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科技 > 「一條」歧途?

「一條」歧途?

靈獸按

毫無零售經驗基因的「一條」,能否把從內容的優勢,選題的把控能力,對用戶心理的洞察,化為在供應鏈、選址和選品上一道道坎兒的動力嗎?

作者/靈獸 十里 ID/lingshouke

在試水了5家店後,「一條」終於進京。

近日,在北京西南五環外的購物中心內,歷經將近半年籌備的「一條生活館」北京首店悄然在一層開業。

隨著流量越來越貴,電商巨頭們的開店潮也徐徐襲來。

5年前,「一條」以每天一條視頻的內容形式,抓住短視頻的創業風口,又在坐擁2000萬粉絲時,及時從廣告的盈利模式轉向到電商,通過自建電商平台,創下上線收入超過1000萬的紀錄。

如今面對線上流量日漸萎縮,獲客成本同時成反比上升的形勢下,「一條」又選擇轉向布局線下,逐步完成了從內容到電商,再到零售的完整版圖。

去年9月,「一條生活館」在上海陸續完成3家門店的布局,隨後又在南京和濟南分別開設1家,如今進軍北京市場,「一條生活館」目前在全國已開出6家線下店。

然而,毫無零售經驗基因的「一條」,能否把從內容的優勢,選題的把控能力,對用戶心理的洞察,化為在供應鏈、選址和選品上一道道坎兒的動力嗎?

一切都還充滿未知。

1

探店「一條生活館」

「一條生活館」的北京首店位於西南五環外的西紅門薈聚商場內,其選址並非靠近北京城區,但因宜家吸引著來自全北京市的居民,而距離「一條生活館」30米之外的地方,正是宜家商場的入口。

除了「一條生活館」之外,商場內還擁有不下十家體驗館、家居品類線下店,競爭力可見一斑。

從遠處看「一條生活館」的店內外設計主色調為原木色,給人一種深處MUJI的錯覺,與正紅色的LOGO產生很強的衝突感,也十分醒目。進入店內,或許因為單品數量過多導致,貨架擺放較為繁雜。

進入門店內,視線最先被那些活躍在網路上的單品所吸引。1000平米的店內,對商品品類進行了明顯的區域劃分,囊括了數碼家電、服飾美裝、家居、美食廚房、圖書文創、咖啡等品類專區,而門口多擺放為網紅流量爆款商品,為店內引流。

通過觀察發現,佔比最高的是日用品,其次為美妝,家電。數千支SKU在店內展現,甚至同類產品有不同品牌,滿足顧客的多樣性需求。

記者連續4天進行探店,發現處於開業期內的客流確實不小,中午時分排隊結賬也10分鐘,而幾天後,排隊現象逐漸減弱,但相比商場內類似生活館的客流還是高出很多。

在店內顧客的年齡基本在25歲到35歲之間,以女性為主,不知這是否與「一條」視頻的受眾相一致。為了增強體驗感,「一條生活館」內對數碼和家電產品預留了插座和電源,吹風機和耳機等產品能夠直接使用,甚至安裝了洗漱台,為洗臉儀提供試用場景。

綜合下來,「一條生活館」的零售智能化並不是很強,僅僅是採用電子價簽,這與「一條」對線下店賦予的獲客功能相關聯,儘管店內選品的單價跨度很大,但從線下排隊的客單價來看,僅在百元左右。

2

流量殆盡,線下求生

2014年,在自媒體創業蓬勃發展的黃金時期,徐滬生辭去《外灘畫報》執行總編輯的職位,創辦了「一條」,當移動短視頻浪潮湧起時,以每天一條原創視頻的內容形式,15天的時間,粉絲量突破100萬。

隨後的一年半間,「一條」與所有自媒體創業者們一樣,依靠廣告作為主要的收入來源。2015年時,「一條」的廣告月營收到了3000萬。

但在徐滬生眼中,廣告模式終究不是一條長久的發展之路。首先,對於投資人來說,「廣告模式」變現並不具有投資價值,另外,相較於傳統媒體廣告,社交媒體更容易形成天花板。

所以當用戶數量突破2000萬時,「一條」抓住內容創業的另一個轉型風口——電商。

在嘗試初期「一條」在微信公眾號作為電商平台,以從供應商手裡拿貨,賺取差價的形式,開始小規模試水電商業務。在連續幾個單品取得成功後,「一條」開始堅定走向電商的道路。

數據顯示,2016年5月,「一條」電商上線,收入超過1000萬,11月開始自建電商平台「一條」APP,如今還開發了「一條生活館」小程序。用電商的新故事,「一條」拿到了4000多萬美金的C輪融資。

區別於其他電商企業走到線下的成長邏輯,「一條」從短視頻內容作為入口,切入電商再到零售,這也是小紅書RED HOME、YOHO!、日食記等垂直電商發展的一條出路。

一位電商業內人士認為,線上的獲客成本已從幾年前的幾元錢,發展到二三百元。即便如此,收效仍然甚微。

這背後有著更大的趨勢。

電商通過線下的店的建立,一方面擴大品牌的影響範圍,另一方面,移動支付和電子價簽的普及,消費者通過支付和掃描商品詳情的方式,能夠讓品牌更容易獲取消費者,甚至形成復購。

而反觀到「一條生活館」中,《靈獸》認為,線下體驗館增強了用戶的體驗感,彌補線上的短板,更重要的,線下的作用成為「一條」電商的流量新入口,從而實現對品牌的宣傳作用。

徐滬生曾在媒體採訪中算了一筆賬:「在線上用3個億,只能砸出100多萬購買用戶,還有部分是無效用。在線下同樣3個億,開100個店,一次裝修可以運營6年,而購物中心日常流量一些都有10萬左右,哪怕是微信粉絲也可以一年漲1000萬。」

聽上去,這是所有從線上走到線下企業的「精明」算盤。

3

機遇與挑戰

一位「一條」的線上用戶告訴《靈獸》,在其開始布局電商時,就購買過進口商品,但體驗卻不是很好,甚至將近1個月才到貨。現在在知乎上還有很多用戶對「一條」的體驗感進行吐槽。

徐滬生曾坦言「一條」沒有供應鏈的管理經驗,為了彌補,採取與第三方進行合作,「一條」只在其中起到監督作用。

在店內通過對電子價簽的掃描,跳轉到線上的小程序內發現,下單後將從產地直接發貨,物流配送的合作方是京東、順豐等。如此可見,「一條」也僅僅將自己定位為一個購物平台。

毫無零售基因的「一條生活館」,憑藉5年來累計的數千萬「粉絲」,客流自然不必操心,但零售前路依然布滿荊棘。

通過對西紅門薈聚門店的觀察,部分商品並沒有進行及時補貨,貨架上的商品也是一天比一天少,只有相應的「網紅」產品能達到供應充足,看來「一條生活館」的營運團隊對商品預估還需要再加強。

另外,在探店過程中,《靈獸》聽到店內工作人員相互告知,下架所有的「海淘」商品,再聯想到之前有消費者吐槽,在「一條」線上的購買「海淘」商品遲遲未到貨,或許,「一條」作為線下零售商想要靠「海淘」商品形成競爭力,還需要作出更大的努力。

儘管線上的營收為「一條」講述的新故事,奠定了一次又一次的基礎,但線下門店展示出來的商品價格相比線上電商巨頭,的確沒有優勢,甚至促銷的價格還趕不上有議價能力的天貓、京東、網易等平台價格。

另外,如何負擔線下店的成本,是零售行業繞不開的話題。

線下店無論從租金到人工,再到營運成本,都是線上無法比擬的,或許「一條生活館」以上海作為試驗田後的一年,才遲遲試探北京市場,或許這是從經濟環境到粉絲受眾都有所思考,如今第六家門店的誕生,相信也是有備而來。

即便如此,線下店卻被徐滬生賦予了內容創業紅利期之後的「救命稻草」,喊出要開100家店的口號,成為能否上市的一道門檻,被披上了新盈利點的袈裟。

然而,近些年從線上到線下的電商品牌不在少數,大家清一色將線下店定位成體驗館,而非售賣商品,更重要的是推廣生活方式,收割新中產消費群體。

例如小紅書和天貓國際,但與「一條」不同的是,它們對線上和線下的目標和受眾都較為明確,小紅書斥巨資開設線下店鋪是建立線下社區,通過強體驗感,推薦生活方式,而天貓國際的線下體驗店則是從價格方面,為消費者提供了免稅店的快感。

不同的品牌布局線下,有不同的理由和定位,但「一條生活館」布滿數千支SKU,小到一支故宮口紅,大到二斤粗糧和烤箱,不僅在選品上過於寬泛,涉獵的品類和商品過多,沒有聚焦,即便面對線上上萬支SKU的優勢,「一條生活館」在對周邊消費者的洞察上還需要更多數據支持,懂得取捨商品。另外,網紅和小眾品牌並不能形成核心優勢,無論從體驗感還是價格上。

或許「一條」應該先為線下體驗館賦予更多明確的意義,再針對性的進軍新零售,從而更好進行選品。

過去,「一條」抓住短視頻的風口成為內容創業的頭部自媒體,又抓住轉型電商的紅利,讓自己輕鬆在一片紅海中生存的滋潤,如今,手握數千萬忠實的精準粉絲,「一條」該如何打好線下這張牌,還需要花費更多的心思。

大家如果不想錯過最新資訊

記得添加「星標」哦

這樣就可以第一時間看到我們的文章啦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品途商業評論 的精彩文章:

家樂福中國區總裁唐嘉年離職;日本高島屋百貨退出中國市場;百麗旗下滔搏國際遞交招股書
晨訊:因iPhone銷量太少,蘋果三星起爭端;微博公布8億美元債券發行的定價;「如祺出行」正式上線

TAG:品途商業評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