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中醫 > 中醫脈學千古不傳之秘:為什麼28脈要用場景模擬的表達方式?

中醫脈學千古不傳之秘:為什麼28脈要用場景模擬的表達方式?

學過中醫脈診的人都知道,28脈的脈象形態是用生活中的一些人們熟知的場景或者形態來進行表達的,為什麼要用這些比擬的方式來進行模擬呢?其實這是中醫天人合一思想的具體體現,人們通過對現實生活中的一些場景或者形態來進行模擬,這樣就能增強感同身受的感覺。當然,這樣一來就存在一個問題,就是同一個場景一千個人會有一千個不同的感受,這種情形類似於現代的「演算法推薦」,有一種「千人千面」的樣子。

在形容浮脈的時候,會用「如水漂木」「如微風吹鳥背上毛」「如落榆莢」,這幾種場景其實都在告訴你,浮脈法天的感觸。在形容沉脈的時候,會用到「如石投水」,這種形態會讓你感受到沉脈在沉部重按始得的感觸。在形容滑脈的時候,會用「如珠之圓轉」「如荷葉之露」,這樣主要是讓診脈者體會滑脈的圓滑之感。形容色脈,會用「如雨沾沙」「如輕刀刮竹」「如病蠶食葉」,這些描述是讓醫者感受澀脈不流暢之感。當然,這些描述是屬於比較簡單一點的,還有比較難一點的,就需要進一步去探索。

來一點有難度的,在形容緊脈的時候,「如切繩轉索」「如紉箄線」,這些主要是讓人感受緊脈的緊張感,那種綳急有力,且有旋轉絞動或左右彈指的感覺就形容的淋漓盡致。在形容弦脈的時候,「綽綽如按琴瑟弦」「狀若箏弦」,這種描述無外乎是在告訴你脈象比較硬,彈性差,脈氣緊張。形容洪脈「來盛去衰,如鉤之曲」「去衰來盛似波瀾」,這些描述主要是體驗脈象猶如洪水波浪,來的時候波濤洶湧,去的時候舒緩悠悠,同時也是一種感受「大落大起」的感覺。

在體驗更加有難度的脈象有哪些呢?散脈「渙漫不收」「無統紀,無拘束,至數不齊,或來多去少,或去多來少。渙散不收,如楊花散漫之象」,這個就比普通脈象要難以體驗了,這就是為什麼在《大長今》里,有一個醫官說給病人把脈,是散脈,太醫們會驚嘆,你居然能把出散脈。散脈的脈象特徵是散亂無根,輕按有分散零亂之感,中按漸空,重按則無。牢脈,「似沉似伏,實大而長,微弦」,這是一種五種脈象的結合體,脈象特徵是輕取、中取均不應,沉取始得,但搏動有力,勢大形長。

當然,這些脈象的模擬已經是在逐漸增加難度了,但真正最難的其實還不是這些脈。在28脈中,最難體驗的脈象其實只有兩種脈,一種是虛脈,一種是緩脈。對於虛脈的感觸,脈學宗師李延昰還曾有一個故事。他當年在泉州開元寺,一個月夜,與林澹庵等人論脈,他們在找一個最佳的物狀來形容虛脈,要摹擬「浮、大、遲、軟」的虛脈形態,他們找了很多物狀,都覺得不合適,林澹庵突然靈機一動說,「譬如發酵饅首」,眾人覺得還是差那麼一點意思,正在這個時候,錢存三在旁邊說到,「何不比之海?浮水」,然後他們幾個人拍案擊節,海?「質柔而大,隨波上下,若人以手按之,則驚而沒矣,於浮、大、遲、軟,字字逼真」。

最後來說說緩脈,緩脈為什麼是最難的?因為這個脈象是看似最簡單,但卻最難捕捉到其中精妙的奧秘。「一息四至」這個最容易理解,「如絲在經,不卷其軸,應指和緩,往來甚勻」,這個要稍微難一點,「如初春楊柳舞風之象」,「如微風輕柳梢」,這個難度提升了;「緩而和勻,不浮不沉,不大不小,不疾不徐,意思欣欣,悠悠揚揚,難以名狀」,這個是不是一下把難度提升了幾個「八度空間」。

綜上所述,28脈幾乎每一種脈象都需要用形象來描述,所以每一種脈象都要去體驗、去模擬,有的脈象有一些跡象可求,有些脈象暗藏神理,「窮於言語,姑借形似以揣摹之耳」。所以在學習脈診的時候,還是要用心體悟,細心參詳,找到最容易讓你明白的形象,這樣才能真切的把脈象的形態特徵「胸中了了」,不再「指下難明」。

【本文由「金蘭中醫學社」新媒體獨家出品,圖片來源於網路。作者金蘭,未經授權,請勿轉載】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金蘭中醫學社 的精彩文章:

體內有瘀血,應該如何調理?黃元御開出的這個奇妙的方子有良效
金元四大家之一的朱丹溪,一個5味葯的配方,對各種郁證有奇效

TAG:金蘭中醫學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