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天下 > 享樂是一件嚴肅的事

享樂是一件嚴肅的事

「農莊」歌劇節 享樂是一件嚴肅的事

文、圖/張璐詩

發於2019.7.15總第907期《中國新聞周刊》

在漢普郡,有一個以哥特式大教堂與亞瑟王圓桌聞名的英格蘭古都溫徹斯特;在溫徹斯特7英里外的綠野河畔,有一幢希臘神廟似的文物保護級大房子——若不是這次受邀來看新辦起來的「農莊音樂節」,我恐怕很難發現這座16世紀下半葉建造的鄉村大宅「農莊」(The Grange)。

跟英格蘭數不清的鄉宅一樣,「農莊」的歷史尊貴而傳奇,卻又命運多舛。歌劇節開辦後的第一年,曾上演了一部以簡·奧斯汀小說《曼菲爾斯公園》為藍本創作的新歌劇。生卒都在漢普郡的簡·奧斯汀,去世後就葬在溫徹斯特大教堂里。

從溫徹斯特驅車15分鐘到達「農莊」。眼前這幢希臘復興風格的五層磚樓的多利安門廊下,抹著濃妝一身盛裝的中年女士手捧一疊厚厚的節目冊在等候,一旁戴領結的老紳士告知:「一本20英鎊。」

四面通風的廊道里風很大。一側門裡,一群年輕的侍應生忙進忙出,將一瓶瓶浸在冰桶里的英格蘭產帶氣葡萄酒擺上廊道內的小圓桌上。

草坪上呈半圓形地放置了多頂白色大帳篷,外面標記著「茶室」「咖啡廳」等字樣。草坪未經修葺,野草瘋長,河畔野鴨成群。

觀眾陸續到達,男士清一色黑西裝領帶,女士們華服鬥豔。等開場時,可以在600英畝的河畔大花園裡遊逛,也可以在花蔭下坐下來喝一杯,或遵循社交密碼圍成小圈子高談闊論,或雙雙對對一邊親密對飲,一邊看河對岸草坡上的牛群。

三年前,英國著名假聲男高音歌唱家邁克爾·強斯挑起了辦歌劇節的大梁。喝咖啡聊天時,他提起了從前到德國萊比錫布商大廈音樂廳演出,對台上鐫刻的一句拉丁文古羅馬哲言格外印象深刻:「享樂是一件嚴肅的事。」我在「農莊」歌劇節內外體驗與觀察到的情景,都令人感覺是對這句話的一種詮釋。

與城市裡的劇場體驗相比,來「農莊」的路有點曲折。不妨將它看成一種儀式,好比古時人們做一件重要的事情之前,先要焚香、沐浴、更衣。「你可以想像這是古希臘、古羅馬的文化生活,人們從很遠的地方旅行到德爾菲、奧林匹亞或厄庇道魯斯去看一場戲劇。這個行為里還包含了政治性、宗教性。人們慶祝音樂、戲劇、生活,彼此之間也競相媲美。」邁克爾打了一個比方。

閑下時翻書才知道,「農莊」初建於400年前,由英格蘭國王查理二世的御用建築師設計建造,最初是法蘭西建築風格。一晃到了18世紀,已是數易其手的鄉紳豪宅,變成了當時英格蘭攝政王喬治的狩獵落腳處,周圍的600英畝綠林也成了鹿園。

到了19世紀初,當時的主人家突發奇想,請來了威廉·威金斯,也就是後來倫敦特拉法加廣場的建築師,將房子改建成為氣勢恢宏的「希臘神廟」。最明顯的是門前巨大的多利安門廊,直接仿效了雅典的提塞翁古市場。就像一部歌劇情節似的,在這個「實現夢想」的過程中,原主人忽然感到「沒意思」,未幾便把房子賣給了亞歷山大·巴林家族,也就是今日「農莊」的主人家。這個家族因建起了英格蘭歷史最悠久的巴林銀行而聞名。

過了一段時間,「農莊」再度迎來建築界的未來巨匠——後來大英博物館的建築設計師羅伯特·斯默克,在西側加建了一層。又過了幾年,西南側拔地而起一座愛奧尼柱神廟風格的橘園。原本用來種植花果的房子在15年前改建成了一個中型歌劇廳,一直沿用至今。

中場休息時,在歌劇院旁的大房子里享用豐盛的晚餐。雖然早知道邁克爾有一位中國嫂子,但看見他身穿唐裝走過來,還是驚訝了一下。他笑著答:「男士也要當一回孔雀的!」席間,又見走過一個歌劇節的管理者,上衣同樣是唐裝,只是顏色不同。在整體尊崇古希臘文化的西方歌劇節上目睹此狀,實在令人稱奇。

歌劇節主席查爾斯·夏鼎基上台祝酒時,我才知道他的父親曾任香港布政司(回歸後改名為政務司司長)。從小視香港為家的他,因此在英格蘭鄉間很不按常理出牌地要求歌劇節管理層男士都穿上唐裝。查爾斯本人是英格蘭一位德高望重的法官,也是前一個歌劇節的支持者。想來巴林家族邀請他來擔任主席,很聰明呢。

查爾斯提起了前一天剛好是諾曼底登陸75年紀念。當年丘吉爾和艾森豪威爾在出發去朴次茅斯前夕,曾並肩站在「農莊」的畫廊里,也就是我們此時所在。

邁克爾提醒我們,開幕歌劇《費加羅的婚禮》可不光是表面上看起來的喜劇、鬧劇,當年此劇在巴黎首演時正值法國大革命前夕,劇中貴族老爺與聰明僕人之間的戲劇衝突對彼時封建貴族的譏諷猶如當頭棒喝,當時的奧地利皇帝甚至意欲禁止該劇上演。

時移世易,但此刻酒酣時想像這一切都是「嚴肅的享樂」,也未必不能說服自己。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國新聞周刊 的精彩文章:

戰火中走出的美麗越南
在朝鮮走了20步,同金正恩談了一小時,特朗普「外交秀」再進階

TAG:中國新聞周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