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秦始皇統一天下,諸葛亮卻不能,是能力問題還是機遇問題?

秦始皇統一天下,諸葛亮卻不能,是能力問題還是機遇問題?

有人問,秦始皇可以統一天下,滅掉六國,為什麼「多智近乎妖」的諸葛亮卻不能滅掉曹魏,統一天下呢?事實上,秦始皇之所以能夠滅掉六國,建立集中制國家,靠的可不是他一個人,或者可以說靠的不是他這一代,而蜀漢滿打滿算也不過只有劉備、劉禪父子二人,下面就秦國和蜀漢做一個對比,把秦始皇和諸葛亮再做一個對比,看看蜀漢到底為什麼不能統一天下。

第一國土面積。在古代,沒有地盤就沒有人口,沒有人口,就沒有兵源,更沒有經濟基礎。秦國從最早的為周穆王放馬,到擁護周平王東遷洛邑,再到秦穆公打敗犬戎,獲得八百里秦川。秦孝公時期,任用商鞅實行變法,實現了富國強兵,使得秦國成為虎狼之國。秦惠文王、秦武王時期都實現了東擴,秦莊襄王時期更猛,打的東方國家潰不成軍,更是佔領了成都這個天府之國,得到了一個大糧倉。秦始皇時期更是不用說,一舉滅掉六國。而蜀漢呢,只有一個荊州一個益州,關羽因為驕傲自滿失掉了荊州後,蜀漢的國土面積更小,統計上說,蜀漢的國土面積只有當時天下的十分之一,就這麼點地盤,能治理好就不錯了,就別提什麼恢復漢室了。

第二兵源。上面說了,蜀漢的國土面積很有限,那麼他的兵源自然也是不足。在劉備發動對東吳的夷陵之戰後,蜀漢的兵源更是空前的短缺,要知道劉備這一敗塗地,損失了蜀漢大批兒郎,本來地盤就小、人口就有限,可以想像諸葛亮當丞相接手的是怎樣一個爛攤子。而秦國實行獎勵軍功制,戰場上誰砍下敵人的腦袋多,誰就可以獲得足夠多的軍功爵,所以秦國軍人上了戰場就跟一個個的虎狼一樣,打的六國士兵毫無招架之力。同時,秦國為了吸引六國人口,允許他們在秦國開荒,還減免賦稅,使得秦國人口急劇膨脹,遠非其他六國可比。

第三競爭對手。秦始皇的對手是六國,眾所周知,戰國末年六國的勢力急劇下降,任何一個單獨的國家都不能與秦國抗衡,加上那個齊國採取親近秦國的國策,另外幾個彼此之間矛盾重重的國家根本就不足以戰勝秦國。而蜀漢的對手是誰,是雄才大略的曹操,是「生子當如孫仲謀」的孫權,是老奸巨猾的司馬懿,而蜀漢呢,劉備似乎除了哭什麼都不會,亂世之中實行仁政,光靠收買人心怎麼能建立一個強大的團隊?還有劉禪除了吃喝玩樂狗屁不會,有時候還自作聰明的扯一扯諸葛亮的後腿,諸葛亮縱然有天大的能力也扶不起來。其實諸葛亮從出山到劉備稱帝,中間不過短短的十二年,諸葛亮能把一無所有的劉備推上皇帝寶座已經相當不容易了。諸葛亮能夠伺候那個阿斗十幾年,阻擋住曹魏、東吳和南蠻的侵略也已經不錯了,真的不比苛責太多。另外不要忘了,諸葛亮只是個丞相,是個武鄉侯,連個王都不是,北伐還要寫《出師表》,李嚴等人還要跟他奪權,可以說太不容易了。

第四內部因素。秦國實行君主集權制,秦王的權力高於一切,任何人不得更改或者不執行秦王的命令,否則是要殺頭的。秦國有殺神白起,有老將王翦,他們都是戰國時期最優秀的軍事統帥。而蜀漢呢,劉璋父子帶來的東州派,本地的益州派,劉備帶來的荊州派還有周邊的少數民族,可以說蜀漢內部矛盾重重,彼此之間勾心鬥角、鬥智斗勇,根本就沒有一個統一的目標。諸葛亮採取依法治國,雖然壓的那些豪強不敢亂動,但諸葛亮死後,費禕、姜維等人根本就鎮不住,姜維甚至還要外出避禍。另外,蜀漢真的沒有大將。有句話說「蜀中無大將,廖化做先鋒」,說的就是這個事。其實夷陵之戰後,蜀漢不僅缺兵,更缺將。張飛,關羽死後,蜀漢根本就沒大將。沒有大將,總不能叫諸葛亮親自披甲衝鋒陷陣吧!

《孫子兵法》說上兵伐謀,諸葛亮一生都在伐謀,無論是扶保劉備創業階段,還是扶保劉禪北伐階段,每一次都是機關算盡,但很無奈,確實是蜀漢實力太弱,弱的根本就扶不起來。有人說諸葛亮太謹慎,魏延提出奇襲子午谷,沒有被諸葛亮採納,要不然曹魏早亡了。其實,諸葛亮必須得謹慎,蜀漢已經折騰不起了,或者說蜀漢根本就承受不了失敗,無論是政治、軍事、經濟方方面面都承受不起失敗,再說奇襲子午谷一定能成功嗎,千里奔襲,誰能保證一定成功呢?不管怎麼說蜀漢確實不如秦國,諸葛亮也確實不如秦始皇建立的絕世功業,但是諸葛亮確實儘力了,他自己也已經鞠躬盡瘁、死而後已了。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文史學生仵三源 的精彩文章:

人生需要有點冒險精神,膽商高的人往往能夠實現逆襲

TAG:文史學生仵三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