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捷信集團赴港IPO:6成業務在中國,用高利率覆蓋高風險

捷信集團赴港IPO:6成業務在中國,用高利率覆蓋高風險

在全球9個國家開展消費金融業務的Home Credit Group B.V.(下稱「捷信集團」)於7月15日在港交所披露了招股書。

招股書顯示,儘管捷信集團的註冊地為荷蘭,但其63.9%的信貸投放在中國,早在2007年就開始在中國開展消費金融業務,2010年成立捷信消費金融有限公司(下稱「捷信消金」),這是中國首批4家持牌消金公司之一,也是到目前為止唯一的外商獨資持牌機構。

中國市場的一舉一動也極大的影響了捷信集團的經營數據。2016年以來,捷信集團中國區業務的不良貸款率一路上升,從4.3%上升至2017年的7.2%,2018年底達到9.7%,在其經營的所有區域中增長幅度最快。

事實上,早在2014年~2015年間,捷信集團在俄羅斯也曾經歷過這樣一波不良率上漲,為此,捷信集團還總結出四大經驗,經驗之首便是「將產品的價格設定於即使任何特定批次風險成本大增都不會招致虧損的水平」,換句話說,就是提高費率。

於是,作為中國市場規模最大的持牌消金公司,捷信消金的新聞不斷,其中,爭議最多的莫過於「費率」。

中國業務佔比超6成

招股書顯示,捷信集團成立於1997年,是派富集團(PPF Group N.V.)控股子公司,實際控制人為彼德·凱爾納(Petr Kellner ),最早作為捷克的非銀行放債人開始營運。到目前為止,捷信集團的業務範圍包括中國、獨聯體(俄羅斯、哈薩克斯坦)、南亞及東南亞(印度、印度尼西亞、越南、菲律賓)和中東歐(捷克、斯洛伐克),其中,在俄羅斯、哈薩克、捷克,捷信集團擁有銀行牌照,其他區域則是消費金融牌照。

中國是捷信的主戰場,招股書顯示,截至2019年3月末,捷信集團客戶貸款總額達到209.05億歐元,中國佔比超過6成。

從產品類別來看,捷信集團主要提供銷售點貸款(消費分期)、現金貸款和循環貸款,其中,現金貸是業務重心,佔有率也在逐年提升。截至2019年3月底,銷售點貸款、現金貸款、循環貸款分別占貸款總額的24.1%、70.5%、3.0%。

在中國,捷信集團現金貸款佔比持續上升。自2016年~2018年,現金貸款佔比分別為48%、62%、75%。截至2019年3月末,現金貸款佔比達到77%。

從銷售渠道來看,以龐大「地推」團隊為主要特色的捷信集團正在朝著線上渠道艱難轉型,今年3月底,捷信集團線上新增貸款已經超過實體銷售點,在中國,截至2019年3月底,其銷售點還有超過23.9萬個,員工5.8萬人。

由於較早介入上述9個國家的消費金融領域,捷信集團顯示出強勁的業績增長,2016年~2018年間,其經營收入複合年增長率為41.4%,凈利潤複合年增長率為48.1%,平均股本回報率由2016年的16.2%上升至2019年3月底的21.1%。

截至2019年3月底,捷信集團在中國的貸款餘額為133.53億歐元,市場佔有率約28%。

作為消費金融公司,捷信集團在中國的主要資金來源是通過銀行及其他金融機構以信託安排、雙邊貸款及銀團貸款方式提供境內貸款。

比如,根據《捷信消費金融有限公司2018年第一期金融債券募集說明書》顯示,捷信消費金融銀行融資、ABS融資、信託和其他融資佔整體融資比重分別為15.6%、3.7%、80.7%,高成本的信託融資比例遠超其他融資方式。

為了降低資金成本,捷信集團也在努力壓縮信託貸款,其中國區的銀行及其他金融機構融資從2016年底的53億歐元增長至2019年3月底的108億歐元,信託貸款則從2016年底佔中國融資總額94.7%下降至2019年3月底的63.2%。

捷信經驗

但從資產質量來看,捷信集團正在面臨挑戰,尤其是在中國。

招股書顯示,全球來看,捷信集團佔比最大的現金貸款和銷售點貸款的不良貸款率上升趨勢明顯,循環貸款的不良貸款率正在從高位回落。

自2016年~2018年,其現金貸款不良貸款率分別為5.9%、6.7%、8.6%和8.2%;銷售點貸款的不良貸款率分別為4.9%、6.6%、7.8%;循環貸款的不良貸款率分別為12.8%、11.5%和9.6%。

對此,捷信集團表示,2017年~2018年現金貸款及銷售點貸款的不良貸款率大幅上升,主要由於中國的業務所致。自2016年~2018年,捷信集團在中國業務的不良貸款率分別為4.3%、7.2%、9.7%,不良貸款覆蓋率分別為136.0%、124.5%、125.9%。

對於中國業務不良貸款增加的原因,捷信集團稱,主要由於2017年第二季度及第三季度產生的現金貸款賬齡增長,該等貸款受市場變化導致貸款批次風險增加所影響,以及2018年組合增長速度下跌。

除了中國,截至2018年底,捷信集團在中東歐的不良貸款率最高,達到10.7%,南亞及東南亞為6.2%,獨聯體控制的最好,為3.7%。

事實上,獨聯體的不良貸款率之所以低於其他地區,也是經歷過歷史教訓的。早在2014年前後,由於宏觀環境變動,捷信集團在俄羅斯的不良貸款率一度高達15.6%,此後經過業務調整,才一路下行。

捷信集團表示,從俄羅斯的案例汲取了重要經驗,並已應用於整體業務,包括:1、將產品的價格設定於即使在任何特定批次風險成本大增,亦不會招致虧損的水平;2、監察早期危機指標為風險管理及資產質量分析的一部分,並對信貸泡沫發出預警;3、運用多樣化的數據來源提高數據分析的穩健性及準確性;4、當宏觀經濟狀況改變,需要迅速調整營運模式及貸款審批方針,以維護資本基礎。

顯然,這四大經驗,捷信集團很好的貫徹了下來。在較高的不良貸款率背後,貸款利率也維持在高位。

2016年~2018年的三年間,捷信集團在全球範圍內的銷售點貸款的平均實際年利率為27%、22%和25%,現金貸的平均實際年利率分別為42%、37%和31%,循環貸的平均實際年利率分別為27%、25%和28%。

2019年前3個月,銷售點貸款、現金貸款和循環貸款的平均實際年利率分別為27%、30%和34%。

據評級公司報告,2018年,捷信消金的平均貸款利率為20.74%,然而,實際的貸款利率也存在超出36%紅線的情況,爭議官司時有發生。

例如,在中國裁判文書網上,一份《捷信消費金融有限公司、深圳捷信信馳諮詢有限公司等與谷歡歡借款合同糾紛一審民事判決書》中,法院認為,該案中,捷信消金的利息、費用、違約金的計收標準之和,已超過年利率36%,屬於變相突破法定利率收取高息的行為。最終,法院不支持捷信的還款計算方式。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第一財經 的精彩文章:

三大股指均漲逾2% 券商股集體拉升
宜人貸一季報數據下滑,那些轉型的網貸公司日子如何?

TAG:第一財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