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科技 > 港交所「容不下」百威

港交所「容不下」百威

很有可能成為年度募資王的百威亞太在上市前夕「翻車」了。

7月13日凌晨,全球最大的啤酒品牌百威英博在官網發布聲明稱,已暫停旗下亞太子公司的上市進程。

百威英博表示,公司未再推進此項IPO的原因包含目前市場狀況等多種因素在內,公司將密切關注市場情況,以期提高股東價值、優化業務、推動長期增長,同時遵守嚴格的財務紀律。

為什麼叫停?

在此之前,百威亞太於7月5日開啟正式招股,定價區間在40港元~47港元之間,募資額最高可達764.46億港元,是今年截至目前規模最大的IPO,估值位於4239億港元~4981億港元之間。若百威亞太行使超額配股權,募資額最高可達879.14億港元。

百威亞太的IPO中沒有引入基石投資者,是港股上市企業少見的做法,也顯示出企業對自身擁有足夠吸引力的信心。

百威亞太的IPO原定於7月12日確認定價,7月19日正式上市,但最終卻在上市終點前被緊急叫停。據財新7月9日的報道,百威亞太的認購情況相對平淡,截至7月8日上午,市場整體認購額尚不足原定額度的2倍,即機構投資者和零售投資者合計超額認購不足1倍。

除了百威英博方面表示的「市場環境因素」外,據路透社報道,有投資者認為百威亞太市盈率過高,導致部分美國長線投資者臨時退出認購,導致國際配售反應未如理想。

據安信國際的研報,按百威亞太的招股區間及2018年凈利潤(14.09億美元)來計算,公司的對應市盈率約為38.6倍~45.4倍。而對比國內的啤酒龍頭企業,華潤啤酒的2019年PE約為53倍,青島啤酒為34倍、重慶啤酒為44倍。相比而言,百威亞太的市盈率其實並未超出合理區間。

但在如今的市場環境下,集資規模大、估值高企,都可能成為百威亞太讓人「望而卻步」的原因。如今的港交所,對百威亞太這樣的巨無霸IPO,已經有些「容不下」了。

那阿里呢?

原本與百威亞太共同爭奪「年度募資王」稱號的是計劃赴香港二次上市的阿里巴巴。

但在7月12日,據騰訊《一線》報道,出於對港股市場不景氣的考慮,阿里巴巴集團確認將港股上市募資額度從原本的200億美元下調至100億美元。對此,阿里巴巴方面表示,暫不做回應。

連著兩個巨無霸型IPO不是叫停就是「縮水」,必定對港交所造成打擊。截至7月15日收盤,港交所(388.HK)收報272.2港元,下跌1.16%。

據香港《明報》報道,安永亞太區上市服務主管合伙人蔡偉榮估計,若阿里巴巴維持來港上市的計劃,或將帶動更多的內地科技公司赴港上市,香港全年新股集資仍有可能達到2000億港元,全球排名保持前三甲。

據港交所的規定,阿里巴巴作為二次上市的公司在通過聆訊前無需披露招股書。據此前媒體報道,阿里已於6月中旬向港交所提交了上市申請,計劃9月底掛牌。此外,還將在赴港上市時進行「1拆8」,即將每股普通股拆分為8股,阿里將於7月15日在香港召開股東會以通過拆股方案。

阿里的二次上市不僅影響著市場信心,還影響著港交所今年的成績單。而對大部分依賴國際投資者的大型IPO來說,百威「翻車」帶來的消極情緒或許還將持續一陣子。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虎嗅APP 的精彩文章:

諾亞回應「承興」事件:風險事件會妥善處理;小鵬員工承認備份代碼,但否認外傳
上市一年,小米還好嗎?

TAG:虎嗅APP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