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既出自名門又是個大才女,為什麼謝道韞前半生風光,後半生潦倒

既出自名門又是個大才女,為什麼謝道韞前半生風光,後半生潦倒

中國歷史上雖長期處於男權社會,可出名的古代女子亦不少,前一點的有呂雉這種女政治家,以及蔡文姬這樣的才女,再到後來的名垂千古的李清照,都是史書上驚鴻的一筆。在眾多才女的中間,謝道韞也算是比較獨特的一位,她出生於晉代的頂級世家中,是大名士謝安的侄女,說起謝道韞這個人,相信不少人對於她的印象,還停留在詠絮之才中,歷史上有很多名人,都曾經寫過詩詞來讚美她,人們說起才女的時候,謝道韞也是永遠榜上有名。

《晉書》中記載,在一個大雪紛飛的日子裡,謝家幾個子弟都聚集到一起,謝安想考校一下他們的學問,於是指著天空飛揚的雪花,問他們像什麼,有著芝蘭玉樹之稱的謝玄當即回答,說像在空中撒了鹽。

而一旁的謝道韞在等他們說完之後,卻說:未若柳絮因風起,把飛雪比喻為飄揚的柳絮,當即得到了謝安的稱讚,詠絮之才的名聲也因此傳了出去,謝道韞本人定然沒有想到,當初靈光一閃的詩句,竟然跟了她幾千年,至今還沒有被人們所忘卻。

不過有一點需要說的是,古代才女其實不少,但像謝道韞這麼出名的寥寥無幾,個人認為主要原因還是出在其家族的影響力上,古代本來就講究名譽,同時還是個宗族社會,有時宗族還大於皇權,所以謝道韞的名聲能夠那麼響亮,肯定與謝家也有一定關係,當然了也需要自身有才華才可以。

雖然謝道韞是個女子,可要論其才華與氣質,她不輸於當時任何一個男子,她所在的謝氏,相信很多人都知道,舊時王謝堂前燕,說的就是陳郡謝氏與琅琊王氏,這兩個家族在歷史上,都是顯赫一時的大家族,當時謝家最出名的大名士謝安帶頭隱居避世,整天不是遊山玩水,便是領著一幫謝氏子弟談玄下棋,在時局紛亂的年代,過著仙人般的生活,謝道韞便是在這種環境下長大的,雖然是個封建社會下的女性,可她所做的詩詞,其中所表達出的胸懷,很多不被人讚歎,當然了這除了是個人天分以外,家族熏陶也是必不可少。可是問題就來了,按理來說謝道韞這麼一個出身高才華好的白富美,晚年為什麼會過的凄涼無比,甚至成為一個寡婦?這個我們還要從源頭說起,謝道韞後半生的苦難也是一開始造成的。

晉代的名士們與後來的讀書人不同,他們不會死讀聖賢書,而是整日放歌喝酒,與當時社會格格不入,謝道韞的父親謝奕是當時一個很有名的名士,但也是個十足的酒鬼,同時還在權傾一時的桓溫手下,當過安西將軍,謝道韞自然沒有父親這般放浪形骸,可是也是個性情耿直的女子,她擅長與人談玄理,與弟弟謝玄的關係也非常好。導致謝道韞前半生風光無限,後半生無比凄涼的,其實是源於她的婚姻,古代世家的婚姻,基本上內部解決,達到強強聯合的效果,當時名氣極大的謝家,就與琅琊王氏結起了親,謝道韞的丈夫,便是王羲之眾多兒子中的一個,名為王凝之。

王羲之無論在哪個朝代裡面,都算得上一個大才子,所以他的幾個兒子也特別優秀,有性情中人王徽之,還有繼承父親書法的王獻之,但謝道韞偏偏嫁了一個王凝之,王凝之不像其他王氏子弟一樣才華橫溢,根據他在歷史上的表現,可以說又平庸又膽怯。謝道韞聽聞自己要嫁給這麼一個庸碌的人,直接在叔父面前發火,並且還說了,王家出了那麼多有才華的子弟,為什麼會存在王凝之這樣的人,直接把未來丈夫貶的一文不值,謝道韞自然不甘心嫁給這樣的男子,可是生在男權社會的她,也沒有任何辦法去反抗,只能聽從家族的吩咐,嫁給了王凝之做妻子,千年之後的中國,也出了一位才女名為秋瑾,也曾經感嘆過謝道韞的不幸。不過王凝之再怎麼平庸,背靠琅琊王氏這棵大樹,還是成功當上了朝廷命官,他在會稽任職的時候,恰好遇上了五斗米教造反,王凝之本來就是個五斗米教徒,造反的孫恩與他還有過交流,他相信自己同教之人會造反,甚至給治下的百姓與官吏說,沒必要防著孫恩這些人。

除此之外,王凝之再叛亂來臨之際,甚至不加以操練軍隊,反而整日請人來做法,說自己已經請了神兵下凡,到時候孫恩只要敢攻城的話,只會不攻自破。從這裡我們可以看出,王凝之根本不具有一個領導者的智慧,大敵當前不組織官兵抗敵,反而去信什麼虛無縹緲的鬼神,相較之下謝道韞便聰明的多,她將自家的家丁召集起來訓練,這也在後面救了她一命。孫恩攻入會稽之後,毫無防備的王凝之被當場抓獲,其子女全部被殺死,王凝之本想靠同教之情,讓孫恩放過自己,但孫恩還是選擇將其殺死。當時王凝之選擇死守會稽,謝道韞作為他的妻子只好跟隨,可惜不幸遇上了一位不爭氣的丈夫,自己的子女們也無法保住。

在災難來臨的時候,謝道韞只能儘力自保,孫恩率領的一眾軍隊進入會稽時,她神色自若,臉上看不出一點慌張,聽聞自己的丈夫子女全部被殺以後,謝道韞便將身邊的婢女組織起來,拉起一支隊伍來反抗孫恩,謝道韞更是親手殺了好幾個賊兵,要知道一個文弱的女子,能夠做出這麼英勇的舉動,已經讓許多人敬佩不已了,不過謝道韞內心再怎麼強大,還是敵不過人數眾多的孫恩,謝道韞最終成為了別人的俘虜,當時存活的人不多,其中就有謝道韞的小外孫劉濤,孫恩何等的窮凶極惡,連一個幾歲的小孩子也不打算放過,謝道韞當即對孫恩說道,這是王家的事情,與外家的人沒什麼關係,如果孫恩想要殺人的話,那麼先把她給殺了。孫恩雖然殘忍,但面對正氣凜然的謝道韞,最後決定還是留下她的小外孫,以及留下謝道韞一條性命,此後謝道韞帶著自己的外孫,一直寡居在會稽中。

後來孫恩叛亂的事情被朝廷平息,劉柳素成為新的會稽太守,他聽聞謝道韞的名聲,於是經常上門拜訪,兩個人三觀契合惺惺相惜,在當時還被傳為佳話。謝道韞雖然一開始對自己的丈夫不滿意,甚至說出了貶低的話,可是自從嫁入王家以後,還是恪守婦道,做好自己分內的事情,並且得到了王家人的認可與讚揚,晚年的她,丈夫兒女皆死在叛軍的叛軍的手上,所以她的內心肯定是孤獨的,《太平廣記》中記載,說謝道韞的兒子去世以後,她悲痛欲絕,足足傷心了六年之久,忽然有一天自己兩個兒子回來了,但身上皆披上了枷鎖。

他們勸自己的母親謝道韞說,自己是因為有罪,所以才被抓去了陰曹地府,所以以後只要為他們祈福就可以了,謝道韞自從不再悲傷,而是時常祭告亡靈,為兩個死去的兒子贖罪,當然了這種野史大多是杜撰的,可是母親懷念過世的兒子也是人之常情,這種應該是謝道韞自己的錯覺。有的人說謝道韞的晚景凄涼,說她從一個高門貴女,變成了一個老寡婦,這句話對也不對,她的丈夫兒女雖然死去,但她好歹保住了自己的外孫,也算是不幸中的萬幸,也許正是經歷過大富大貴、大起大落,才知道人生的可貴之處。

參考:

房玄齡等人合著——《晉書》

李昉——《太平廣記》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心安歷史說 的精彩文章:

商周時期的漆器和青銅禮器——相互借鑒,互為前提
朱棣得寧王8萬人馬援助時,答應和他平分天下,事成後怎麼做的?

TAG:心安歷史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