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 > 劉亦菲版《花木蘭》妝容「辣眼睛」?那又何妨!

劉亦菲版《花木蘭》妝容「辣眼睛」?那又何妨!

迪士尼日前發布了劉亦菲版電影《花木蘭》的預告片,雖然僅有1分30秒,卻讓國內網友「吐槽」了好幾天。大家主要不滿意兩點:首先,花木蘭臉上紅一片、黃一片的「額黃妝」看起來很難說有美感;第二,花木蘭的家鄉從北方搬到了福建土樓。的確,電影里花木蘭的妝容和家鄉與歷史未必一致,迪士尼也許應該花更多時間研究一下我國北魏時期的史料。

細節固然重要,但我們也要看到,迪士尼拍攝《花木蘭》一事本身同樣重要——好萊塢將講述一個中國故事,並且很可能是全球觀眾喜聞樂見的中國故事。而這樣一則故事,會增加各國人民對中華優秀文化的親近感,起到「人民情感交流、心靈溝通」的作用。

不用擔心花木蘭的故事被美國人說歪了。花木蘭本來就不是一個靜態的歷史人物,也無所謂「真實」的花木蘭形象。何況她的「花」姓就未必真實:《木蘭辭》里,主人公的名字原本只是「木蘭」二字,直到明萬曆年間,文人才在雜劇里給她取了「花」姓,這時距離她生活的時代已有1000多年。

每個時代的花木蘭故事都承載著那個時代價值觀念。雖然花木蘭男扮女裝替父從軍的故事核心一直未變,但自古以來,人們就在這個核心之上不斷堆戲,將花木蘭演繹成了一個龐大的故事系統。封建年代,文人賦予了花木蘭忠君精神,例如唐人《木蘭歌》里就有「世有臣子心,能有木蘭節,忠孝兩不渝」的詩句。到了民國,自由戀愛成為風尚,1939年拍攝的國產電影《木蘭從軍》里,木蘭與一名戰友墜入愛河。上世紀50年代,抗美援朝時期,常香玉版豫劇《花木蘭》洋溢著保家衛國的熱情。如果好萊塢的花木蘭有別於史實,甚至改變時代、地理背景,也不奇怪。

有人說,迪士尼《花木蘭》傳達了美國精神,只不過裝點了一些中國元素而已,例如1998年迪士尼動畫版《花木蘭》里,花木蘭勇救皇帝就是不折不扣的美式個人英雄主義。其實,這種非此即彼的看法不無偏頗。東方和西方、中國和美國未必對立,我們的故事裡也關雲長千里走單騎,也有楊子榮孤身入虎穴。而迪士尼動畫版《花木蘭》里展現的孝敬父母、捨身救人等美德更為全世界各民族所共有。

好萊塢電影里的中國或許只是表面化、符號化的,缺少中華文明博大精深的內涵。但對外國人來說,從符號開始了解一種陌生文化恰恰是最便捷的途徑。提到法國,我們想到可能是埃菲爾鐵塔;提到瑞士,我們想到的可能是阿爾卑斯山;提到德國,我們想到的可能是寶馬、賓士。哪一樣又能代表這些國家最深層的文化內涵呢?說到底,都是符號而已。即便是符號,像《花木蘭》這樣的好萊塢電影若能引起各國觀影者對於中華文化的興趣,又有何妨。

與好萊塢講故事的方式相反,我們自己對外傳播中國聲音時,往往流於宏大、止於概念,以為不如此無以傳達深刻的中國價值,但在外國受眾聽來,卻是一頭霧水,傳播效果自然也無從談起。中國故事要自己講,也要別人講。別人講出來的中國故事當然會有別人的風格,但這未必是壞事。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上觀新聞 的精彩文章:

集中籤約首日,半天簽約率即破97%!靜安洪南山宅舊改徵收創上海舊改新紀錄
失信者「提款機」夢碎,預付卡經營者被資金存款銀行盯牢,有風險就亮燈

TAG:上觀新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