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 > 中國人均輸液8瓶,六成不良反應在輸液過程,有三甲叫停門診輸液

中國人均輸液8瓶,六成不良反應在輸液過程,有三甲叫停門診輸液

文 | AI財經社健識局 劉碎平

編 | AI財經社健識局 嚴冬雪

本文來源於AI財經社旗下醫療大健康品牌「健識局」,未經許可,嚴禁轉載

7月10日,吉林省衛健委發布公開徵求《吉林省進一步推進分級診療制度建設的實施意見(徵求意見稿)》(簡稱《徵求意見稿》)意見的通知。

根據《徵求意見稿》顯示,吉林省準備從嚴控公立醫院規模、落實功能定位、完善雙向轉診制度等方面,來實現大醫院「捨得放」;以完善醫聯體建設、啟動新一輪分級診療提升服務、推進醫學遠程會診服務、開展基層醫療衛生機構標準化建設、提高基層人才薪酬待遇等方面,來實現基層「接得住」。

這也是對國務院辦公廳2015年印發的《關於推進分級診療制度建設的指導意見》(以下簡稱《意見》)和吉林省2016年刊發《吉林省人民政府辦公廳關於印發吉林省推進分級診療制度建設實施方案的通知》的落實。

《意見》指出,到2020年,分級診療服務能力全面提升,保障機制逐步健全。

業內普遍認為,分級診療制度的實施,也是為我國長期存在的看病貴、看病難等問題開出的一劑良方。

三級醫院取消門診輸液,或將成常態

在實施分級診療制度的路上,三級醫院取消成人普通門診輸液是其中重要一環。

吉林省還在《徵求意見稿》中指出,三級醫院除保留急診、兒科等門診輸液外,逐步取消成人普通門診輸液。

取消普通門診輸液不僅是實施分級診療制度的重要舉措,也是對國家「限抗令」的響應。2018年5月,國家衛健委醫政醫管局發布《關於持續做好抗菌藥物臨床應用管理有關工作的通知》,要求進一步加強抗菌藥物臨床應用管理。

過去,「能吃藥不打針,能打針不輸液」這條在世界範圍內已達成共識的用藥原則,卻在中國長期處於被忽視的狀態。據統計,門診輸液的藥物中70%含抗生素類的藥物,大量濫用抗生素,會增加耐葯細菌的產生,最後導致無葯可用。

早在今年年初,就有媒體報道,包括吉林大學第一醫院、吉林大學第二醫院等在內的11家吉林省市縣級醫院取消了成人普通門診輸液。此次吉林省公開徵求意見,也意味著或將正式加入限制三級醫院門診輸液的隊伍。

在分級診療制度的路上,一些三甲醫院走得更遠。2018年3月,上海仁濟醫院宣布取消普通門診。一個月後,國家衛健委印發《疑難病症診治能力提升工程項目儲備庫的通知》明確,將113所醫院納入工程項目儲備庫,要求項目醫院向主要收治疑難重症患者和醫學關鍵技術攻關轉型,並嚴禁項目醫院藉機盲目擴張,虹吸基層人才和患者。

值得注意的是,這些醫院就是包括上海仁濟醫院等在內的大三甲醫院。基於此,業內分析人員認為,這或將成為三甲醫院關掉普通門診的信號。

2018年8月,在此前的基礎上,國家衛健委與國家中醫藥管理局聯合發布《關於進一步做好分級診療制度建設有關重點工作的通知》(以下簡稱《進一步通知》)。為進一步推行分級診療制度,統籌醫聯體建設,以區域醫療中心建設為重點推進分級診療區域分開 、以縣醫院能力建設為重點推進分級診療城鄉分開、以重大疾病單病種管理為重點推進分級診療上下分開 、以三級醫院日間服務為重點推進分級診療急慢分開 。

《進一步通知》還強調,三級醫院要主動調整門診病種結構,引導診斷明確、病情穩定的患者向下轉診,逐步減少常見病、多發病、慢性病患者佔比,增加手術、急危重症的診療量佔比。

葯企忙轉型,行業整合效應明顯

政策之下,轉型已成為不少葯企不得不面臨的問題。

國家發改委公布的一組數據顯示,2015年我國醫療輸液104億瓶,相當於每人輸液8瓶,遠遠高於國際上2.5-3.3瓶的平均水平。據中國安全注射聯盟統計,我國每年因不安全注射導致死亡的人數在39萬以上,每年發生的藥品不良反應,有60%左右是在靜脈輸液過程中發生的。抗生素帶來的後遺症,已經成為不容忽視的問題。

受政策及國內大環境影響,最近幾年大輸液產量增長率開始出現下滑,總體產量從2015年127億袋下降到2017年的120億袋左右。在行業緊縮的背景下,部分頭部企業轉型已取得明顯成效。

作為較早進入輸液領域的製藥企業,華潤雙鶴將重心放至新一代輸液產品內封式聚丙烯輸液(BFS)。2018年,在輸液產品中,華潤雙鶴全年軟包裝銷量增長 10%, BFS 收入同比增長 61%,直軟輸液收入同比增長 42%。輸液產品實現營收28.18億元,毛利率達53.59%。

被稱為「國內大輸液之父」的科倫葯業,也坦言「受醫保控費、限制抗生素濫用、限制門診輸液等因素影響,整個輸液市場的總容量有小幅度縮減。」

儘管如此,科倫葯業在進行輸液產品結構調整,加強成本控制,創新產品陸續獲批後,輸液製劑板塊核心競爭力不斷增強。2018年,科倫葯業輸液產品實現營業收入98.80億元,同比增長30.37%;毛利率71.18%,同比增長7.48%。

此外,隨著大輸液領域的洗牌,行業整合效應更加明顯。得益於靜脈輸液銷量和平均售價的上漲,港股上市企業石四葯集團2018年實現銷售收入41.81億港元(約35.39億元),同比增加35.9%;實現凈利潤9.12億港元(約7.72億元),同比增加37.2%。財報顯示,石四葯2018年全年銷售14.6億瓶/袋,2019年預計銷售16億袋/瓶。整體毛利率由2017年的58.7%增加至2018年的62.3%。

「2018年度,大輸液行業的整合效應顯現,龍頭企業市場份額擴大,產品價格穩中有升。」石四葯表示,經營成果再創歷史新高。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AI財經社 的精彩文章:

格力將舉行半年「挑刺行動」,繼對外監督舉報奧克斯後開展自查
英菲尼迪為省錢將總部從香港搬回日本,日產去年利潤幾近腰斬

TAG:AI財經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