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司令長官」和司令官有何區別?一字之差代表著完全不同的職權

「司令長官」和司令官有何區別?一字之差代表著完全不同的職權

在軍事歷史的文獻中,可以發現「司令長官」這一職務名稱,它極易被誤認為就是「司令官」一詞的別名,其實是完全錯誤的。這一稱謂基本存在於抗日戰爭時期,中日兩國軍隊都有使用,就中國軍隊而言,是對戰區軍事統帥的一個尊稱,因為「司令官」這個職務是可大可小的,它只是某一「部隊長」的專稱,並不代表指揮多少兵力,無法體現戰略兵團軍事首長的地位。

以湘贛地區的第九戰區為例,存在著若干城市的「警備司令」、戰區兵種司令官、各軍管區司令、師管區司令等一大堆「司令官」的職務,而能夠成為「司令長官」的只有陸軍二級上將薛岳一人(有若干名副司令長官,比如羅卓英),就是為了區分於各種「司令」或者「總司令」。

因為在抗日軍隊的作戰序列中,集團軍這一規模的戰役兵團部隊長已經被稱為「總司令」,就是為了有別於前述的各類司令官職務,那麼集團軍的頂頭上司「戰區」,作為戰略方向上的軍隊統帥,便生成了更高一級的職務名稱「司令長官」。從軍銜和級別上看,集團軍總司令一般是中將,戰區司令長官則基本為陸軍一級或者二級上將(至少是中將加上將銜),地位差別還是比較明顯的。

抗戰期間先後組建的12個戰區和2個游擊戰區中,司令長官的級別莫不如此,比如第二戰區司令長官閻錫山和第五戰區司令長官李宗仁是一級上將,第三戰區顧祝同、第四戰區張發奎、第六戰區孫連仲、第九戰區薛岳、第十戰區李品仙都是二級上將,陳誠和胡宗南、余漢謀等則是中將加上將銜等等。

二戰時期的日本陸軍沒有「司令長官」的職務,它的軍、方面軍的頭頭稱為「司令官」,總軍的老大稱為「總司令」,但是海軍的聯合艦隊統帥被稱為「司令長官」,比如山本五十六的正式職務就是海軍大將、「聯合艦隊司令長官」,考慮到日軍編製的特殊性,聯合艦隊司令長官其實與總軍的「總司令」級別相同,他們的軍或者方面軍建制,已經等同或者超過國軍「集團軍」的兵力規模,這個細微區別是兩國的用詞習慣造成的。

所以說一字之差,足令三軍肅然,抗戰時期的「西北王」胡宗南,是1942年7月被任命為第八戰區副司令長官兼第34集團軍總司令的,所謂集團軍總司令也可以理解為「總司令官」,已經是戰役集群的高級指揮官,但胡宗南仍不滿足。作為擁兵40餘萬西北地區最大的軍事集團首腦,黃埔學員中晉陞最快的「天子第一門生」,他夢寐以求的是成為黃埔生第一位「司令長官」,因為那是戰略區的軍事首長。

機會終於來了,1944年4月侵華日軍發動「豫湘桂戰役」的河南段進攻,第一戰區正副司令長官蔣鼎文、湯恩伯應對無方反擊無力,四個集團軍數十萬人馬潰不成軍,連長官部所在地洛陽都丟了,為了挽救中原戰局,重慶軍事委員只好把蔣和湯雙雙撤職,轉任胡宗南為第一戰區副司令長官,從陝西出兵豫西截擊日寇。

第八戰區主管西北大後方,司令長官朱紹良上將乃是參加過武昌起義的資深將領,胡宗南是無論如何不能躍居其上的,能夠轉任第一戰區意味著極有可能成為真正的「司令長官」。然而不久以後到任的,卻是蔣介石第一心腹、黃埔教官陳誠,胡宗南大怒,卻又不敢公開頂撞陳誠和蔣介石,於是乾脆稱病上了華山,死活不肯下來了。

陳誠指揮不動胡宗南的驕兵悍將,只好跟蔣介石抱怨這個小老鄉不夠意思,後者心知肚明:「琴齋不是反對你,他是有怨氣」。權衡一番後,陳誠調回重慶接任何應欽遺留的軍政部長職務,1945年1月12日,胡宗南被任命為第一戰區「代理司令長官」,7月31日正式去掉代理兩字,指揮四個集團軍45萬大軍,「西北王」終於得償夙願名副其實了。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度度狼哥哥 的精彩文章:

民國時期軍官軍裝左前彩色條塊含義是什麼?一文讀懂「勛表」系統
兵荒馬亂的戰爭年代,軍糧是從哪裡來的?解讀軍糧的幾種來源渠道

TAG:度度狼哥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