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哲理 > 《蘇軾詩詞文賦一百篇》| 答謝民師書

《蘇軾詩詞文賦一百篇》| 答謝民師書

《蘇軾詩詞文賦一百篇》| 答謝民師書

《蘇軾詩詞文賦一百篇》| 答謝民師書

《蘇軾詩詞文賦一百篇》| 答謝民師書

答謝民師書

軾啟:近奉違①,亟②辱問訊,具審③起居佳勝,感慰深矣!某受性剛簡④,學迂材下⑤,坐廢累年⑥,不敢復齒縉紳⑦;自還海北⑧,見平生親舊,惘然如隔世人。況與左右無一日之雅,而敢求交乎!數賜見臨⑨,傾蓋如故⑩,幸甚過望,不可言也。所示 書教?及詩賦雜文,觀之熟矣。大略如行雲流水,初無定質?,但常行於所當行,常止於所不可不止,文?理自然,姿態橫生。孔子曰:「言之不文,行?而不遠。」又曰:「辭達而已矣。」夫言止於達意,即疑若不文,是大不然。求物之妙,如繫風捕影,能使是物?瞭然於心者,蓋?千萬人而不一遇也,而況能使瞭然於口與手者乎?是之謂辭達。辭至於能達,則文不可勝用?矣。揚雄?好為艱深之辭,以文?淺易之說?,若正言?之,則人人知之矣。此正所謂「雕蟲篆刻」者。其《太玄》《法言》?,皆是類也,而獨悔於賦,何哉?終身雕篆,而獨變其音節,便謂之「經」,可乎?屈原作《離騷經》,蓋《風》《雅》之再變者,雖與日月爭光可也。可以其似賦,而謂之雕蟲乎?使賈誼?見孔子,升堂有餘?矣,而乃以賦鄙之,至與司馬相如?同科。雄之陋如此比者甚眾,可與知者道,難與俗人言也。因論文偶及之耳。歐陽文忠公?言:「文章如精金美玉,市有定價,非人所能以口舌定貴賤也。」紛紛多言,豈能有益於左右,愧悚不已!所須?惠力法雨堂兩字,軾本不善作大字,強作終不佳;又舟中局迫?難寫,未能如教?。然軾方過臨江,當往游焉。或僧有所欲記錄,當為作數句留院中,慰左右念親之意。今日至峽山寺?,少留即去。愈遠,惟萬萬以時?自愛。不宣。

【題解】

本文寫於元豐三年(1100),當時蘇軾謫居瓊州遇赦北還,九月過廣州,擔任推官的謝民師攜詩文登門求教蘇軾。二人情意相投,一見如故。蘇軾離開廣州後,二人仍有書信來往。《答謝民師書》便是其中的一封。文中蘇軾除稱讚謝民師的詩文,還藉此總結了自己多年的創作經驗,闡發了自己文學創作的基本觀點。

【注釋】

①奉違:指與對方告別。奉,敬辭。違,別離。

②亟(qì):屢次。

③具審:完全了解。審,明白。

④受性剛簡:秉性剛直。

⑤學迂材下:學問迂闊,才能低下。

⑥坐廢累年:指被貶多年。

⑦復齒縉紳:再入士大夫之列。

⑧還海北:指蘇軾遇赦,自海南貶所渡海北還。

⑨見臨:來訪。

⑩傾蓋如故:一見如故。

?書教:指書啟、諭告類應用文章。

?質:指文章體式。

?文:文采。

?行:指傳播。

?是物:此物。

?蓋:大概。

?不可勝用:用之不竭。

?揚雄:西漢辭賦家。

?文:遮掩粉飾。

?說:內容。

?正言:直截了當地說。

?《太玄》《法言》均揚雄所著之文。

?賈誼:西漢政論家、辭賦家。

?升堂有餘:指學問造詣已達到登堂入室的境界。

?司馬相如:西漢辭賦家。

?歐陽文忠公:即歐陽修。

?須:同「需」。

?局迫:狹窄。

?如教:如囑託辦。

?峽山寺:即廣慶寺,在今廣東省清遠縣。

?以時:隨時。

【故事】

謝民師,名舉廉,新淦(今江西省新干縣)人,博學精通詩詞文章,遠近跟從他學習的達數百人。謝民師在自己家裡設講席,每天上座講書一段。講完後,學生們各自來請教自己不明白的地方,謝民師有問必答,從來不倦怠。每天置辦時令水果兩盤,講完了,同學們就吃水果茶食,然後退去。

蘇東坡自嶺南回來,謝民師把書及舊作放在袖子里來拜見,蘇東坡看完後,大加稱讚。對謝民師說:「先生的文章,正像上等的黃金,所以看完你的文章要還你十七貫五百黃金。」於是,留下來跟他交談一整天。謝民師著書極多,他的族人摘錄蘇東坡的語句為他的書籍起名為《上金集》,只是著書中的一部分。

【賞析】

此文是蘇軾的一封書信,既是書信就有書信所具備的一般形式,但就在這「一般」的形式中,我們也能感覺到東坡為文才思合一、巧奪天工的自如。

信分三層,一是信的首段,通過簡短的寒暄和對二人初見情誼的回顧,敘寫了自己歷經遭難,一生坎坷和內心深處的創傷哀嘆。「自還海北,見平生親舊,惘然若隔世人,況與左右無一日之雅,而敢求交乎?」讀來令人痛徹心扉,而「數次見臨,傾蓋如故,幸甚過望,不可言也」又彷彿一絲慰藉流過心間。不單安撫著蘇軾,也似乎安撫著我們。「莫愁前路無知己,天下誰人不識君。」大才蘇軾,走到哪裡,仍是蘇軾。

信中第二段是本文的重點,借評點謝民師詩文,蘇軾總結性地概括了自己文學創作的觀點和經驗。信中言道:文章應「如行雲流水,常行於所當行,常止於不可不止,文理自然,姿態橫生」。觀千百年及當今,無論多少流派及文論,就審美的層面而言,此論當屬最上乘之整體性文章美學之論。遵奉這一文章美學觀點,我們讀東坡之詩文,就更能感受到他那渾然一體、自然天成的學識才情。

除此之外,信中還論及了 「揚雄好為艱深之辭,以文淺易之說」的弊陋,反襯出所謂「心達、口達、手達、辭達」的又一文章境界。信中第三段說謝民師所託寫匾之事,報告自己行程,並囑友人保重以表達深情,書信尺牘之式親切自然完整。

《蘇軾詩詞文賦一百篇》| 答謝民師書

RECOMMEND

《蘇軾詩詞文賦一百篇》| 答謝民師書

投稿郵箱:3304331669@qq.com

版權聲明:未經授權,嚴禁轉載,如需轉載,請留言聯繫我們。部分文字圖片來源於網路,如有侵權,請版權人及時聯繫。TEL:028-38166877

更多精彩內容請拿起手機微信關注「眉山東坡文化」~

來源:《蘇軾詩詞文賦一百篇》

編輯:熊莉

審核:周華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TA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