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化 > 吳冠中筆下的簡略與深沉

吳冠中筆下的簡略與深沉

吳冠中是現代中國繪畫的代表畫家之一。對於中國現代繪畫來說是一位極具特殊意義的關鍵人物。長期以來,他不懈地探索東西方繪畫兩種藝術語言的美學觀念,為實現"油畫民族化"、"中國畫現代化"的道路而做出卓越的貢獻

吳冠中(1919—2010),1919年出生於江蘇省宜興縣。1942年畢業於國立藝術專科學校,1946年考取教育部公費留學,1947年到巴黎國立高級美術學校,隨蘇沸爾學校學習西洋美術史。吳冠中1950年秋返國。先後任教於中央美術學院、清華大學建築系、北京藝術學院、中央工藝美術學院。曾任清華大學美術學院教授、中國美術家協會顧問,全國政協委員等職。

吳冠中 (1919-2010) 薈萃

吳冠中先生在08年的作品年鑒前言中寫道:「魯迅生長於野草的時代,鬥爭於野草叢中,墓葬於野草。但人們還是看到了他偉大的腳印,給我們,給民族指了路。緣此,我在 印年鑒作品《野草》時,思緒綿綿。」

其實,吳先生這年的大部分作品,都和對魯迅,對《野草》的思緒綿綿有關。《薈萃》這幅作品亦是如此,薈萃的是魯迅的故鄉,是他的《野草》,是他的一生,更是他的精神。畫幅整體被「草莽」籠罩,草莽之下,人字頂、白牆黑瓦、拱橋、碼頭、烏篷船等意象依稀可辨,不禁讓人聯想到後園的那兩棵棗樹,河邊枯柳樹下的幾株瘦削的一丈紅,抑或是伸手的乞兒、那條駁詰的狗。抽象的目的是為了留下讓人能夠身臨其境的時空之門,讓人在閱讀的過程中憑藉不同的鑰匙,進入不同的思維空間。就這幅作品而言,這門的鑰匙大概就是魯迅,是《野草》或與之相關的林林總總。鑰匙不止一把,進入的時空也不盡相同,但沒有鑰匙是斷然進不了門的。

吳冠中 野草

抽象古已有之,大略可分為兩類:一類就如同象形文字一般,它的抽象是建立在較大範圍的公共認知基礎上的,也就相當於明碼和公鑰,人們可以輕鬆準確地解碼,解讀到幾無偏差的信息;另一類就像抽象藝術一般,它的抽象是建立在藝術家的認知上的,旁人想要解讀意義,需要去了解藝術家的思辨,從而找到走進作品的鑰匙。藝術家的思辨越深入,他的作品所構建的思想維度越多,發散性的意象也就越豐富。同樣一個「符號」,在不同的思維方式下,它體現的意象可能毫不相干。

吳冠中先生在抽象手法上是有極高造詣的,尤其是在色彩運用上。他的彩墨作品成熟以後基本固定了「墨、黃、洋紅、石綠(青)」四種基色,鋪陳在白紙上,可以塑造肉眼可辨的一切顏色,這和印刷四分色模式可構成「全彩印刷」是一個原理。在抽象思維的引導下,眼睛的「餘暉效應」和心理上的「光環效應」,會讓人通過一些基本色調的疊加和意象的局部形態或符號,「窺一斑而見全豹」,用經驗來彌補意象的其他特徵。

在創作《薈萃》時,為了營造剝蝕的時代感,吳冠中先生或許運用了一些類似玻璃版畫的手法,讓畫面更有印記感。當然,技法並不重要,一切都是為畫面和思維服務的。

《薈萃》是一幅能很好詮釋「魯迅生長於野草的時代,鬥爭於野草叢中,墓葬於野草」的作品,魯迅的腳印給吳冠中先生指了路,他大概也希望自己能通過作品在歷史長河中留下腳印,讓後來者沿印前行吧。

吳冠中 寂寞橋頭

「風景」是吳冠中最終愛的題材,作為江蘇宜興人,吳冠中自幼生長於江南水鄉的山清水秀、氤氳水氣之間,因而,「江南水鄉」便成為其最為心儀也最為重要的母題,其對於江南景色的熾熱之情也得以全然釋放於畫面之中。《寂寞橋頭》是吳先生晚年就這一主題所創作的小尺寸寫生精品,雖然尺寸不大,但也將吳先生的藝術造詣體現的淋漓盡致。

該作品描繪的是江南村落的橋頭一景,灰瓦白牆的建築群坐落於零零星星的樹叢之後。灰白的房屋漸漸與灰濛濛的天空以及河流相融合。為整幅畫增添統一、和諧之感。作品整體的色彩基調為灰色,給觀者以氤氳、朦朧之感。吳冠中堪稱用灰色的大師,在他的畫面中曾出現各種各樣的灰色,每一塊都不盡相同且不失飽和。同時,在前景中幾筆恣意的翠色加以點綴,故而最終呈現出來的是靈動而活脫的觀感。

在構圖上,整個作品飽滿卻又鬆動,並無壓抑之感,彷彿有空氣穿梭於所描繪的景物之間,左下角大面積的留白是該作品構圖的精妙之處。體現出中國古代書畫《六法》中的「經營,位置是也」。不同於西方的焦點透視,營造縱深最終達到「氣韻生動」。

在線條的運用上,也不同於西方傳統藝術中造型的簡單手法,更多的是運用了中國畫中的「骨法用筆」用筆,一氣呵成且節奏精妙,體現出藝術家終其一生的審美積澱。

吳冠中 秋趣

自從20世紀70年代後走到中國現代藝術的潮頭,在長達30多年的時間裡,吳冠中先生大聲呼籲社會應重視美育教育,掃除「美盲」。更是身體力行的推廣珂羅版畫的製作,吳冠中的版畫作品基本都是親自參與制版的,無論何時何地大師的作品的價值都是永恆不變的,故此有很高的收藏審美價值和增值潛力。

在《秋趣》中,吳冠中將抽象的線條藝術詮釋得十分浪漫動人。他筆下的秋天就像一曲連綿不絕的舞曲。落葉紛紛,都化作纏繞的線條,在畫面中不停地飛舞、運動。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半山古玩 的精彩文章:

錫壺收藏的樂趣,是在於淘買過程
奇絕巧靈精:乾隆轉心瓶,面面皆風景

TAG:半山古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