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天下 > 冷兵器時代戰爭中的白刃利器:盤點中國刺刀發展史!

冷兵器時代戰爭中的白刃利器:盤點中國刺刀發展史!

自從武器出現,刺刀就是步槍不可缺少的配件,也是士兵手中400年來沒有消失的冷兵器。

刺刀的起源可追溯到16世紀初。那時使用火藥發射的火槍已出現在戰場上,刀、劍、斧、矛和弓箭開始失去昔日的光彩,漸漸從戰場上退出。最初由於火槍裝填彈藥很費時間,歐洲各國的軍隊不得不將火槍手和長矛手混合編隊,當火槍手重新裝填彈藥時,由長矛手為他們提供掩護。

但是隨著火槍火力的日益增強,長矛手的傷亡不斷增加。為取代長矛手,大約在17世紀中期,法國人首先發明了插入式刺刀。這是一種長而尖的刀,有圓錐形的木柄,能夠插入火槍槍口,形成一個類似短矛的武器,就是現代刺刀的鼻祖。由於刺刀最早出現在法國城市巴萊納,所以該城的名字Bayonnetts就成了英文「刺刀」bayonnet的詞源。

17世紀末,在歐洲一些國家,刺刀已完全取代了長矛,而且其戰鬥力在18世紀的戰爭中充分表現出來。為了一物多用,1750年以前就陸續出現了一些兼具其他功能(如匕首、木鋸、剪刀等)的多用途刺刀。後來又出現了靠彈簧卡筍固定在槍口側方的刺刀,1855年起,這種刺刀已成為許多軍用步槍的制式刺刀。

20世紀中葉以後,隨著步槍本身的自動化和戰場上各種火力密度的提高,白刃戰已顯著減少,刺刀的戰鬥作用明顯下降。但是刺刀作為一種面對面的格鬥兵器,在軍隊中仍是一種必要的裝備。利刃出鞘,現在讓我們來看看中國3代發展史!

第一代刺刀——單功能槍刺

這種刺刀其實是刺而不是刀,因為它不具備刀的功能與特點,倒是同錐子很像,只是比錐子尺寸大,強度高,而且為棱形。其代表型號有1910年前後英國恩菲爾德No.3槍刺,蘇俄時期的莫辛-納甘槍刺,中國的53式、56式半自動步槍、56式衝鋒槍槍刺。這些槍刺的外形為3或4棱形,刺尖較為扁平,棱間的凹槽起血槽作用。其特點是加工簡單,成本低廉,綜合強度高,穿刺性極強。但其功能過於單一,不適合戰場上士兵對刺刀既要能刺又可以作刀的要求,所以在「一戰」過後即被歐美淘汰。

但是這種槍刺我軍卻裝備了30年之久。原因是我軍強調拼刺時以刺為主,而且這種刺刀可以利用彈簧、卡環摺疊放於槍管下方,不易丟失,射擊時展開在槍口前還可以起到減小槍口上跳的作用。

在1979年中國對越自衛反擊戰時,由於越軍長年征戰,戰鬥經驗豐富,常常在陣地被攻佔時裝死,等我軍人員靠近或背對其時突然躍起襲擊我戰士。我軍吃虧後發現,用56式半自動步槍/56式衝鋒槍上的槍刺在倒下的越軍身上一刺,即可判斷出對方是否裝死。所以在後來打掃戰場時,很多用56-1衝鋒槍的戰士都願意找一支裝槍刺的56式半自動步槍或56式衝鋒槍在手裡。

中國56式軍刺呈菱形,三面都有血槽,而且刀身都是經過特殊處理,能輕易的刺穿防刺服,鋒利程度讓它在國際上知名,被公認為最毒軍刺!

改進型的第一代刺刀——單功能刺刀

這種刺刀就像是配在士兵身上的短劍,刀尖一般為水滴狀,單邊開刃,全尺寸在35~50cm之間,帶血槽,握把與刀身為一個整體。

這類刺刀的特點是尺寸大,刀身厚,工藝簡單,戰時既可滿足刺的需要,也可以作為刀使用,而且在拼刺時還可以像帶柄長刀一樣劈砍。其代表型號有英國恩菲爾德P1907刺刀,日本三十年式刺刀,即「三八大蓋」刺刀,德國毛瑟98k刺刀。其中,日本的三十年式刺刀最為典型。日軍由於武士道精神的控制,也視其為士兵的第二武器,非常看重拼刺的作用,認為只有白刃作戰才最能體現武士精神和武士的能力,所以日軍常在戰場上以建制實行拼刺。

1937年平型關戰鬥中,我軍合圍日軍後,戰士衝鋒到日軍面前卻無法靠近日軍將其俘虜,原因是日軍使用的三八式步槍再加上三十年式刺刀的長度長過我軍的步槍,而且日軍又長期接受拼刺訓練,白刃戰鬥力很強,3個日軍背靠背成三角形,我軍7、8個戰士就是靠不上去,以至於最後只得開槍擊斃日軍。

平型關一戰後,我軍提出了「刺刀見紅」理論,開始注重拼刺訓練,並加強了集體拼刺、個人劈刺的技巧培訓,在抗戰後期對日的白刃作戰中逐步佔據上風。用繳獲的三八式步槍配上三十年式刺刀刺得日軍鬼哭狼嚎;三八式步槍上的三十年式刺刀也成了日後八路軍及解放軍主力部隊的標準裝備和象徵。

在開國大典的閱兵式上,受閱的步兵方隊就是背著上有三十年式刺刀的三八式步槍接受了毛主席的檢閱。

第二代刺刀——雙功能刺刀

這種刺刀就是在匕首上加掛環、卡筍,刺刀可以配在步槍上使用。代表型號為美國M4/M7刺刀、法國FAMAS刺刀、中國81式步槍刺刀。這些刺刀問世於20世紀60~80年代,總體特徵是尺寸適中,工藝複雜,材料好,都做了表面處理,有一定的耐腐蝕性,滿足了士兵對刀具、刺刀合二為一的要求。

美軍裝備的M7刺刀在這代刺刀中可謂名氣最大。最早生產M7刺刀的廠家是柯爾特公司,後來美軍為了規模化生產和降低採購成本,通過招標由其他公司生產。M7刺刀也是經歷實戰次數最多的第二代刺刀,配用於M16系列步槍的M7經歷了美軍入侵格瑞那達、巴拿馬及海灣戰爭。

在海灣戰爭期間,美軍士兵用M7刺刀割斷伊軍的陣地電線,刺入沙地探詢地雷,開啟各種後勤物資包裝,甚至用它作撬棍來開被毀壞的伊軍汽車車門,以搜尋是否有活的伊軍人員。現在M7刺刀已經逐步退出美軍各部隊現役,轉為二線裝備,並且大批支援親美國家、地區。

我軍的81式刺刀也是第二代刺刀中很有特點的一種。其刀身正反兩面的4條突筋間凹槽形成深深的血槽,橫斷面又形成棱形,加強了穿刺力。由於56式半自動步槍/56式衝鋒槍槍刺只能刺,功能十分單一,在需要用刀進行切割、削木樁、對付蛇類時都用不上,而匕首裝備又很有限。所以在1985年以後,部隊逐步換裝81式步槍,並配用81式雙功能刺刀,使以上情況迎刃而解。

50周年閱兵時,陸軍集團軍徒步受閱方隊就是持81式步槍配81式刺刀通過天安門廣場的。

第三代刺刀——多功能刺刀

這是現代刺刀的發展潮流,也是跨世紀的一代刺刀。當中資格最老的是蘇聯/俄羅斯AKM/AK74刺刀,名氣最大的是美國M9刺刀,造價最高的是英國L85A1刺刀,我國95式多功能刺刀則是後起之秀。

蘇聯在輕武器設計方面一直領導潮流,刺刀設計也不例外。在AKM問世以後,為該槍配用什麼刺刀成了一個不大不小的問題。當時蘇聯進行「毀滅打擊」戰術講究,一些軍事裝備研究人員認為刺刀作用不大,可以為士兵配發小刀或採用早期AK47的刺刀來滿足士兵對刀具的需要。

但是冷戰期間的武裝衝突、各類戰爭說明刺刀仍然是士兵不可缺少的裝備。所以根據戰時士兵對刀具既要作工具、又要作刀的要求,蘇聯設計出了AKM刺刀,這種刺刀擁有刺、切、鋸功能,刀身與刀鞘結合還可以作剪切工具。刀身由含碳鎳不鏽鋼製作,硬度高、質量輕、耐腐蝕。不過當時刀型設計不夠合理,穿刺時費力,所以在AK74問世時蘇聯對AKM刺刀刀尖部形狀作了改進,並且刺刀握柄、掛環材料全部採用玻璃鋼/電木混合材料,以達到絕緣目的,方便士兵剪切敵軍電網、電線。

但AK74刺刀的最佳產品卻不是蘇聯/俄羅斯生產的,而是憑藉德國人特有的細緻、嚴謹態度由東德製造的,其握持舒適性、刀身鋼材的防腐處理均好於AK74刺刀的蘇聯產品,東德在其生產的AK74刺刀刀身上還列印了角度尺、米制刻度,以方便戰時測地圖使用。不過這種精品刺刀只試生產了約3000把,還未批量生產,東德便從世界消失了。

AK74刺刀現在成為了俄系武器的標準配置,我國現出口的仿製AK系列槍械也配置仿AK74刺刀。

美軍M9刺刀也比較有名、值得一提的是美軍M9刺刀的卡筍設計為雙向開合,比AK74的單向卡筍使用更方便。我國的95式多功能刺刀可以看成是美軍M9的中國版,尺寸小於美M9刺刀,其硬度、韌性是迄今為止國產軍用刀具中最好的。95式刺刀現在沒有大量裝備,不過為了戰時使用的需要,我國也仿製了外形、質量幾乎與美軍M9一樣的刺刀,配用於81式步槍。其與美軍M9最大區別在於掛環靠刀背處有突筍,以方便裝在81式步槍上。

多功能刺刀是刺刀今後的發展方向,而雙功能刺刀也適合一般國家大量裝備使用。所以在今後的數十年內,將是多功能刺刀並存的時代。

右下角留言,看看你喜歡哪種冷兵器!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武士刀傳奇 的精彩文章:

造型奇葩的印度武器——環刃查克拉
戰鬥民族強大且兇悍的冷兵器——維京人手中的利刃

TAG:武士刀傳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