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育兒 > 請留神:孩子過了這年齡段,幼年壞習慣易成終生壞習慣!

請留神:孩子過了這年齡段,幼年壞習慣易成終生壞習慣!

記得有一次,我到一朋友家做客,晚飯後,他們家的4,5歲大的小男孩叉腰對他爸爸大吼:「你是木頭嗎?還不趕緊倒垃圾,垃圾都發臭啦……」孩子的媽媽有些尷尬地對我說:「我有時著急就會催孩子的爸爸倒垃圾,孩子竟然一字不漏地學會了!」

沒多久,另一朋友對我說,他們家的小女孩對媽媽說:「媽媽,我不能看繪本,我的眼睛痛!哎呦哎呦……」還表現出眼睛疼痛的表情。第二天也是如此,這媽媽有些著急,便帶孩子去檢查眼睛,醫生檢查了一番後說「很正常」。回家的路上,這位媽媽突然想起孩子的爸爸相似的表現——有時為了拒絕頻繁的朋友聚會便裝病:「我不能陪你們,我拉肚子,哎呦哎呦……」兩父女措辭神似。

難怪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說:「每個瞬間,你看到孩子,也就看到了自己。」背後便是孩子對父母的模仿。

孩子各年齡的模仿表現

1歲內,寶寶通過模仿旁人的聲音、行為等發展自身;

1歲-1.5歲,寶寶會自動模仿幾周前看到的行為,還會模仿陌生人或小動物,模仿畫直線等;

2歲,有意識地模仿,例如他們看到模仿駝背老奶奶會逗得眾人笑,他們可能會頻繁模仿;有些孩子還愛模仿摺紙;

2歲以上,開始模仿大人使用東西,例如使用拖把拖地,使用抹布擦桌子,又或者模仿爸爸用手指挖鼻等。

如果你不想孩子養成你的壞習慣,你要先改掉

孩子們在我們身邊成長,時刻會模仿我們的一言一行和處事態度,甚至思維。別以為孩子長大後能改變很多,幼年時期的一些行為習慣會成為根深蒂固的存在。正如家庭教育學家Michele Borba說,當孩子過了八歲以後,童年時期的行為就很容易轉變成為永久的習慣,未來即便是要改,也將面臨更大的困難。

想想便不難理解,當孩子每天在家人的耳濡目染下,他們會認為父母有這樣的行為,就是正確的,即使他們沒那麼想,他們也會不知不覺地模仿父母的行為,就像他們在寶寶期模仿爸媽說話那樣。所以,如果父母有很多壞習慣,例如愛撒謊、愛批評、懶惰、粗心……孩子一定學會。

如果你發現孩子身上壞毛病一大堆,怎麼辦?

可以按下面步驟採取措施:

1、把孩子的壞毛病用紙筆列下來;

2、把大人的壞毛病也用紙筆列下來;

3、對照一下,看哪些壞毛病非常明顯是孩子模仿大人的;

4、和孩子商量一起改掉。父母還可以和孩子相互監督,甚至還可以通過一些遊戲手段,例如採用每天回顧的做法,如果當天孩子或大人有相關的壞毛病出現,扣掉一顆小星星;如果當天沒有出現壞毛病,便獎勵一顆小星星。當星星積累得比較多,還可以換一個小禮物或小零食。

如果你希望孩子獲得優秀的行為習慣,父母最好先有優秀的習慣

有一位朋友,雖然是一位媽媽,但家裡的粗活都是她做的,修桌椅、裝燈泡、組裝衣櫃……比丈夫還靈活。她說小時候她父親經常不在家,她母親就自己學會一些被人視為應該是男人們做的粗活,慢慢地,年幼的她在一旁也學會了。如今,她有個3歲的女兒,小女孩也像當年的媽媽那樣,是媽媽的好幫手,在幼兒園,也是老師的好幫手。

我想到了另一個例子。我家孩子的小玩伴中,有個非常友好的小男孩。他看到別的孩子摔倒,會主動去扶;看到別人沒零食吃而哇哇哭,他會讓出自己的零食;他也會主動把地上的垃圾丟垃圾桶……很多人都說這孩子非常讓人疼。我覺得這孩子的行為,受他爸爸的影響匪淺。他爸爸是小區里出了名的樂意助人,他會幫無助的老人買米,別人打架了他會好言相勸,有時還免費幫小朋友修自行車……

所以,父母有優秀的習慣,孩子也一定會有優秀的習慣,你只需要經歷時間的沉澱,便能遇見美好!

關鍵字:模仿行為、習慣養成、親子教養、育兒方法、早期教育

幼兒說,作者為幼兒心理科普作家黃杏貞,已出版書籍《心理諮詢師媽媽的科學育兒法》(獲國家部級優秀出版物獎)。學習幼兒心理研究和知識,分享科學、實用、有價值的育兒心得。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幼兒說 的精彩文章:

有孩子VS無孩子,哪種女性更幸福?最新研究顛覆你的人生觀
一個簡單實用的情緒管理法!尤其適合壞情緒的小朋友

TAG:幼兒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