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知識 > 他的生命,是一場與「泡泡」的戰鬥 「生而不凡」專欄

他的生命,是一場與「泡泡」的戰鬥 「生而不凡」專欄

今天這個故事的主人公,是個19歲的小夥子,

他過往的人生歷程,

就是一個與「泡泡」們不斷作戰的過程,

「泡泡」是什麼?往下看你就知道了——

凌峰是我的同學,三峽大學優秀學生,

故事要從他兩歲講起。

在大多同齡人還不記事的年紀,

凌峰已經經歷了人生的第一次手術。

後來,他笑著告訴我,

這只是一個開始。

9歲那年,「泡泡」開始找上凌峰了。

這是一種叫「神經纖維瘤病」的罕見病,

會在身體各個部位不斷生長良性腫瘤。

不過當時他和家人還不了解這種病,

只知道這個小傢伙身上,

同時長出了血管瘤腰椎椎管腫瘤

兩次手術後,醫生讓凌峰卧床三個月,

但是他只用了30天就可以下地了。

離開學校半個學期的他不但沒留級,

期末考試還取得了前5名。

本以為往後的日子就風平浪靜了,

誰知道三年之後,

一個重大又殘酷的選擇,

擺在了12歲的凌峰面前。

12歲那年,凌峰發現漸漸聽不清了,

起初他和家人都沒太在意,

等到發現是雙側前庭神經鞘瘤

他必須面對「要聽力,還是要生命」的選擇了。

有時候,放棄是為了收穫更多,

年幼的凌峰已經懂得了這個道理。

兩次手術後,

他休養了25天就又回到了學校。

失去聽力以後,

生活、學習、社交都和從前不太一樣了,

這讓凌峰難過了好久。

他一度覺得,

去職業學校學門手藝聊以度日,

就是自己未來的人生了。

不過,初三下半學期,他突然改了主意。

在學習中的努力和收穫,

讓凌峰找回了快樂和能量,

也漸漸忘了 「泡泡」們帶給自己的痛苦,

但是可惡的「泡泡」卻沒有忘了他。

15歲剛剛做完聽神經腦幹移植手術的他,

又在17歲迎來十分危險的肺部氣管腫瘤

好在手術很成功,可是一年後,

兩個雞蛋大小的腹部腫瘤又來了。

腹部腫瘤手術11天後,

凌峰迴到了高三的課堂。

他見過夏天從什麼時候開始天亮,

也嘗過深夜的咖啡是什麼味道。

三十天做完三本資料,兩天寫完一支筆芯,

別人都說高考是一場戰役,一次衝刺,

對凌峰來說,這更像是與「泡泡」作戰的同時,

補充彈藥,鼓舞士氣的一種方式。

高考成績公布,

凌峰如願考上了一本志願:三峽大學,

嶄新的開始也是重新適應一切的開始。

新的環境,新的朋友,新的老師和課程,

沒法喊「到」,就用手語和老師溝通,

聽不見講課內容,就認真看老師的口型,

反正問題總能解決的嘛,

誰教自己那麼喜歡學習呢~

2017年底,凌峰又感覺到了身體的不適,

多年的經驗告訴他,「老朋友」又來了。

不過,他還是瞞著家裡,

和同學們一起備戰期末考試,

一樣上課,下課,吃飯,自習。

還是媽媽發現了異樣,帶他去就診,

結果是:右側頸動脈瘤

醫生說,手術和醫療費用要8~10萬元,

可是多年的治療讓家裡已經拿不出這麼多錢了。

這是19歲的凌峰第九次經歷這樣的大手術,

他一點都不害怕,因為,害怕又有什麼用呢?

該吃飯吃飯,該學習學習,

平靜到連朝夕相處的室友都不知道他生病了。

只是,手術費用依然面臨很大的缺口,

爸爸媽媽、老師和同學們都在幫他想辦法。

真的好希望能「戳破」那些可惡的「泡泡」,

讓凌峰平安開心地度過每一天。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知識分子 的精彩文章:

許晨陽:菲爾茲獎的魔咒
中國玉米保衛戰:蛾口奪糧

TAG:知識分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