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儒學 > 心靜自然涼:三伏天 學古人讀書消長夏

心靜自然涼:三伏天 學古人讀書消長夏

文/王素絢

乍聽起來,說得好像很有道理。在最可以寧心靜氣的時候讀經書,在晝長夜短的時候讀史書,但是,這未免目的性太強,讓人感覺無趣。

與之相比,我還是更喜歡《小窗幽記》裡面的一段:

盛暑持蒲,榻鋪竹下,卧讀《騷》《經》,樹影篩風,濃陰蔽日,叢竹蟬聲,遠遠相續,蘧然入夢。

《離騷》、《詩經》讀罷,口齒含香,即便沒有絲竹之聲,其韻味悠長,醉在心間。自有清風過耳,思之不忘。

或者讀一點小品文,札記,哪怕書畫、菜譜之類,都是好的。讓人只覺簡短清涼。

夏天本來就酷熱難當,與其把讀書當成某種任務,不如作為消夏的手段。

宋人葉夢得號「石林居士」,寫了一部筆記小說,名字叫《避暑錄話》,記載了很多名勝古迹、前朝以及當代人物的行止出處。

之所以起這麼個題目,葉夢得在自序中說:紹興五年,因酷暑難熬,不能安其室,於是每日早起,即擇泉石深曠、竹林幽茂處避暑,與其二子及門生「泛話古今雜事,耳目所接,論說平生出處及道老交親戚之言,以為歡笑,皆後生所未知」。

熱得在家裡待不下去,就跑到個涼快地兒,把讀過的書從肚子里翻出來,古今中外閑扯一番,也是一件人間樂事。

寫書專供消夏,發展到清朝,已經成了一種文化。翻看古籍,其中有這麼一類,就叫「消夏錄」。其中所記就多是這一類詩論、讀書雜記、文人軼事等等,讀讀這些書,倒也是消暑的上佳選擇。

有像什麼《江村消夏記》、《庚子消夏記》之類的書畫鑒賞錄,也有《唐律消夏錄》一類的詩文品評。還有一些筆記小說,其中最有名的當屬紀曉嵐的《灤陽消夏錄》,這是《閱微草堂筆記》五種筆記小說中的一種,記錄的多是一些怪力亂神之事。

這就有意思了,因為夏天本來就天氣多變,「急雨聲酣戰叢竹,孤燈焰短伴殘書」,狂風驟雨、孤燈冷夜,這時候翻開這本《灤陽消夏錄》,讀到老學究夜歸、偶遇亡友死後鬼魂的故事。這鬼說,他能看到讀書人睡著之後胸中文字發出的光芒,並說他這位舊友所讀之書字字化為黑煙。

讀罷正值窗外電閃雷鳴,瞬間出一身冷汗,倒是頗有避暑消夏的功用。

當然了,平常人可能都受不了這樣的消夏方式。那麼,讀讀詩詞也是好的。

曾看過這麼一句話,「天太熱,就讀王維」,王維詩如其畫,常以青白二色相配:「白雲回望合,青靄入看無」。讀罷最易生出清涼之感。

當然,除了王維,你也可以讀讀李煜的「小樓吹徹玉笙寒」,蘇軾的「冰肌玉骨,自清涼無汗。水殿風來暗香滿」,劉長卿的「過雨看松色,隨山到水源」,其中那種沉靜自省、清心守真的人生態度,也是古人借讀書消暑的本意:心靜自然涼。

在驕陽、綠蔭、清風裡披卷,心靜不起波瀾,自然有滌除躁氣,澡雪精神的作用。有人讀到物我兩忘,還總會做出一些匪夷所思的事情。清人顧棟高喜歡裸體讀經,倒是被林語堂給學了去,但是林語堂記錯了名字,以為這人是顧千里,寫下了「華氏表95度,赤膊赤腳,關起門來,學顧千里裸體讀經,不亦快哉」的讚賞。

沒錯,夏天讀書,「關起門來」也很重要。古人借讀書以靜心,不惜足不出戶。白居易有首詩,題目就叫《不出門》:鶴籠開處見君子,書卷展時逢故人。自靜其心延壽命,無求於物長精神。

「冷在三九,熱在三伏」,莫說夏日炎炎,真正的炎炎夏日,這才真正開始。不妨讀詩,讀史,讀讀那些消夏錄。便足以打發這漫長又燥熱的三伏天了。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騰訊儒學 的精彩文章:

《菜根譚》:忍得住耐得過 則得自在之境
三十歲 你該學會做一個大人了

TAG:騰訊儒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