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尋蹤敦煌古書《金剛經》:世界紀年最早的印本書籍

尋蹤敦煌古書《金剛經》:世界紀年最早的印本書籍

他們不會像我們一般變老,

時光不能吞噬他們,

歲月亦不能與之為敵。

01

由中國人在868 年印刷的《金剛經》

比歐洲最早的印刷品年長了約六百歲

曾經展出了三十年,卻少有人瞻仰

漢譯《金剛經》——這一世界上最古老的印本——已經在倫敦被收藏了整整一個世紀。它最初收藏在英國國家博物館,現在收藏在英國國家圖書館。這部由中國人在868 年印刷的書籍比歐洲最早的印刷品年長了約六百歲。

這部書誕生的那一年,丹麥人進犯麥西亞(Mercia),而阿爾弗雷德大帝(King Alfred)的抵抗則以失敗告終。雖然這部書曾在英國國家博物館中的古老的國王圖書館(King』s Library)展出了三十年,卻只有少得可憐的幾位亞洲訪問者前來瞻仰。

在它不遠處陳列著大約1455 年印刷的古登堡《聖經》(Gutenberg Bible),由於那本古登堡《聖經》頭戴「最古老的印刷書」的桂冠,於是對大多數訪客而言,漢譯《金剛經》這部真正最早的印刷品「先驅」,反而遺憾地被忽略了。

這部世界上最早的印本誕生在中國,其內容是一部佛經,英語世界習慣稱它為The Diamond Sutra(這一名稱來自漢語「金剛經」)。它之所以被稱為「經」,是指其中記錄的是佛陀所說的言教(參見本書第三章)。這是一部長約5 米的捲軸裝經典,卷首有一幅精美的扉畫,描繪釋迦牟尼佛陀在僧侶和飛天的簇擁中講經說法的場景。

王玠《金剛經》的卷首部分。佛陀在花園裡回答弟子須菩提所提問題。簇擁在佛陀身邊的有僧人、菩薩、護法神、飛天,右下角的皇帝、皇后。插圖摘自《尋蹤敦煌古書:世界紀年最早的印本書籍》

該印本過去鮮有人關注,不為人所知。然而它在當年中亞沙漠的文物競爭中被發現的故事很激動人心,它在倫敦也命途多舛、歷盡磨難,其中包括經歷了給英國國家博物館帶來重創的二戰大轟炸。

02

咸通九年,王玠藉助新興的印刷術

印刷並散發成百上千份《金剛經》

原本是為了廣積功德

雖然這部《金剛經》卷首那幅精美的扉畫非常扣人心弦,但該經的印刷時間這一更為重要的文字,卻出現在捲軸的結尾。在那裡有這樣一段重要的題記:

「咸通九年四月十五日王玠為二親敬造普施。」

咸通九年,即868 年。對王玠其人,我們無從知曉更多的情況,只能推測:他大概是一位虔誠的佛教徒。他相信誦讀佛典或敬造佛像能夠積累功德,從而讓逝者免除輪迴之苦。《金剛經》中佛稱,高聲反覆念誦或是抄寫供養哪怕此經的一個片段,就能夠積累無量功德。

《金剛經》經卷的最後一行,記錄了印刻年代。王玠敬獻給雙親的發願詞緊隨其後。插圖摘自《尋蹤敦煌古書:世界紀年最早的印本書籍》

所以,王玠藉助新興的印刷術,請人印刷並散發成百上千份《金剛經》,希望由此積下極大功德。為了雙親而刻印此經,不過是人們對《金剛經》的寄託之一。

另一件(日期無法確定的)寫本,則是寫經人為了讓一頭老牛的靈魂能往生阿彌陀佛凈土(而不是繼續輪迴為動物),並期盼能在那裡與這頭老牛再度聚首。

委託他人印製或是自己印製佛經,就如同念經一樣,是為了廣積功德。而《金剛經》文句朗朗上口,半小時左右即可念完。因此,它在好幾個世紀里,一直都是中國頗受青睞的佛經之一。

03

1907 年,斯坦因細緻策劃

在敦煌千佛洞發現了《金剛經》

這部《金剛經》由奧萊爾? 斯坦因爵士(Sir Aurel Stein,1862—1943)攜回倫敦。斯坦因是一位匈牙利裔的梵文學家、考古學家、探險家和測量專家。1907 年,斯坦因在第二次中亞探險途中,在中國西部甘肅省敦煌千佛洞的一處石窟里得到此經。

斯坦因所拍攝的千佛洞。插圖摘自《尋蹤敦煌古書:世界紀年最早的印本書籍》

敦煌毗鄰舉世聞名的「絲綢之路」,這是一條橫貫中西的商貿交通要道,它沿著中亞腹地的沙漠邊緣分為北路與南路。絲綢之路不僅是商賈們從綠洲到綠洲運輸絲綢等貨品的通道,而且是佛教和後來的伊斯蘭教等多種宗教傳入中土的重要通道。

絲綢之路沿途所經的一處處沙堆之下,掩埋著不少古代遺址,這讓19 世紀末那些來自歐洲的考古學家和探險家們魂牽夢繞。德國的考古學家曾致力於發掘吐魯番(Turfan)綠洲,俄國人則在絲路的北線一帶探險。驚世駭俗的瑞典探險家斯文?赫定(SvenHedin,1865—1952)在付出了高昂的代價(包括隊員喪生,他自己也數度瀕臨絕境)之後,終於找到了雅魯藏布江、印度河與象泉河的源頭。

而斯坦因與斯文?赫定截然不同,他的歷次探險都策劃得極為細緻周全,從未損兵折將。斯坦因為自己的獵狐犬特製了毛外套,他訂購了酵母醬(Marmite),準備了(豌豆、西紅柿)湯粉、庫克斯里船長(Captain Cookesley)出品的脫水蔬菜(洋蔥除外)。他還雇有印度助手,以幫他進行測量和攝影,及幫他做箱子來盛放他的發現。

塔克拉瑪干大沙漠的合影,攝於1907年秋。中間為斯坦因和他的愛犬「達什大帝」,左起為助手易卜拉欣·拜格、蔣孝琬;右側是兩名測量員;後方為廚師。插圖摘自《尋蹤敦煌古書:世界紀年最早的印本書籍》

儘管斯坦因對其屬下(乃至他的狗)照顧周全,可是他對所有其他歐洲考古對手卻殘酷無情。他鐵了心要在中亞沙漠發掘古代寶藏的競爭中擊敗其他所有的人。為了迷惑法國對手保羅?伯希和(Paul Pelliot,1878—1945),斯坦因制定計劃時既一絲不苟又保密萬分,在對外公布探險路線時更是如此。

敦煌第16窟。洞窟內側有一扇門,位於照片的右側,通向第17窟。這張照片是經過合成加工的,疊加了成堆的文書。這樣做很可能是為了造成一種錯覺,以為斯坦因是在窟中完成對這些文書的搜檢的。而事實上,這些卷子都是他的中國助手蔣師爺偷偷運送到他帳篷里去的。插圖摘自《尋蹤敦煌古書:世界紀年最早的印本書籍》

他的保密工作沒有白做,單憑到手的這件《金剛經》捲軸,他便完成了有史以來最重要的考古發現之一。斯坦因的第一次探險(1900—1901)和第二次探險(1906—1908)都得到印度政府和英國國家博物館的資助,當時達成的協議是這兩個單位將分享他的探險所得。新德里的印度國家博物館收藏了斯坦因攜回的畫卷和泥墁。分歸印度方面的那些文獻(用印度、中亞語與藏文書寫的)實際上先是藏在位於倫敦的印度事務部圖書館(India Office Library),1982 年又移交給英國國家圖書館。

04

時至今年2010 年

《金剛經》在英國國家圖書館

修復完成

斯坦因在敦煌得到的其他眾多藝術品和中國畫卷現今都收藏在英國國家博物館。1973 年,包括這部《金剛經》在內的一些文獻由英國國家博物館轉交給了英國國家圖書館。

藏品剛運到英國的狀況,最下方的即為這部《金剛經》。攝於1912年。插圖摘自《尋蹤敦煌古書:世界紀年最早的印本書籍》

由裱補紙和黏合劑造成的膨脹和收縮,導致《金剛經》經卷出現深深的波狀褶紋。插圖摘自《尋蹤敦煌古書:世界紀年最早的印本書籍》

近來,圍繞這部《金剛經》所發生的各種故事比較複雜。早期,英國的修復人員用西方人的眼光來審視它,認為它孱弱而易碎。他們聽取日本修復專家的建議,從背面對這個看似孱弱易碎的經卷進行了托裱。雖然他們滿懷最良好的意願,可這樣做的結果卻事與願違。

二十年前,修復人員最終決定要復原這件世界級瑰寶的原貌。這項工作自七年前正式開始,時至今年(2010 年)最終完成。如今這部漢譯《金剛經》已經恢復到非常接近其當初印製完成時的模樣,其紙質、紙張纖維、造紙工藝,乃至木版的印痕等,都得以纖毫畢現地重新展現在人們的面前。

對1平方厘米的多層裱補紙逐一分離。插圖摘自《尋蹤敦煌古書:世界紀年最早的印本書籍》

用修復紙裱補在一小塊缺少的部位。產生於公元868年的《金剛經》修復完成的最終效果請見吳芳思、馬克·伯納德著《尋蹤敦煌古書〈金剛經〉——世界紀年最早的印本書籍》。

05

一部古書的流離史

生動得指尖可觸

英國著名漢學家吳芳思和英國國家博物館修復部主任馬克·伯納德,在《尋蹤敦煌古書:世界紀年最早的印本書籍》中講述了關於《金剛經》發現、轉移和修復經過,更在中國發明造紙術、印刷術等更廣泛的背景下,為我們呈現了印刷這部《金剛經》的紙張、油墨乃至印刷工序等種種珍貴的歷史資料。英國國家圖書館修復人員歷時近40年(1972—2010),終於使這部破爛不堪的《金剛經》印本恢復至近乎誕生時的模樣。

兩位作者以客觀、冷靜、真摯的筆觸,並配與珍貴的插圖,從人文、歷史的廣闊視角,涵蓋中亞考古、佛教典籍、印刷工藝、文物修復等多領域知識,敘述了這部王玠《金剛經》印本重見天日的完整過程。

尋蹤敦煌古書《金剛經》:世界紀年最早的印本書籍

The Diamond Sutra : The Story of the World"s Earliest Dated Printed Book

作者: [英] 吳芳思 / [英] 馬克·伯納德

出版社: 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

譯者: 袁玉

出版年: 2019-1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國歷史內參 的精彩文章:

「古籍今讀」之宋本《韻語陽秋》
徐蜀:趙洛先生給我的回信

TAG:中國歷史內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