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諸葛亮一生不得不謹慎,也不敢不謹慎,個中無奈和心酸又有誰懂

諸葛亮一生不得不謹慎,也不敢不謹慎,個中無奈和心酸又有誰懂

在任何時代,總有一些人,為了表現自己的標新立異、與眾不同,肆意的任性的毫無根據的扭曲事實,惡意中傷甚至污衊誹謗歷史上的名士先賢,這實在是數祖忘典,讓人無法忍受。誠然,世間沒有完美無缺的人,每個人都有缺點,但如果拿著放大鏡去看待古人的缺點,緊盯著古人的不足之處,進行宣揚和傳播,那豈不是對歷史的侮辱,豈不是對中華文化的誹謗?

近日,有人提出諸葛亮過於謹慎,甚至說害怕功勞被人搶走,所以才不聽從魏延奇襲子午谷的建議,更有人說諸葛亮是個權臣,架空了劉禪,和姦臣曹操差不了多少。每次看到這些言論,內心都感到悲哀,以諸葛亮的人品、行為和道德,竟然有人如此的猜測,真不知道該如何評價,只能說實在是「誅心之論」。當年秦檜給岳飛定下的罪名是莫須有,韓世忠問什麼是「莫須有」,得到的回答是「或許有吧」,要是說猜測人家心裡「也許想過怎麼樣」而定罪,那麼世間就不會存在忠臣良將,恐怕連堯舜禹湯這樣的大德大賢也會是罪惡滔天的。論跡不論心,論心世上無好人。

諸葛一生唯謹慎,事實上,他不得不謹慎,他也不敢不謹慎。諸葛亮小時候父親就去世了,他是跟隨叔父和哥哥長大的,在那個亂世,他一個書生能做的也只能是動腦子和寫文章,為了避開戰爭,諸葛亮來到了荊州南陽,一邊耕種一邊學習。他不是曹操這個官二代,更不是孫權這個世襲王侯,不像他們可以隨意的折騰。他只能一點一點的積累,對於他來說,生活中容不得半點錯誤,如果走錯一步,就可能面臨性命之憂。

水鏡先生司馬徽給諸葛亮起號「卧龍」,荊州就那麼點地,荊州牧劉表自然聽說過諸葛亮,曾請他出山,可諸葛亮分析形勢,覺得劉表不是明主,所以沒去,事實證明,劉表父子在曹操鐵蹄之下不堪一擊。劉備客居荊州,寄人籬下,除了關羽、張飛,要兵沒兵,要地盤沒地盤,只有一個所謂的「劉皇叔」的名聲,在這種情況下,諸葛亮跟隨了劉備。一來劉備為劉氏宗族,二來劉備仁名遠博,三來劉備志在恢復漢室。恰恰因為目標和價值觀一致,諸葛亮才會扶保劉備。說實在的,諸葛亮為名嗎?為利嗎?為官嗎?當時曹操剛剛統一北方,卧龍先生諸葛亮要去了,曹操也必然會以上賓之禮相待。東吳孫權也是野心勃勃,諸葛瑾還在那兒打工,諸葛亮要是去了,最不濟也會和他哥哥一樣身居高位。然而,諸葛亮卻是選擇了一無所有的劉備。

劉備從一無所有到成都稱帝只用了十二年,請問誰的功勞最大?無疑是諸葛亮。然而年輕的諸葛亮還是阻擋不了劉備伐東吳的決心,夷陵之戰被陸遜放了一把大火,蜀漢軍隊被燒的七零八落,從此蜀漢的勢力變的更加弱小。諸葛亮在永安被劉備託孤,可是他留給諸葛亮的是一個什麼樣的爛攤子!北方曹魏,東方孫權,南方蠻夷,哪一個是好對付的對手!內部亂七八糟,江州派、荊州派、益州派彼此之間明爭暗鬥!蜀漢兵源短缺,物價上漲,經濟和軍事遭遇空前的危機!最無奈的是劉禪那個扶不起的阿斗,天天吃喝玩樂倒也罷了,還動不動就給諸葛亮掣一下肘!

為了恢復漢室,為了報答劉備知遇之恩,更為了實現自己的理想,諸葛亮一直都在北伐,無時無刻不在準備著北伐。也許有人會說諸葛亮窮兵黷武,然而豈不聞兵法上講最好的防守就是進攻,事實上,以當時的天下格局,又怎麼可能做的了純粹的防守。曹丕也好,司馬懿也罷,甚至東吳的孫權,他們也是在思考著怎麼樣能拿下蜀漢,曹丕就曾經多次派兵攻打漢中,企圖滅掉蜀國。孫權虎視眈眈,也不止一次和曹丕私下勾結,商量如何劃分蜀國地盤。

在這種充滿內憂外患的形勢下,諸葛亮怎麼可以不謹慎,怎麼可以不面面俱到,蜀國真的經不起一次失敗,哪怕是一次小小的失敗都可能使整個國家陷入災難。猛一看魏延奇襲子午谷的建議好像不錯,然而千里奔騎,人家怎麼可能不知道,又怎麼可能不防禦,難不成可以天真的以為曹丕的智商和劉禪一樣,被鄧艾一千部隊就可以滅了國!至於說諸葛亮專權,他要是不把權力抓到手上,那麼給誰?劉禪嗎,那個傻子憑什麼跟曹丕斗?光內部那些派系矛盾估計他都理不清!再說諸葛亮給自己的定位一直是丞相,上書《出師表》,自我降罪和懲罰,這些可不是那個加了九錫的曹操能辦到的。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真的是鞠躬盡瘁,死而後已。可以說諸葛亮雖然身居高位,可他沒有享受過一天,更沒有過一天清閑!這樣的忠臣典範,這樣的人傑楷模,我們有什麼理由,甚至有什麼資格去說他的不是呢?請尊重一下古人,更請尊重一下歷史,停止誹謗他們,停止污衊他們,而是要宣揚他們,讓更多的人知道他們的品德,這才是對中華文化最好的繼承。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文史學生仵三源 的精彩文章:

宦官也有後人,太尉也能用錢買,淺談曹操的身世
同樣是託孤大臣,諸葛亮極力北伐,李嚴卻為何百般阻撓?

TAG:文史學生仵三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