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古人怎麼起字型大小?大有講究

古人怎麼起字型大小?大有講究

古人重視名字的內涵,通常的慣例是先起名,待成年之後根據名的含義起個字型大小。並且有四種起字型大小的慣例:

古人怎麼起字型大小?大有講究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更多圖片

1.意義相同的:

即表字和名意義相同,相通,是並列關係,所以又叫「並列式」。如屈平,字原。廣平曰原,意思相同。顏回,字子淵。淵,回水也,意思相同。宰予,字子俺。予,俺也,意思相同。

2.意義相近的:

即表字和名意思相近,但不完全相同,可以互為輔助,稱做「輔助式」。如:梁鴻,字伯鸞。鸞和寫都是飛禽,但不是一種,鴻雁和鸞鳳可以互為輔助。陸機,字士衡。機、衡都是北斗中的星名,互為輔助。鄭樵,宇漁仲,樵是打柴的,漁是釣魚的,《大海》,常為侶伴,互相輔助。

3.意義相反的:

即表字和名意思正相反,這種情況可稱為「矛盾式」,如:曾點,字皙。點為黑污,皙為白色。朱熹,宇元晦。熹是天亮,晦是黑夜。劉過,字改之。改了就不為過錯。

4.意義相順的:

即表字與名往往出自一句話中,意思相順,而且字為名的意思作補充解釋或修飾,這種情況,可稱做「擴充式」。如:徐幹,字偉長。《孔叢子》曰:「非不偉其體干也。」名和字在一句話中意思相順,而且字對名作了補充解釋。曹操,字孟德。《荀子·勸學》篇說:「生乎由是,死乎由是,夫是之謂德操。」字和名在一句話里,合成德操,即道德操守,字對名作了修飾性解釋和補充。趙雲,字子龍。《周易》說:「雲從龍,風從虎。」名和字在一句話中,意思相順。

古人怎麼起字型大小?大有講究

而起字型大小的另一原因是,古人受禮遇文化的影響,認為名是父母取之,因此叫名的人也只有長輩。而同輩人若叫對方的名,除非是極好的朋友否則就有不禮貌的嫌疑。因此在古人成年之後則要起個字型大小,以方便別人叫之。而字型大小則必須與其名意義相輔相成,因此也就有了上面4條規矩。

- end -

—版權聲明—

文章版權歸原創者所有

資料來源網路,為傳播而發

若侵權請聯繫後台刪除

總監丨馮錯

編輯丨王震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書法屋 的精彩文章:

致家長:兒童為什麼要學書法?

TAG:書法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