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書畫 > 中國國家畫院藝術家 | 顧平 · 畫家顧平:吾畫逍遙

中國國家畫院藝術家 | 顧平 · 畫家顧平:吾畫逍遙

中國國家畫院藝術家 | 顧平 · 畫家顧平:吾畫逍遙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更多圖片

顧平 研究員

顧平,1960年生於江蘇鎮江,祖籍江蘇南通。中國國家畫院畫家、研究員。文化和旅遊部藝術研究專業高級職稱評審委員會委員、民盟中央文化委員會委員、民盟中央美術院常務院長、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中國畫院史》執行副主編。曾任南通大學藝術學院教授、南京信息工程大學傳媒與藝術學院院長、碩士生導師。

畫家顧平:吾畫逍遙

中國國家畫院藝術家 | 顧平 · 畫家顧平:吾畫逍遙

顧平善畫人物及人物山水、工書。其人物山水稱為「逍遙山水」,用筆洒脫,墨韻清逸,畫面靈動。以魏晉人文為主創,心儀魏晉勝流。其《竹林七賢》入選第八屆全國美展、《蘭亭序》獲江蘇省建國五十周年優秀獎、《蘭亭修禊》獲2006年中國畫展優秀獎。曾在北京、南京、無錫、常州、南通、泰州、徐州、濟南、濰坊、青州、威海及日本、馬來西亞、中國台灣、澳門舉辦個書畫展。出版著作《繪事文存》、《中國古代宮廷畫院考略》、《中國現代美術史》(參著)。發表重要論文「中國書畫筆墨章法之共性」、「漢代美術中的倫理精神及其典範意義」、「兩漢魏晉南北朝宮廷繪畫考略」、「宋代畫院制度與《清明上河圖》創作」、「明代宮廷繪畫的藝術成就」、「清代乾隆朝畫院繪畫狀況探究」等。

中國國家畫院藝術家 | 顧平 · 畫家顧平:吾畫逍遙

總是有人問我:你的畫何謂逍遙山水?

於是我回答:逍遙山水是表現人與自然融合山水情懷,它與古代隱逸、行旅之畫有所不同,其區別是優遊與幽居、閑適與勞頓。儘管逍遙山水古代無其名,但古人登山臨水、親近自然的情結一直有之,亘古未止。古代也有畫家畫過這個題材,但都是偶爾為之,而我樂此不疲,未嘗他顧,三十多年來始終執守此道,熱衷圖繪逍遙山水。吾所提倡逍遙山水旨在表現人與自然的和諧相處,人們在賞攬自然山水中含道暎物,澄懷味象,從中汲取大自然之靈智與美感,籍以寬解塵世的焦慮與牽累,從而獲得精神上的自由與心靈愉悅。

中國國家畫院藝術家 | 顧平 · 畫家顧平:吾畫逍遙

「逍遙」一語出自《莊子·逍遙遊》,莊子之「逍遙」旨在忘懷物我,追求精神的絕對自由,以期達到無己、無功、無名的境界,此謂道家天人合一、無為而無不為的思想光華。魏晉年間的郭象註解「逍遙」為「適性逍遙」,即自適其性的逍遙,此是儒家仁者樂山、智者樂水的思想折射;東晉名僧支道林闡解「逍遙」為「即色逍遙」,即無待無我的逍遙,此是佛家慈悲為懷、普度眾生、色即是空、空即是色的禪理影照。我之逍遙山水,其逍遙含義是魏晉文人融合儒釋道三家思想的仁智逍遙,即人與自然融為一體,登山臨水,暢懷抒情,曠達自在而又雅趣盎然。

中國國家畫院藝術家 | 顧平 · 畫家顧平:吾畫逍遙

魏晉時期是一個朝代頻更、社會動蕩的年代,此時儒家思想一統天下的格局受到強烈衝擊,諸家思想空前解放,是一個十分自由活躍的黃金時代。其時英才輩出,燦若群星,前有建安七子標新詩壇,後有竹林七賢領異儒林,還有隱逸詩人陶淵明、名僧支道林、書聖王羲之、畫聖顧愷之等高人名士,他們超邁卓群,班彪青史。魏晉文人鄙薄儒家的虛偽禮教,崇尚老莊無為而治、超然物外的道家思想,推許率直任誕、清俊通俗的行為風格。魏晉時期的頻繁戰亂催生了魏晉文人珍生惜時、高蹈避世的生命意識和隱逸思想,其流風所披,遂使當時文人們熱愛自然、回歸自然的山水情懷發展到極致。嵇康說:「目送歸鴻,手揮五弦。俯仰自得,游心太玄」,表現了物我兩忘、神遊太虛的精神境界。至於陶淵明《桃花源記》中所描寫的世外桃源,則更是一片「芳草鮮美」、「怡然自樂」,人與山水和諧共處田園牧歌式的神秘鄉土。

中國國家畫院藝術家 | 顧平 · 畫家顧平:吾畫逍遙

魏晉文人藉助遊山玩水排遣塵慮,寄託情懷。西晉時名士嵇康、阮籍、劉伶等七人經常雅集竹林,飲酒撫琴,清談論道,史稱「竹林七賢」。東晉永和九年三月三日,王羲之與謝安、孫綽等四十一位朋友,在紹興蘭亭「修褉」,是日天朗氣清,惠風和暢,茂林修竹,曲水流觴,修褉賓客聚會蘭亭,斗酒吟詩,其樂融融。王羲之為其詩集撰寫序文,記此勝會,並揮毫書寫,傳諸後世。至若謝安二十年隱居東山、陶淵明歸隱後採菊東籬、顧愷之圖繪謝鯤畫像於丘壑之中等文人逸事,更是體現了魏晉文人淡泊名利、棲心大化之習性風度。魏晉時期儒釋道競相於名山勝水間建寺築舍,傳經論道,一時蔚然成風。蘭亭修褉便是魏晉風雅的絕唱,也是古代中國人文自然觀、逍遙觀的典範。三十年來我多次圖繪《竹林七賢》與《蘭亭修褉》,都是為竹林七賢人格魅力所吸引,亦為蘭亭序之人文境界所折服。逍遙山水圖繪高士散懷山水之情,一方面出自我對魏晉風度的追慕,另一方面也不乏對古代原始、優美自然環境的緬懷。

中國國家畫院藝術家 | 顧平 · 畫家顧平:吾畫逍遙

我所倡導的逍遙山水旨在表現魏晉文人樂山樂水的精神風度,故揮毫作畫務求高古脫俗、曠達自由、輕鬆愉快,此為逍遙山水之藝術宗旨。「望秋雲,神飛揚;臨春風,思浩蕩」。逍遙山水絕非人物景觀的自然摹寫,而需外師造化,中得心源,激發情感、得想像之生命活力!看山不似山,山已化為胸中丘壑;看水不似水,水已幻成情感線條。仰觀流雲,卧聽山泉,把酒臨風,吟詩對月,人在山水中感染天地萬物之洵美,體察閑適自在之歡悅!故畫作當以人物為體,山水為用;遠取其勢,近取其質;暢神達意,驅馳有度;……努力追求情不虛情、景非滯景、情景交融、相映生輝的人性自由與筆墨效果,此為逍遙山水所需表現的藝術思想及內容。

中國國家畫院藝術家 | 顧平 · 畫家顧平:吾畫逍遙

魏晉文人的山水觀映射其時代風尚,落實在筆墨上當是風神磊落,開闔自如!顧愷之的人物造型及線條,已淋漓盡致地表達了魏晉人物之畫風,所憾其時山水畫仍未成熟,乃至出現「人大于山,水不容泛」的藝術悖象。現代藝術教育和東西方文化的交融,使得當代國畫與傳統國畫的繪畫形式和內容發生了巨大變化。我們無法重複往昔,後人亦無法重蹈吾轍。故我所倡導的逍遙山水,還當賦予當下的審美氣息。古有「繪畫六法」,我增透視明暗;古尚墨分五色,我重墨色交融;古尚殘山剩水、老樹枯藤,我重山水滋潤、草木蔥蘢;古法三遠山水、我推二維四D;……既從民俗民風中發掘淳樸,又從西畫藝術中提煉印象,師古而不泥古,趨時而不媚俗,以開放自由的藝術想像力,獲取逍遙山水畫寫意造型的審美升華!

中國國家畫院藝術家 | 顧平 · 畫家顧平:吾畫逍遙

登山臨水觀賞美景,既能親近自然,又可感悟自然。莊子夢蝶系主客間的自由轉換,我為蝶,蝶為我。位移逍遙山水之創作,無異我為山水,山水為我,故山水畫中的景色實為客觀印象與畫家心境的自由寫照及靈性切換。昔弘一大師云:「近觀山色蒼然青,其色如藍。遠觀山色郁然翠,如藍成靛。山色非變,山色如故,目力有長短。有近漸遠,易青為翠,自遠漸進,易翠為青。時常更換,是由緣會。幻相現前,非惟翠幻,而青亦幻。是幻,是幻,萬法皆然。」逍遙充滿著夢境,逍遙者,如幻如夢,非夢非幻,無中生有,有復還無,是故逍遙山水畫具備心景如一、變幻自如的廣袤空間,任由畫家根據自身審美情趣的律動而進行創作。「子非魚,安之魚之樂?……子非我,安之我之樂?」歡樂在我,宣紙之上的筆墨歡騰、恣情揮灑,畫中圖像的山水氤氳、人物俊朗、動靜相間、虛實相生,端賴余之心境逍遙!故吾畫逍遙。

中國國家畫院藝術家 | 顧平 · 畫家顧平:吾畫逍遙

寫於南京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聞是書畫 的精彩文章:

第六屆全國畫院美術作品展覽複評評審會(了解藝術品評審)
學賞畫:(9)先秦至兩漢——猛虎捕食圖等

TAG:聞是書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