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哲理 > 老子寫完《道德經》,究竟去了哪裡?答案顯而易見

老子寫完《道德經》,究竟去了哪裡?答案顯而易見

老子姓李,名耳,字伯陽,因為老子耳朵很大,所以又名老聃,老聃的聃字,就是大耳朵的意思。

老子,被譽有「東方三大聖人之首」,是道家思想的開創者,也是中華文化的主要締造者之一,老子的思想學說,對後世諸子百家的影響可謂深遠,從某種意義上說,諸子百家的思想學說,或多或少都是從老子的學術思想之中得到啟發,進而演變成自己的理論體系,其中比較有代表性的,就是鬼谷子、韓非子,以及兵聖孫武。就連大名鼎鼎的孔子,也曾多次問禮於老子,向老子請教了很多問題,在與老子深入探討之後,孔子大為折服,回來之後,孔子對弟子們說:老子這個人,就像上天入海的龍一樣,深不可測呀!

老子寫完《道德經》,究竟去了哪裡?答案顯而易見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更多圖片

老子的主要著作,就是舉世聞名的《道德經》,道德經在全世界範圍內,都有著廣泛的知名度和影響力。據說,總印刷量僅次於聖經。

相比於其它歷史名人,老子是極具神秘色彩的一位,尤其是應尹喜之邀寫完道德經五千言之後,老子騎著青牛出函谷關而去,不知所蹤。就連《史記》的作者司馬遷,經過多方考察取證之後,還是沒有任何結論,只好在介紹老子去向的時候,寫了一句:莫知其所終——沒有人知道去了哪裡。

直到今天,很多人都在探索這個歷史難題——老子出函谷關之後,究竟去了哪裡呢?

老子出函谷關之後的去向,歷來眾說紛紜,其中,比較受支持的說法有四個

一、據明代李賢等人編著的《大明一統志》記載,老子在寫完道德經五千言之後,對尹喜說了一句話:千日之外,尋我於蜀中青羊之肆。就是說,三年之後,你們可以去四川找我,至於「蜀中青羊之肆」具體的地理位置,沒有人說得清,筆者認為:《大明一統志》因為其編撰者不具權威性,而且書中相關描述含糊其辭,語焉不詳,因此這種說法沒有多少說服力,可信度值得推敲。

二、另一種說法,就是老子出函谷關之後,羽化飛升做了神仙,也就是大名鼎鼎的太上老君,老子就是太上老君的第十八個化身,這種說法,得到了唐太宗李世民的認可,他甚至認為,自己就是老子的後人。

老子寫完《道德經》,究竟去了哪裡?答案顯而易見

第三種說法,就是所謂的老子化胡,西晉人王浮杜撰了《老子化胡經》,按他的說法,老子出關之後,入天竺變化為佛陀,教化胡人,這種說法純屬子虛烏有。

第四種說法,據《莊子·天道》記載:

孔子西藏書於周室。子路謀曰:「由聞周之徵藏史有老聃者,免而歸居,夫子欲藏書,則試往因焉。」

意思是說,孔子想要把自己的藏書保存到周王室,子路給他出主意說:我聽說周王室管理藏書的史官老聃已經回到老家(河南鹿邑)隱居,老師想要藏書到周王室,可以去他那裡問一下門路。

孔子聽從了子路的建議,去拜會了老子,但是老子對於孔子的想法不予支持,孔子於是引述《六經》,也就是「六藝」——《詩》、《書》、《禮》、《樂》、《易》、《春秋》,旁徵博引打算說服老子,老子聽到一半就打斷了孔子:您說的太冗長,請直接說這些書的核心思想吧,孔子說,核心思想就是仁義二字

老子不以為然的說,天地萬物都有他們自身的存在狀態和運行規律,自然而然,就是最好的結果,現在您以仁義去約束他們,讓他們失去自然本性,這種做法就好像打著鼓去追逃犯一樣,一味的倡導仁義,只會讓人的私心萌生並隱藏起來,這是背道而馳的做法。

老子寫完《道德經》,究竟去了哪裡?答案顯而易見

據此,我們可以知道,老子在辭去周王室圖書管理員的職位之後,經過一番雲遊四海,最後回到自己老家——河南鹿邑,因為距離山東曲阜不是很遠,所以孔子和老子多次會面,在一起探討學術。

而這種說法,在《韓非子》、《呂氏春秋》、《禮記》裡面也都有相關記載,因為《莊子》《呂氏春秋》《禮記》這些具有權威性的著作記載的相對真實可信,所以,筆者認為,一直困擾人們的這個問題:老子寫完道德經的去向,答案顯而易見——那就是,老子寫完道德經,出函谷關之後,先是雲遊四海,而最終的歸宿,就是回到自己的老家河南鹿邑,在那裡頤養天年。當然,這只是筆者的個人看法,不知道是否認同這種觀點呢?

好了,以上就是本期內容,關於老子的最終去向,不知道您支持上面哪一種說法呢?這裡是悅讀國學,下期見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TA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