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哲理 > 一首詩寫盡一生——盧照鄰與《長安古意》

一首詩寫盡一生——盧照鄰與《長安古意》

貞觀初年,亂世終結,天下剛定。此時,南朝遺留的靡靡之音,仍在佔據著社會主流,在濃情艷歌中,消耗著人們的審美。腐敗而混亂的南北朝宮廷,催生出了這些腐敗而混亂的詩歌,讓整個社會都處在這綺靡委頓的籠罩之下。這亡故之音,滅亡了昏聵的舊朝,卻還在毒害新朝人民的心靈。在這樣的墮落中,一個病弱的書生髮出了來自大唐的呼喊和聲音,吹響了開創文學新時代的聲音。這個書生叫盧照鄰,他用幾乎一生,才呼喊出了那震耳發聵的《長安古意》。

長安大道連狹斜,青牛白馬七香車

在中國歷史上,范陽盧氏是有名的望族,自東漢大儒盧植起,「積代簪纓」,名人輩出。這樣的出生對於很多人來說,是夢寐以求的起點,但對於盧照鄰來說,卻難言的羈絆。自幼時起,博學能文的盧照鄰便跟隨當朝名臣曹憲、王義方學習,聲明遠播。

一首詩寫盡一生——盧照鄰與《長安古意》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更多圖片

作為盧家的子弟,那座遙遠而恢弘的長安城,是他必須要到達的地方,他的先輩曾在那裡出將入相,建立功名。如今,他也要走上這條道路。

帶著家人的殷切期許,十八歲的盧照鄰背起行囊,孤身一人來到了長安,在相當長的一段歲月中,它曾是世界上最大的城市,象徵著大唐的強盛和輝煌。和那些同時到來的年輕人一樣,他們都期望著以自己的才華在千軍萬馬中,突出重圍,步入仕途。

而盧照鄰也並沒有辜負家人的期望,憑藉自己的才華和能力,他很快就得到了太宗之弟,鄧王李元裕的府中擔任典簽。李元裕對盧照鄰的才華非常喜愛,常對人誇讚盧照鄰是他的「司馬相如」(此吾之相如也)。

在鄧王府中寬鬆而優涅的環境中,盧照鄰度過了一段快意的時光,在藏書甚豐的王府之中,他博覽群書,豐富自我,這一過,就是9年時間。但年輕的盧照鄰並不知道,這9年對他意味著什麼,這時的唐高宗年富力強,重用吏治,是人才上升的最好時期,但盧照鄰卻在讀書撰文中,悄然度過。

在豐富自我的同時,隨著年齡的漸長,卻讓盧照鄰心中產生了對長安的厭倦。鄧王府給了他安定優涅的生活,卻也在殺死他的抱負和理想。同時,在數年的冷眼旁觀中,盧照鄰看清了新朝的貴族們又在重複著歷史的車輪,不斷進行著奢華享樂,並時刻進行著殘酷的血腥鬥爭,讓他厭惡而又心驚。

於是在盧照鄰心中,一條鴻溝緩緩展開,將他和這座長安城,割裂開來。

梁家畫閣中天起,漢帝金莖雲外直

唐高宗龍朔三年,盧照鄰拜別鄧王,乞求外放。朝廷授予了他益州新都尉的官職。此時的盧照鄰意氣滿滿,想要在這個崗位上,干出自己的一番成就。但和9年前不同,這時的政治局勢,早已經發生了變化。在新都尉上,盧照鄰一待就是6年,並在6年中沒有得到任何的升遷。

一首詩寫盡一生——盧照鄰與《長安古意》

但是,虛度歲月和擢升無門卻不是人生最大的痛苦,真正的烏雲還尚沒有降臨到他頭上。

時隔六年再度回到長安,眼前的所見,讓他愕然,也讓他茫然。看著這堂皇的長安城,和這其中荒唐的人們,盧照鄰心有所感,一蹴而就,揮筆寫下了那首氣勢磅礴的《長安古意》:「借問吹簫向紫煙,曾經學舞度芳年」、「得成比目何辭死,願作鴛鴦不羨仙」、「梁家畫閣中天起,漢帝金莖雲外直」,這長安城是如此恢弘而廣闊,卻仍然裝不下貴族豪門,那永無止境的情慾和貪慾。

一首詩寫盡一生——盧照鄰與《長安古意》

讓盧照鄰沒想到的是,這首匯聚了他半生感慨和所思的《長安古意》,轉頭就給他帶來了巨大的災禍,因為「梁家畫閣中天起,漢帝金莖雲外直」這句詩,讓卑鄙而敏感的武三思想到了自己依靠裙帶關係上位的不堪,便羅織罪名,將盧照鄰下獄。

寂寂寥寥揚子居,年年歲歲一床書。

雖然在家人的百般營救下,盧照鄰最終出獄,但監獄的陰冷和苦寒卻讓他感染了風疾。從此,病魔代替了權貴,開始成為盧照鄰人生中,最大的夢魘。

他在《釋疾文》中他寫道:「余羸卧不起,行已十年,宛轉匡床,婆娑小室,未攀偃蹇桂,一臂連蜷;不學邯鄲步,兩足匍匐,寸步千里,咫尺山河。」即使是高明如藥王孫思邈,也對盧照鄰的病情無可奈何。

下獄從精神上毀滅了盧照鄰的壯志,而病痛則一步步消耗著他的肉體。自被下獄到重病,家中幾乎耗盡了所有的財產,但他的身體卻還是每況愈下。春暖花開之日,看著欣欣向榮,抽紙發芽的梨樹,又看到手腳麻木,不能自已的自己,不僅悲從中來。

上元元年,自感寸步難行、時日無多的盧照鄰,用最後的繼續,在翟具茨山下買下了數十畝薄田,一遍養活自己,一邊為自己修築墳墓。

在生命的最後一段日子裡,他感到最多的,除了絕望,就只有絕望。在孤獨和痛苦中,他一口氣寫下《悲才難》《悲窮通》《悲昔游》《悲今日》《悲人生》,合稱《五悲賦》。

春去秋來,盧照鄰站在穎水之畔,看著曾經欣欣然榮的梨樹腐敗凋敝,又回顧自己的人生,他想到的,只有那流逝的歲月,和自己生不逢時的悲哀。

想到此處,他凄然一笑,轉頭投進了濤濤江水之中,求得解脫。也許只有千百年後,那個橫卧於鐵軌上的年輕詩人,才能有和他同樣的絕望,和對世界的失望。

證聖元年,盧照鄰投水自殺,時年五十九歲。

他用一生去寫就了一首《長安古意》,而一首《長安古意》,也寫盡了他的一生。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TA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