資料:

【《明史·本紀第十六·武宗》、《明實錄》】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靜說歷史LS 的精彩文章:

鄭和其實是武將之才?途中遇到一小國挑釁,一聲令下將其滅國
唯一沒殺戮功臣的開國皇帝,他立下兩條密令,子孫後代無一敢違背

TAG:靜說歷史L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