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茶中春茶秋茶各有千秋,炎炎夏日,茶園的夏茶去了哪裡?
丨本文由小陳茶事原創
丨首發於企鵝號:小陳茶事
丨作者:村姑陳
《1》
喝了許久的春茶消暑,幾乎快忘記秋茶的模樣滋味。
這怎麼行?
剛好朋友做客,於是步入茶室,共同尋覓一場秋天的遇見。
去年的秋茶鱗次櫛比地排開,挑選的手最後停在了去年的秋白露那,或許是一種冥冥之間的選擇,沸水衝撞干茶,茶香氤氳果然驚喜。
春茶的香氣,是迎面吹拂楊柳風的爽利,可秋茶之香,分明長在秋天,卻有一種春風化雨的綿軟溫柔。
秋天的成熟氣息比春天的內斂更為張揚,葯香蓋過了花香,草木氣息佔據了蓋碗的主調,層層暈開,幾乎能看見香氣蜿蜒的軌跡。
秋茶的蠟質層豐厚,贈與茶湯的便是肉眼可見的稠滑細密,如蜜一般,水面如鏡。茶湯入口,極其醇厚,粽葉香在唇齒間冒開,甜蜜的滋味不需要任何等待,回甘和清甜交織,讓你分不清辨不明它們各自的甜香。
正陶醉於這柔軟甜蜜,卻見茶桌那頭的朋友冷不丁地冒了一句,「你總說春茶和秋茶,沒有夏茶嗎?」
夏白茶,自然也是存在的。但夏茶究竟為何名聲不顯,便要從它的出生講起了。
《2》
出生決定命運——夏茶茶青品質不佳
春茶生長在乍暖還寒的春季,秋白茶的時候已然秋高氣爽,陽光也算不得過於強烈。
而處在這兩個季節當中的夏季,陽光是夏季最慷慨的贈與,晒黑了無數人的肌膚,蒸發了荷塘的幾許清水,連山上佇立的茶樹,茶葉上也都是陽光把握後的傷口。
這時候的茶樹上,茶葉發紅,嫩芽纖瘦。
翻看葉片,春白茶茶青的葉片是柔嫩的,飽滿而富有韌性,輕輕一掐幾乎便能溢出植物的汁水,這些都是茶葉飽滿內質的體現。
而對於夏茶,有「茶到立夏一夜粗」的說法。
夏茶生得粗糙,葉片薄而韌,纖維感極其明顯,與春茶相比,便彷彿效仿西子捧心的東施,只有葉片脈絡的相似,內質外貌卻差得極遠,內質也寥寥無幾。
即使是低溫較低的高山地區,晝夜溫差再大,也撐不住夏季一路飆升的溫度,35°以上的氣溫,輕易蒸發了茶葉中的營養物質,剩餘的內物質,還必須供給茶樹深夜的呼吸作用。
而夏季雖熱,茶樹的新梢生長卻極其迅速,吞吃了葉片中殘餘不多的營養物質,迫於高溫老化極快。
高溫、茶樹的生長消耗這諸多摧殘,使得夏茶茶青的內物質十分稀薄。
另一方面,高溫和長時間的光照,茶葉中的茶氨酸含量極低,一般都支撐不住早早分解,維生素的含量也變低,反倒是咖啡鹼和茶多酚的含量增加。
這般製成的白茶,少鮮爽而多苦澀,滋味自然無從尋起。
春茶季末期,便有些茶農嫌棄春壽眉價格較低而不樂意採茶,更別提這無滋無味的夏茶。炎炎夏日,品質差而成茶滋味不佳,頂著高溫採摘價格低廉的夏茶的茶農實在太少。
故而夏茶,也便市場逐步淘汰,推出了白茶競技的舞台,黯淡退場,出生便決定了夏茶的命運,嘆一句生不逢時。
《3》
時間決定一生——夏季不適合日光萎凋
為什麼說日光萎凋好?
採摘茶青,可以一探茶的內里,要真正感受到茶,少不了制茶師傅的巧手,他們為了好茶付出良多,更有與天爭鬥的七竅心腸。
單以萎凋論,白茶便有日光萎凋、室內萎凋、等諸多方式。
但只有日光萎凋,能夠完整引出白茶的高揚茶香,不剝奪茶香的多變,也不傷害成茶後的湯清水稠。
是將採摘後的茶青置放在水篩上,離地晾曬在日光底下,利用日光讓茶葉緩慢失水、乾燥,茶青的置放,需要一片一片均勻薄攤,日光的照耀和空氣中的對流,這是日光萎凋,民間亦稱純日晒。
室內萎凋之所以差了一線,是因為茶青缺少了陽光的眷顧,只能在機器營造的環境中緩慢脫水。
陽光的參與,使得日光中的光波對茶葉的芳香物質的形成,有著畫龍點睛的功效。
但這照耀茶青的陽光,卻有著嚴格的要求,不能高於猛烈,溫度也不宜過高,晾曬的時間更是需要嚴格把控,嬌嫩的茶青對於陽光的要求,便如同豌豆公主感受到十個被褥下的一顆豌豆,雖匪夷,但確是真實存在的事實。
將茶青一曬到底?讓茶葉內質揮發,葉片受損罷了!
夏季為什麼不適合日光萎凋?
夏季採茶,緊接著便是萎凋烘乾。這時的陽光對於萎凋,已經大大超出了所需要的陽光強度,地面溫度更是高得可怕,即使白茶的攤晾水篩離地70公分,依舊不能掩去這從地面蒸騰的熱度。
須知萎凋並非單純失水,這個過程中水分的散失,細胞濃度的改變,透膜性的增加,各種酶物質得以激活,才能引起茶葉內含物質的一系列反應。
陽光雖然能推動了茶葉內的光氧效果,為茶葉的香氣的形成創造條件,但超出強度的眼光,只能讓茶葉的芳香醇類物質達到一個沸點後揮發消失。
原本夏茶茶青內的內質物便不夠豐厚,陽光還插了一腳,將所剩不多的茶香引誘而出,白白潰散在空氣中。
夏季日光萎凋而出的白茶,香氣寥寥。
而日光萎凋能給予白茶曼妙的湯感,這時也反倒成了白茶的催命符。
不同的光子,會改變光合產物在茶青中的分配比例,根據陶漢之和吳慶東學者的研究,藍紫光促進氨基酸的合成,水浸出物的含量增多。
但夏季長時間高溫的陽光,只能將夏茶中合成的物質隨之揮發,茶青留不住這些有益物質,所謂竹籃打水一場空,剛得到便流失,成茶後的湯感便更加單薄。
「明月有情還顧我」,夏季的茶葉縱使內質不佳,依舊在成長的道路,可惜日光萎凋之路中止,茶青不佳而工藝不足以彌補,夏茶便是「清風無意不留人」。
《4》
顧此失彼陰差陽錯——採摘夏茶傷害秋茶品質,還容易成為做舊原料
靠近海邊生長的人,大都知道海上的禁漁期。
大肆捕撈而不顧自然生態的流轉,只能讓大海中再無魚可捕撈,需要留出一段時間,讓海鮮魚類自由生長,隔段時間才會有更加肥美的收穫。
白茶亦是如此,採摘了一春的茶葉,茶樹也需要休養調理一段時間,才能孕育出新的內質豐厚的茶葉。
拋棄而不採摘品質不高的夏茶,是一種孕育秋茶的需求。
顧此失彼,兩季都要採摘,這邊放不下金錢,那邊也不捨得利益,只能做出些兩季品質都不行的白茶。
但陰差陽錯,價格低廉而滋味平平的夏茶,竟也有新的市場。
許多茶友,不知不覺間買了幾多夏茶卻渾然不知。夏茶托生做舊茶的名聲,欺騙芸芸眾生的手段,哄得許多摯愛老茶的茶友上當,將這些原料為夏茶的「老白茶餅」帶回家。
做舊茶本身便是為了逐利而存在的,各種手段其出,便是為了將茶葉的外表逼近老白茶的外形。
無論是渥堆做舊,還是高溫烤乾,做舊茶商絲毫不在乎茶葉原本的滋味,因為一頓煙熏火燎之下,大羅神仙都難以辨清這些黑乎乎的茶葉原本是什麼模樣,更不用說感受到茶葉的香氣。
這些用著極低的價格打開市場的假老白茶,原料自然也要選擇低廉至極的茶葉,才能有利可圖。
夏茶,便這樣走入了做舊茶的市場,從此「鉛華消盡見天真」,成為了做舊茶的好助手。
它的低廉,故而能夠幫助做舊茶壓價;它的外形便是白茶,更能增添「老白茶」的可信度;它的顏色本就斑駁,這些熾熱陽光留下的傷痕,搖身一變,反倒成了「老白茶」陳化的模樣見證,更添一分可信度。
助紂為虐非夏茶本意,但淪落做舊茶商之手,已經是訴苦無門。
《5》
夏茶會去往哪裡?
是被家貧的茶農採摘,賣一點點辛苦錢;還是被某些口味獨特的茶友欣賞,成為新歡?
或是被商人厚厚地渥堆至失色,烘乾成黑,與做舊茶狼狽為奸?
但只要有夏茶的出現,秋茶的滋味定然要被剝奪幾分,黯然失色;高溫強光的夏季不是採茶的好時候,亦不是制茶的好時節。
這般想來,夏茶最好還是在茶樹上過完它的一生,安分守己,秋茶得以長成,做舊茶餅或許也能少去一些原料。
抿一口去年的秋白露甘潤清甜,夏茶尚在,可卻已經期待起今年的秋茶,又會是如何的情致?
去年花里逢君別,今日花開已一年。
歡迎關注【小陳茶事】,了解更多白茶,岩茶的知識!
版權聲明:本文歸小陳茶事村姑陳原創撰寫,任何媒體未經允許不得轉載,歡迎茶友們轉發至朋友圈。


※老白茶出現普洱茶的渥堆味,這是怎麼回事?
※泡紅茶,可以用沸水沖泡嗎?那當然,用沸水沖泡,茶香更顯
TAG:小陳茶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