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陪伴唐朝走完一生的吐蕃帝國到底是如何覆滅的呢?

陪伴唐朝走完一生的吐蕃帝國到底是如何覆滅的呢?

吐蕃的確可以說陪伴唐朝走完一生,兩個帝國幾乎同時建立,交往爭鬥幾百年,又幾乎同時滅亡。唐朝的歷史大家比較清楚了,這裡就簡要介紹和分析吐蕃的興衰之路。

陪伴唐朝走完一生的吐蕃帝國到底是如何覆滅的呢?


吐蕃帝國的興衰歷程

吐蕃帝國可謂即熟悉又陌生,熟悉是因為大唐的歷史上多次提及和出現過這個名字,而陌生又因為它地處我國西南邊疆,史籍流傳較少,加上語言文化不同,所以吐蕃如何興起如何衰亡,大家就比較陌生了。大多數人對吐蕃的了解都是伴隨著唐朝歷史記載片段式的記憶。因此我們先來簡單捋一下吐蕃的興衰歷程:

  • 公元六世紀左右,西藏的藏族先民開始由原始部落聯盟向奴隸制王國轉變。其中最有實力也是最具代表性的是生活在雅隆河谷的雅隆部落(也稱悉勃野部)。他們不斷發展擴張勢力,最終在公元六世紀左右擴張到了拉薩河流域。此時的吐蕃贊普是囊日論贊,在他的手中吐蕃帝國的雛形基本形成。
  • 囊日論贊的擴張和奴隸制變革導致了舊貴族的反抗,王室本部和后妃的外戚部族都相繼叛亂,連囊日論贊本人都被毒死,剛剛初具雛形的吐蕃帝國面臨胎死腹中的危險。但是吐蕃的傑出領袖松贊干布正是囊日論贊的繼承人。松贊干布繼位後,迅速平定內亂,同時改革政治,繼續加快向奴隸制帝國的轉變。同時開始兼并四周其他部族走上擴張之路。真正意義上的吐蕃帝國在松贊干布手中得以建立,松贊干布也是真正意義上的吐蕃帝國的建立者。

這一階段是大唐和吐蕃兩個帝國的初建時期,大致的歷史是唐高祖和唐太宗時期(松贊干布在唐太宗登基兩年後繼承贊普之位,唐太宗去世一年後,松贊干布也去世)。雙方總體上來說還是友好和平相處,但是決定這種良好關係的關鍵性事件之一是公元638年的松州之戰,登基九年21歲的松贊干布吞併了周邊部族,心態有些膨脹,因為吐谷渾的爭奪和唐朝開戰,結果唐軍主力侯君集的部隊還沒有抵達戰場,唐軍就打敗吐蕃部隊,松贊干布趕緊撤兵謝罪,從此老老實實跟隨天可汗李世民混。

  • 唐太宗和松贊干布相繼去世之後,唐朝開啟了唐高宗和武則天執政的時代,這一時期吐蕃迎來了一個發展期,唐高宗的主要精力放在擊敗東北的高麗政權上,因為一直以來的良好關係對西南的吐蕃帝國的擴張沒有過多關注,導致吐蕃吞併了吐谷渾。但是消滅高麗政權後警覺起來的唐朝政府開始著手限制吐蕃向河西走廊的擴張,雙發爆發多次戰爭,展開反覆爭奪,總體上仍然是唐朝略微佔據優勢。但是吐蕃吞併吐谷渾所佔據的青海地區仍在吐蕃控制之下,唐朝控制的河西走廊等地吐蕃也沒有辦法侵入。
  • 唐玄宗繼位之後,唐朝國力達到頂峰,因此也開始了對吐蕃的進攻性策略,以安西四鎮為基地,從西北面和東面兩個方向不斷進攻吐蕃。吐蕃帝國連戰連敗,喪失大片領土,此階段唐朝取得了對吐蕃的全面勝利。
  • 安史之亂爆發後,唐朝不得不從安西四鎮抽調大量軍隊投入國內的平叛戰爭。吐蕃帝國乘勢不僅奪回被唐朝佔領的青海等地,還順利佔領了河西走廊,徹底切斷了唐帝國和西域的聯繫。佔領隴右之後的吐蕃不斷蠶食和控制西域諸國,同時也不斷襲擾和攻擊唐朝。雙方爆發多次戰爭,但除了763年朔方軍主動放吐蕃東進導致吐蕃佔領唐朝首都長安之外,唐朝軍隊多次擊敗吐蕃的進攻。雖然整體上是吐蕃佔據進攻態勢,而且吐蕃的疆域在此一階段的確達到了鼎盛,但是基本上沒有辦法再向唐朝腹地擴張(雙方大致上以隴山為界),當然唐朝也無力收回丟掉的河西隴右之地。
  • 連年的戰爭導致吐蕃國力也迅速衰落,進入9世紀後,唐朝和吐蕃都有強烈的罷兵休戰的想法,821年長慶會盟之後,雙方進入一段相對和平的時期,但是此時吐蕃已經日落西山開始走向衰亡了,848年吐蕃爆發內亂,唐朝陸續收回一些州縣(但是因為國力不足,其實大體上是名義上收回,實際控制權不在唐朝中央政府)。9世紀末,在內亂和奴隸起義的衝擊下吐蕃帝國瓦解崩潰。幾十年後,公元907年大唐帝國也走完了它的歷史進程。

陪伴唐朝走完一生的吐蕃帝國到底是如何覆滅的呢?


盛極一時的吐蕃帝國為什麼會在達到頂峰數十年後迅速衰落滅亡呢?個人認為有以下幾點原因:

連年的擴張戰爭嚴重削弱了吐蕃帝國的國力。

吐蕃的帝國的興起毫無疑問是靠擴張戰爭的勝利所帶來的。從松贊干布時期基本統一西藏高原地區,到松贊干布的孫子芒松芒贊吞併和控制吐谷渾,吐蕃勢力進入青海;再到安史之亂後,吐蕃攻佔隴右控制西域,疆域達到最大。伴隨著這些擴張不僅僅有土地財富人口等收穫,同樣也伴隨著國力的嚴重消耗。

陪伴唐朝走完一生的吐蕃帝國到底是如何覆滅的呢?


佛教和苯教的爭端嚴重影響吐蕃政權的穩定。

苯教是西藏先民的原始信仰,而佛教則是松贊干布時期引入的新興宗教。松贊干布試圖通過扶持推廣佛教來作為思想統治的工具,雖然當時苯教仍是主流,但是佛教的引入和迅速傳播,使得吐蕃帝國始終無法擺脫苯教和佛教的衝突。這樣的衝突不僅僅是意識形態和思想統治的混亂,而是多位贊普付出生命代價的流血衝突。比如吐蕃分裂前的最後兩位贊普赤祖德贊和達瑪,一個是因為崇佛被苯教徒暗殺,一個是因為滅佛被佛教徒暗殺。可以想像這是多麼殘酷和激烈的衝突。


權臣和外戚的爭端導致吐蕃內亂不斷。

吐蕃帝國從松贊干布建國以來,幾乎沒有停止過內亂。這些內亂往往由舊貴族、權臣、外戚和軍事貴族等階層和王室的矛盾或者互相之間的矛盾引發。而且這些內亂還往往和上面提到的宗教紛爭結合在一起,從而更加血腥激烈。比如和唐玄宗爭鬥了半個世紀的赤徳祖贊就是被權臣弒殺、而他的孫子輩牟尼贊普和牟如贊普兄弟兩個都是外戚權臣家族弒殺;吐蕃帝國的分裂瓦解也是達瑪被弒殺後,他的兩個兒子在兩個外戚家族的支持下將吐蕃帝國一分為二,並展開長達幾十年的奪位內戰而導致的。

陪伴唐朝走完一生的吐蕃帝國到底是如何覆滅的呢?


吐蕃帝國的盤剝過重,導致盟友離散、起義頻發。

吐蕃帝國疆域最大時控制整個西域,東面和唐朝以隴山為界,南面據說到達印度的恆河流域。在這樣廣大的一片疆域里,吐蕃控制的人口和部族是非常多的,而且因為吐蕃的強大,不少部族也是紛紛歸附和與之結盟。但是吐蕃為了應對連年的擴張戰爭不得不從佔領區不斷的盤剝物資賦稅,從而導致內部起義反抗不斷,典型的就是直接摧毀吐蕃政權的張議潮等人的沙洲歸義軍起義;還有869年左右吐蕃本部的奴隸平民暴動。另外這種過重的盤剝也直接導致一些盟友的拋棄,南詔本來和吐蕃結盟共同抗衡唐朝,但是後來吐蕃崛起並且在南詔徵收高達六成的賦稅,直接導致南詔重新回歸唐朝的懷抱,還有党項這個後來崛起的民族也是因為吐蕃的盤剝過重,導致党項歸附唐朝。

綜上所述,吐蕃帝國雖然強盛一時,但是頻繁的擴張戰爭導致國力消耗過大,同時內部權臣、外戚等內亂不斷,同時又和佛教和苯教的宗教衝突結合在一起,最終導致吐蕃帝國不得不向內部民眾轉嫁矛盾,加重盤剝,並引發席捲全國的奴隸起義,本就因為奪位戰爭分裂的吐蕃帝國也就因此而瓦解滅亡了。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TA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