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天下 > 如果沒有這一個黑人,很難說有金庸

如果沒有這一個黑人,很難說有金庸

「努力播種就一定會有收穫」,對於東晉會稽王司馬昱而言,只不過是一碗雞湯。他本來才情滿滿,說過「會心處不必在遠,翳然林木便自有濠、濮間想也,覺鳥獸禽魚自來親人」這樣的金句,讓一千多年後的皇阿瑪乾隆佩服得不行。但他的遺憾,就是生了五個兒子統統早亡之後,從此不見兒子來報到了。

時代不同了,男女都一樣。但司馬昱的時代,沒有兒子就意味著沒有接班人。他廣納姬妾,希望廣種薄收,但整整十年都居然不見一個兒子。所謂病急亂投醫,他覺得自己已經足夠拚命,那麼不生兒子就不能再以科學來解釋,只能求助玄學了。

他找看相的而不是婦科大夫來檢查姬妾,看完了之後術士搖頭,說要生兒子都辦不到。既然來都來了,就繼續接著看家裡的侍女奴婢,希望能有意外發現。輪到一個織坊小侍女時,術士宣布:就是她——她指定能生兒子。

關於這名叫李陵容的小侍女,多種歷史文獻不約而同地齊聲記載:黑。

《晉書》上說她「形長而色黑」,《資治通鑒》說她「黑而長」,《續晉陽秋》說她「形長色黑」……就因為黑得與眾不同,同伴們都叫她「崑崙」。也就是說,早在東晉時期,崑崙就已經是黑人的指稱。這個崑崙並非指西北方向的昆崙山,而是南轅北轍的東南亞熱帶——那裡來的人皮膚黑。教授李文實認為,崑崙本身是一個譯名,原僅指山脈,後泛指中印半島及南洋諸島地區。其語源出自今阿爾泰語系,故凡言黑均謂崑崙,如崑崙國,崑崙奴。

在以白為美的東晉,要妻妾成群的司馬昱去寵幸一個卑微下等小黑女,也算難為他。但生兒子的大局為重,司馬昱最終克服了心理壓力,「帝以大計,召之侍寢。」不知是玄學顯靈、還是司馬昱自己的心理暗示起了作用,反正三年內李陵容就生了兩個兒子。後來司馬昱成了簡文帝,李陵容也母憑子貴當上了皇太后。

因為李陵容的出身不可考,所以誰也不知道她究竟只是天生膚色偏深呢、還是本身就是來自異域的崑崙黑女。如果是後者,那她就是中國歷史上唯一一位貨真價實的黑人皇太后。

東晉之後是宋齊梁陳的南朝,此時豪門大戶中已有黑人奴隸,稱為崑崙奴。《資治通鑒·宋紀》記載,宋孝武帝劉駿「寵一崑崙奴」,對手下不滿意的時候就讓他拿著棍棒毆打大臣,自尚書令柳元景以下沒有誰能倖免。

其實從公元3世紀開始,如今的印尼、馬來半島一帶就已經是亞洲最大的奴隸市場,販賣的黑奴多有流向中國的。這種東南亞黑人屬於尼格利陀人種,與非洲撒哈拉沙漠以南的尼格羅種黑人不同。他們普遍身材矮小,成年男性平均身高在1米5左右,跟身材高大威猛的非洲黑人一比,差別一目了然。

到了盛唐時期,崑崙奴完全成了長安的標誌性風景線,跟新羅婢女一樣幾乎是豪門大宅的標配。雖然大部分崑崙奴都是矮小而性情和善的亞裔,但也有個別身材偉岸的非裔,這是被阿拉伯人拐賣來長安的。在《長安十二時辰》里,地下城城主、崑崙奴葛老的身板一看就不是亞洲人。

作為當代武俠小說宗師,金庸認為中國最早的武俠小說來自於唐人傳奇,比如裴鍘這一篇《崑崙奴》。小說主角是一名叫做「磨勒」的崑崙奴,他在崔生家裡服務。崔生去看望患病的權臣,一名身穿紅硝衣的美貌侍女臨別送他出門時伸出三個手指、連續翻了三掌,又指了指胸前的小鏡子,說「記住」。

崔生回家就患上了單相思,茶飯不思形銷骨立。磨勒問明原因,聽崔生說他猜不透紅硝女的暗示,不禁笑道:「這有何難?三個手指是說權臣家有十院歌姬,她是第三院的;反掌三次,代表十五;鏡子是說十五月圓如鏡,期待相會。」

崑崙奴破謎這個梗,後來被吳承恩化用到了《西遊記》中的孫悟空拜師身上。總之十五那晚,磨勒先背著崔生飛過權臣家的十多重院牆,與紅硝女相會;等兩人決意雙宿雙飛時,他又背著兩人飛過十多重院牆出來。

不管磨勒身高一米五還是一米九,背著人還能翻牆,他的輕功一定給了後來的金庸不少啟發。權臣派了五十名士兵要抓磨勒,磨勒手持匕首飛出高牆,箭矢如雨之下毫髮無損,頃刻間不知去向。十多年之後,據說有人發現他在洛陽集市賣葯,而面貌還跟從前沒什麼差別。

於是鄭振鐸在《中國文學史》中說:「《崑崙奴》一作,也甚可注意……這可見唐系國內,所含納的人種是極為複雜的,又其和世界各地的交通,也是極為通暢廣大的。」

小說中崑崙奴是輕功蓋世的武林高手,現實中崑崙奴也不容小覷。公元684年,唐朝的廣州行政長官都督路元睿,就是被一群崑崙奴直接KO掉的。

唐朝時,廣州的對外貿易已經極其發達,而貿易就難免牽涉到收稅。如果是清官,就按正常規矩收;如果是貪官——不亂收稅、不收重稅都不配叫貪官。而路元睿,很遺憾並不是清官。

他不可能親自去船上收稅,都是手下馬仔去干。現在有一艘不懂潛規則的外國船來了,手下按慣例去盤剝,外國船一算要虧,於是決定告官。向誰告發申冤呢?裁判員路元睿。

胸有成竹的路元睿一聽,馬上吩咐來人啊,拿大枷來,給這些不守法納稅的奸商們戴上。

平時都是這麼操作的,這天卻出了大事。司馬光《通鑒》記載,「群胡怒,有崑崙袖劍直登聽事。」不但路元睿當場被宰掉,就連身邊的十餘名文職和保安也被殺死。然後黑人們全身而退,「登舟入海,追之不及。」

如此剽悍的崑崙奴,並不是主流。由於出生於海島地帶,崑崙奴幾乎個個水性精熟。《太平廣記》上說,唐代宰相李德裕的珍寶不慎落入深水,全靠崑崙奴潛水才打撈上岸。本來是難得的職業技能,結果卻成了無良人士娛樂消遣的項目:你不是水性好嗎?我就專門把玉劍丟下海,你給老子下去找——找得到大家圖一樂,找不到就別起來。

唐朝衰敗之後,崑崙奴沒有盛唐時普遍了,但依然長期存在直到明朝。「崑崙」也一直被用作「黑」的代稱,例如宋朝沈括的《夢溪筆談》里就描述中毒後的反應,「舉體黑如崑崙,自謂必死。」

為什麼明朝之後崑崙奴逐漸消失了?一是因為明朝頒布禁海令,禁絕對外貿易包括奴隸在內;二是因為此時歐洲殖民者已經來到東南亞殖民,他們在當地建立種植園,強迫當地人為其提供農產品。這樣一來,自古即存的奴隸貿易就漸漸讓位於殖民種植業。曾經被販賣漂洋過海的當地黑人,成了歐洲人種植園中的勞工——然而一樣是被奴役。

從崑崙奴進入中國開始,國人對其的總體認知通常是溫和、忠誠而靠譜的正面形象,但有時也難免夾雜一些對異族的偏見。例如《大明宮詞》里,太平公主所見的崑崙奴就是一副黑又硬的猙獰模樣。

五六百年後國門重新打開,一度宣傳亞非拉大團結友誼遍天下,所以此時的黑人,在國人的心目中往往是熱情淳樸、能歌善舞。直到改革開放之後,越來越多的黑人進入中國,認知才開始重新起了變化。既有認為他們友善親和的,也有覺得他們懶惰不善的。黑人眾多的地方,也難免產生更多的話題。

無論何時,交流和溝通總是伴隨著爭議的。但不管怎樣,今天在中國的黑人,早已沒有一個崑崙奴。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談資有營養 的精彩文章:

李必:我比李白強

TAG:談資有營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