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學 > 什麼是「將心比心」?為什麼說,它是最高級別的「善良」?

什麼是「將心比心」?為什麼說,它是最高級別的「善良」?

春秋時期,有一次孔子在給弟子講學,有一個學生問道:「先生能否用一個字,作為弟子們終身為人處世的準則?」

孔子聞罷,隨口說出了一個字:「恕」。關於恕的含義,總共有3層意思。1、用自己的心推想別人的心,也就是「將心比心」;2、寬恕和原諒;3、客套話,請對方不要計較。

生活中,用的最多的就是第二種,寬恕和原諒。但很少有人知道,這個恕字還有一層含義是:自己不願承受的事,也不要強加於他人。」也即是「己所不欲,勿施於人」!

當時孔子說出一個「恕」字,也意在告誡弟子們:人生在世,要學會換位思考,在要求別人做事之前,先思考一下自己是否願意這樣做,沿襲至今便成為人們常說的「將心比心」。

將心比心,是做人最高級別的善良,是可以化敵為友的處世哲學,是常懷感恩善待眾生的人生頓悟,也是高情商、高智商的表現。

談及將心比心,在北魏年間,還曾有這樣一則故事,在向世人宣揚著「將心比心」的道理。當時,在西域有一個小國名為「波羅奈國」,這個國家為了保證健壯勞力的口糧供給,出台了一項很奇葩的禁令:但凡家中父親年過60以後,後人就得給他換上破鞋子,讓他吃著粗劣的食物看守庭院,如不照做即要遭受律法懲罰。

話說,當地有一對兄弟,他們的父親已年過60了。有一天,哥哥對弟弟說:「你給父親換一雙破鞋子,讓他去看門吧。」

弟弟隨後拿了三雙破鞋出來,哥哥奇怪地問道弟弟:「為何要多拿兩雙破鞋子?」

弟弟回復道:「你我以後也要老,到那時我們的兒子也會讓我們穿著破鞋去看門。所以我就將我們需要的破鞋也找來了。」

哥哥一怔,弟弟接著說道:「只要這種不孝順老人的習氣存在,我們遲早都要面對這樣的境況。」,隨後兄弟倆來到了王宮,向國王闡明了心聲。

國王聞罷後想到自己將來也會年過60,如果依此政令,身為國王難道不應該為子民作出表率嗎?到時候他不是也要穿著破鞋子去看守宮門?

於是,波羅奈國廢除了這種風俗,教導全國子民們要學會感恩,孝順父母。這個世上的任何說教,都沒有將心比心的感受更令人頓悟。

現實中這樣的例子比比皆是,值得我們每一個人反思。我們騎車時,討厭那些不避讓的汽車司機;當自己開車時,卻對那些佔道行駛的騎車者使勁按喇叭;員工吐槽老闆摳門沒人性,老闆們感嘆員工混日子玻璃心。

生活中,我們常常會遇到人際關係不和諧的時候,這種狀況大多是源自彼此缺乏設身處地的換位思考造成的,也就是沒有做到「將心比心」。

美國著名心理學家丹尼爾說:「你讓人舒服的程度,決定著你所能抵達的高度。」學會將心比心,才是上等的情商,才是最高級的善良。

讀者們,關於「將心比心」的說法,大家有怎樣看法呢?如果喜歡本文章,請轉發收藏哦~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文史道 的精彩文章:

史上最好背的一首詩,入選一年級課本,為何有人對其嗤之以鼻?
1938年,日軍炮轟「老君台」,13枚炮彈無一爆炸,誰人能解

TAG:文史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