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包拯的臉是什麼時候變「黑」的?本來他應該是一個大帥哥

包拯的臉是什麼時候變「黑」的?本來他應該是一個大帥哥

包拯到底是何人?廬州(今合肥)人,傳說,包拯是奎星轉世,面目黝黑,額頂還有一個月牙胎記,是宋朝有名的秉公執法的清官,被百姓尊為「包公」、「包青天」,關於他的探案奇事,至今還廣為流傳,甚至加以改編拍成電視劇電影等。

我們通常在劇里看到的包公,通常戴著帽翅加長的宰相帽,下巴蓄著烏黑濃密的鬍鬚,身著黑衣蟒袍,腳踩千層底靴,額頭還有象徵著「上昭日月」的月牙,顯得鐵面無私。但是,歷史中的包公其實並不是那樣的哦,反而,極有可能是一個「小白臉」。

縱觀宋代各史書,均沒有對「包公黑臉」相關的隻言片語,這說明,包公的臉其實並不黑,實際是一個白面書生。身高方面,包公的個子也不高,至少「九尺男兒」是不存在的啦。根據合肥大興集的包拯墓的出土,專家們分析得出:包公的身高差不多只有1.65米。

這是不是和我們固有印象里的包公差的有點多啊?那麼,包公的臉到底是怎樣變黑的呢?這要說到我們傳統的戲劇藝術了。

我們都知道,京劇中人臉不同的顏色,象徵著人物的不同性格。包公這「黑臉」自然是戲劇化妝師的傑作,其目的當然是為了襯托出他鐵面無私、執法如山的精神,只是一個文學藝術形象,和包公本人的樣子是一點關係都沒有的。

想想也是,一個面目白凈的書生總歸是沒一個黝黑大漢在戲台上看著威武讓人臣服的。其實,對包拯形象的塑造源於宋代的話本,要說傳遍大眾,還要提到到元代的包公戲。而自明清時代以來,關於包公這一人物形象的故事不斷發展,順應時代推陳出新,得到老百姓們的喜愛。

當今流傳的18種元代公案戲中,跟包公有關的就多達11種,其中,包括我們都熟知的元代著名戲劇家關漢卿所作的《包待制智斬魯齋郎》;明代《元曲選》共有100種戲,包公戲更是佔了10種;著作《京劇劇目初探》中《桃花記》、《鍘美案》等都是與包公斷案有關。

不過,那些都是比較古老的戲劇了,要說離我們近的、最有意思的,還要數小時候看的長達236集的台灣電視連續劇《包青天》了吧,那種天天守著電視機、心情隨著案情起伏的刺激感,至今想來仍是難忘,可以說,那是最早在我幼小心靈里埋下正義種子的一部電視劇了。

不過,後世的改編多有誇大成分,將包公包裝成了一個「箭垛式人物」,這是民間文學通用的藝術手法,將很多別人的故事也安插到與這一類型故事有關的人物身上,使他典型化、英雄化。如今所流傳的許多包公事迹,其實,並非他自己所為而是後天安插。

可以說,在中國戲曲史上,沒有一位官吏能夠像包拯那樣,可以如此頻繁地出當今歷代的戲劇舞台上,至今久演不衰,並且。成為一類非常獨特的戲劇通稱「包公戲」。但是,也不可否認的是:包公確實是中國歷史上有名的斷案清官。

包公不僅是一名斷案家,更是一個實幹家,他對財政經濟方面的貢獻也是不可忽視的,曾被任命為三司使,掌管全國的經濟工作,表現出驚人的執政天賦,比如說:他將「科率」改為「和市」,實際是朝廷花市場價去購買農民本要上交的物資;同時,他還廢除了農民將變糧為現的錢來納稅的規定,對經濟的提升頗有成效。

包公曾位及樞密副使,相當於當今的國防部副部長,正式進入到了中央執政官的行列,也算是一代名臣了。這位名臣病逝時,開封全城都陷入到了悲痛之中,皇帝宋仁宗前來弔唁卻發現,包家十分清貧,又聽聞他「衣服器用飲食如初宦時」,感慨良多。包拯病逝於開封,次年歸葬故里今合肥市大興集地區。

合肥當地文物部門極為重視,出土包公遺骨和墓誌後,開始動工修建包公墓園。墓園遵宋制,共六個墓冢,面積約1200平方米,地處合肥城中南的一段護城河之上,後來,這河也被改名為包河。傳說,包公幼時常在此河玩耍,後包河裡的鯽魚,背均呈黑色,象徵著包拯一生的「鐵面無私」。

包河內有一名叫「香花墩」的沙洲,是包公少時讀書的地方。除此之外,包河周圍的區域規劃和道路、古鎮命名均向包公看齊。就在合肥的市中心——包河內建有明朝時期的包公祠。祠內的包公享堂中,包拯端坐堂中,雕像造型栩栩如生。包公祠兩側外廊的門拱上刻有「廉頑」、「立懦」四個醒目大字,意在警醒後人。

相傳,包公曾力申「廉者,民之表也;貪者,民之賊也」,他不僅如此說,而且,還躬身力行並教之於後代。訂立了《家訓》。將《家訓》鐫刻於石碑,豎立於堂屋東壁,以昭示後人。

目前,合肥市正致力於大力發展包公文化,作為地區旅遊和文化精神的代名詞。

參考資料:

【《包公墓志銘》、《名臣碑傳琬琰集·卷四十五·包孝肅公拯》、《東都事略·卷七十三》 、《宋史·卷三百一十六·列傳第七十五》】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山川文社 的精彩文章:

中國什麼時候才有了「女朋友」?之前的人們根本不敢這麼叫
此人才是導致玄武門之變的罪魁禍首,不是李世民、更不是李自成

TAG:山川文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