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化 > 一件明宣德青花花卉紋漏斗,明朝醫學與美學的交響

一件明宣德青花花卉紋漏斗,明朝醫學與美學的交響

明宣德皇帝朱瞻基統治的短暫十年被史家稱之為「黃金時代」,他統治的時期明朝政權最為穩定。在這十年間,社會得到發展的不僅是軍事變革與政權鞏固,國家經濟的穩定發展更是為宣德制瓷業的成熟和進步提供了最重要的社會環境和物質基礎。

這件明宣德青花花卉紋漏斗,其器型似帶莖蓮蓬,口呈菊瓣形,弧腹,底置六孔箅,接管處有一圈露胎,可窺其胎骨細膩。內壁繪纏枝花卉和蓮瓣紋,外壁繪古錢紋和蓮瓣紋。做工精巧,造型規整,青花發色明麗均勻,端莊優雅而不失實用。紋飾雖與國家博物館收藏的明永樂青花蓮瓣紋漏斗別無二致,但在工藝上已經取得了巨大的突破,在研究從永樂青花到宣德青花的燒造技術演進軌跡方面具有重要參考價值。口沿外壁書「大明宣德年制」六字楷書款。

明宣德 青花花卉紋漏斗

款識:大明宣德年制

參閱:中國國家博物館藏 明 青花蓮瓣紋漏斗

作為實用器,此類青花漏斗應作炮製中藥之用。中藥炮製的文字記載最早始於春秋戰國時期,至東漢張仲景的《傷寒雜病論》已經記述了一百餘種藥物炮製方法。明代的帝王更是對醫學的發展極為重視,由於中藥的炮製在明代得到較為全面的發展,炮製方法及專業的炮製工具也隨之推陳出新。該漏斗的形制始創於永樂年間。永樂三年,明成祖再召已是耄耋之年的一代名醫戴思恭回京並委任,可見其對醫學重視和對醫者的敬重。因此明成祖在位期間醫療用器得到發展,這種崇重也一直延續下來。至宣宗時期,這種漏斗依舊被生產並在技術上得到改良。可以說中國古代醫學在明代得到了相當程度的發展。

明 青花蓮瓣紋漏斗 中國國家博物館藏

明宣德 青花花卉紋漏斗 內部圖

相較於永樂時期的青花瓷,宣德青花胎體更厚重,胎質更細膩。釉面柔和肥厚,釉色以白中泛青居多,也就是俗稱的「亮青釉」。宣德青花釉面相比永樂其實不甚光滑,看似比永樂青花瓷更加溫和敦厚,實則胎體卻更薄。永樂時期的漏斗,使用仿哥釉的大開片底釉,並且在釉面和裂紋多有橙色的疵斑,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器物整體觀感。宣德漏斗在繼承永樂形制的基礎上改良了胎體,使之更具瓷質,並以白釉施底,青花的發色也更加均勻,較永樂漏斗來說,青花圖案邊緣也更加整齊利落。

明宣德 青花花卉紋漏斗 局部圖

從古至今中國人對於美都有一種獨特的執著,從不放棄在生活的各方各面貫徹美學。醫者心懷人,此件青花漏斗作為醫療器,卻看不見現代醫療器的枯乏和冰冷。工匠用藝術美感賦予了它人性的溫度,表現出蘊藏在古代醫學中的人性之光與傳統美學的交響。此件宣德青花花卉紋漏斗不僅對研究明代醫療發展具有重要的研究價值,更兼具了優雅溫敦的美感和難以估量的藝術價值。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半山古玩 的精彩文章:

帝國餘暉——清末官窯瓷器賞析
明代瓷器的崛起:看看2018拍賣年鑒 古玩收藏行情資料

TAG:半山古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