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哲理 > 這個村800多年出的全是清官…

這個村800多年出的全是清官…

這個村800多年出的全是清官…

「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北宋理學家周敦頤《愛蓮說》

明朝弘治年間,周敦頤的後裔遷來桂北山區建村居住。

他們不僅遵先祖遺訓環村皆種蓮,還世世代代清廉為官,這個村落也因此被譽為「清官村」。

走進江頭洲村,每條巷道,每一座古民居都有一個厚重的歷史故事。多少年來,江頭洲村像一部歷史教科書在昭告著後人:讀書需發奮,做官需清廉。

這個村的人從小做學霸,長大做清官,有什麼攻略?

從湖南跑來這裡生活……怪不得人家說桂林的祖上百分之七十是湖南人。

保留完整的明清古民居

這個村800多年出的全是清官…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更多圖片

江頭洲村是靈川縣九屋鎮的一個古村。村莊距桂林市32公里,位於灕江上游的護龍河畔。全村180餘座房舍,620多間,全是青一色的明清古民居。房屋青磚灰瓦,杉木結構,屋檐層疊,錯落有致。雕龍鏤花,古色古香。飛檐挑梁,氣宇軒昂。

這個村800多年出的全是清官…

古樸的生活

江頭洲村現有居民158戶,680人,建村800多年來,仍完整地保留著明清時期的村落布局和生活習俗。

據《靈川縣誌》和江頭洲族譜記載,江頭洲村民系我國北宋著名文學家、哲學家、理學創始人周敦頤後裔,明朝弘治年間從湖南道州遷徙至江頭洲。全村周姓,遵先祖遺訓,環村皆種蓮

是不是種了蓮花才能做官?這要求不低。我也去種點……

愛蓮祠堂意韻深

這個村800多年出的全是清官…

愛蓮祠堂

在靈川縣青獅潭鎮下車,穿過一片松樹林,古木掩映中,隱約可見前方一片飛檐翹角。來到村頭,迎面便見一座古樸典雅的老祠堂。祠堂門檐上,醒目地懸掛著「愛蓮祠」牌匾。愛蓮祠堂深五進、高二層,是周氏家族祠堂。廳堂里,供有宋代著名文學家、理學家周敦頤的畫像。

這個村800多年出的全是清官…

祠堂廳堂

與專用於祭祖的一般家祠不同,愛蓮祠中的文淵樓是周氏家族子弟當年讀書的地方。樓內房門、樑柱上,隨處可見「心誠功就 水滴石穿」等勵志楹聯。

這個村800多年出的全是清官…

祠堂一角

祠堂里諸多建築元素也飽含意蘊——樑柱塗成黑色,代表淤泥;壁板染為紅色,象徵蓮花;樑柱與壁板相接,寓含「出淤泥而不染」。

這個村800多年出的全是清官…

祠堂里的木窗格

祠堂里的木窗格也與眾不同,呈不規則圖形。據當地村民介紹,窗中木格是由一個個漢字組成的,分別為「循禮、遏制、的秀、慎言、敏事、親賢」6組詞語。這些詞語全部取自《周氏家訓》,是周氏家族為人處世的原則。祖上將這些詞語拼嵌在窗格里,為的是讓子孫後代天天面對,日日反思。

自古英才輩出

自明代起,江頭洲村即興教化之風,到清代同治、光緒年間達到頂峰。

這個村800多年出的全是清官…

「父子翰林」家

從清嘉慶年間至清末100餘年間,江頭洲村共有168人通過科舉出仕,其中秀才上百人,縣學74人,府學46人,貢生31人,國子監生36人,舉人27人,會試貢士8人,進士8人,庶吉士7人。

這個村800多年出的全是清官…

「奉政大夫」家

村中素有「父子進士」、「父子庶吉士」、「父子翰林」的佳話;有「一門兩進士」、「三代庶吉士」、「四代四舉人」、「五代五知縣」的美談。

這個村800多年出的全是清官…

秀才街

村中至今還保留著「秀才街」、「舉人巷」、「進士樓」等古迹。

悠然的「清官村」

在明清兩代,因為官清廉,江頭洲村受皇恩誥封的人員達60餘人。至今,村中多數人家仍存有誥封匾、誥封碑以及慈禧太后賜予的畫軸等。

這個村800多年出的全是清官…

進士家

沿村中鵝卵石鋪設的「進士街」來到出了兩個進士的周家,年過八旬的周老興緻勃勃談起祖上周啟運在清道光年間中進士後,先後擔任江寧布政使、直隸按察使並代理兩江總督的風光歲月。據史料記載,周啟運在任時雖官高權重卻並無驕奢惡習,欽差大臣林則徐巡視時曾贈予其兩個字:「好官!」

這個村800多年出的全是清官…

舉人路

繞行至村中「舉人路」,走進清乾隆庚子年(1780年)中舉的周履謙的老宅院里,聽周家人談起先祖周履謙的為官往事。周履謙先後在四川鹽源、梁山等6個縣任知縣,以「廉潔奉公」著稱,曾寫下「貪一文絕子滅孫,冤百姓男盜女娼」的誓言以自律。周履謙去世時,部屬整理他的財物,結果「內無餘帛,外無盈財」,當地士民見此情景無不誠服。

這個村800多年出的全是清官…

江頭洲村的周氏家訓

在村中繞行一周,隨處可見一座座老宅院門口懸掛的一塊塊標明房主當年身世的牌匾,一個個令人讚歎的生動形象相繼浮現在眼前——德高望重、慈善可風的「神醫」周澤潤,「桂林十大才子」之一周冠,「五四」運動時期的學生運動領袖周瑞琦……

至今,江頭洲在外吃「公糧」的國家工作人員仍有200多人。他們世代相傳,不忘祖訓,抱鴻鵠之志,懷蓮花美德,在全國各地譜寫著「清官村」新的華章。

「興鄉先興教,做官先做人」 ,這就是桂北「清官村」留給世人的啟示。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TA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