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嶺南因何成為最佳貶官地,而不是最佳發配地?誰讓嶺南亂子少呢!

嶺南因何成為最佳貶官地,而不是最佳發配地?誰讓嶺南亂子少呢!

嶺南,指的就是五嶺(越城嶺、都龐嶺、萌渚嶺、騎田嶺、大庾嶺)以南的廣大地區,包括今廣東、廣西、海南及越南北部。

嶺南全境都是濕熱氣候,又多山林地帶,蚊蟲肆虐,隨之而來的就是瘧疾的頻繁光顧。時至今日,瘧疾仍然是人類健康的重大威脅之一,以古代的醫療條件,絕大部分醫生碰到瘧疾,也只能跟你說一聲「我儘力了,告辭」,病人只能聽天由命。

如此氣候,再加上嶺南地區長期處於王朝疆域南端,從京城出發到嶺南山高水長,嶺南地區在秦朝以後就逐漸成為貶官首選之地,同時也是發配的次選地。

發配是古代一種比較重的刑罰刑罰,在笞、杖、徒、流、死五刑中僅次於死刑,常適用於死刑減等的罪犯,也就是所謂的死罪可免,活罪難逃。

這個活罪說來簡單,就是把犯人押解到邊遠的地方服勞役。根據距離、目的地、時間的不同進行劃分,最嚴厲的莫過於永久發配極邊,永久表示世代發配,不遇到赦免就等於移民了,極邊則是環境最惡劣的發配目的地,如清朝的寧古塔,天寒地凍的。

嶺南是僅次於極邊的發配目的地,為煙瘴之地。想想一個外地人好不容易到了嶺南,一不小心就水土不服生了病,一旦得病,很可能就要面對死亡的威脅。

在這種情況下,別說發配,就是貶官,許多人也搞得跟生死離別似的,比如韓愈被貶潮州時就囑託族孫「好收吾骨瘴江邊」。

貶官和發配對於嶺南的側重源於二者的目的性。

發配是一種以苦力贖罪的刑罰,很早就有了,《尚書·虞書·舜典》有載:「流共工於幽州,放歡兜於崇山,竄三苗於三危,殛鯀於羽山。」

到秦始皇南收百越,嶺南地區被納入中原王朝統治範圍,這片氣候惡劣的土地很快就被視作發配目的地之一。秦始皇本人就「謫治獄吏不直者,築長城及南越地。」一南一北,去干苦力。

這種屬性決定了發配目的地不取決於哪裡辛苦,而取決於哪裡缺苦力。哪裡最缺苦力?無疑是干工程的地方,比如修長城、屯田、大面積開墾荒地等等。

大部分大一統王朝,都是北部邊境最需要戍卒苦力,南方比較穩定,因為北方游牧民族屢屢入侵,修長城、修堡壘、補充戍卒等等,都是要人的,這些罪犯就多往北邊塞。

反觀嶺南地區,除了秦漢時期剛剛佔領時遷入大量人口穩固統治以外,大多數時間並不是發配常見地,因為這裡軍事壓力較小,不需要修太多堅城堡壘,對苦力的需求也沒有北方迫切。

貶官則是一種對政治失意者的懲罰,被貶官員都是得罪人被整的,既然要整,自然是哪裡辛苦往哪裡派,可人家大小也還是官員(只是降職),你不能派人去修城牆吧,那就只能派去煙瘴之地,以解心頭之恨。

尤其在唐宋時期,嶺南作為官員貶謫首選地,接待了柳宗元、韓愈、寇準、蘇軾等一大批被貶官員,他們不是犯人,卻享受到了跟犯人相同的氣候待遇。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莽莽趣說歷史 的精彩文章:

分香賣履:一代梟雄曹操最後的柔情,兒女情長怎不可比國家大事?
陳安阝:明朝第六位狀元,為何考中不到兩月就被處死?

TAG:莽莽趣說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