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晚清第一巧匠,外國技術封鎖,靠一張圖造出中國第一台蒸汽機

晚清第一巧匠,外國技術封鎖,靠一張圖造出中國第一台蒸汽機

清朝末年,由於封建統治者繼續執行閉關鎖國的政策,所以導致中國在各方面都落後世界一大截。當西方的堅船利炮打入中國後,清王朝的封建統治者才慌了神。而也正是在此時,中國近代才出現了第一批「睜眼看世界」的人。他們認為論學應以「經世致用」為宗旨,主張變法圖強,向西方學習先進的科學技術。魏源是這批知識分子的代表,而徐壽則是第一個將科學引入中國的人。

徐壽於嘉慶二十三年出生在江蘇無錫縣社崗里,祖輩以務農為生,到他父親徐文標這一代時才出現了第一個讀書人。但徐壽的父親英年早逝,在26歲時便撒手歸天,徐壽和兩個妹妹由母親含辛茹苦的撫養長大。在徐壽17歲時,母親去世,他也已經娶妻生子。雖然他也曾應童子試,但因感覺無用,所以選擇了放棄。為了養家糊口,徐壽一邊務農,一邊經商,但並未放棄對知識的追求。

當時正值鴉片戰爭前夕,社會矛盾日益激化。徐壽感覺八股文已經脫離社會實際,於是便轉向經世致用之學,只學他認為有用的東西。他不僅研讀《春秋》、《漢書》、《水經注》等歷史、地理著作,而且還學習數學、天文曆法、音律、醫學、礦學等知識。除了中國歷代的科技著作外,明末清初翻譯過來的外國科技著作他也仔細拜讀。因為他的家鄉有許多的能工巧匠,所以他也養成了工藝製作的好習慣,這也為他後來搞科技發明打下了基礎。

後來徐壽與他的同鄉華蘅芳結識,二人成為了科學之路上共同扶持的摯友。1853年,他們結伴到上海探求新的知識,並從李善蘭處學得西方近代物理、動植物、礦物學等專業知識。學成返鄉後,二人便開始搞起了科學發明。鴉片戰爭失敗後,以曾國藩、李鴻章為首的洋務派決定在清朝進行變法維新,向西方列強學習。除了購買購買洋槍洋炮、兵艦戰船外,還學習西方開設工廠。但是這些洋人的東西,守舊的清政府官僚看不懂怎麼辦?於是李鴻章建議,除了八股取士外,朝廷還應該培養一些工藝技術人才。而徐壽也正是在這個時候進入了洋務派的視野。

1862年,徐壽和華蘅芳進入了曾國藩創辦的安慶內軍械所擔任技術顧問。當時洋人的艦船在中國內河橫衝直撞,十分囂張。清政府派人向他們學習造船技術,他們卻進行技術封鎖。徐壽和華蘅芳十分憤慨,決定自己研製蒸汽機。當時他手中什麼資料都沒有,僅有一張《博物新編》上蒸汽機的概圖。徐壽就是憑這張圖,再加上在外國小輪船邊蹲守了一天,就研製出了中國第一台蒸汽機。此次研製蒸汽機他僅用了三個月時間,而蒸汽機的性能便與當時世界上最先進的複式蒸汽機相差無幾。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送歷史個救生圈 的精彩文章:

杜月笙有一愛好,張嘯林和黃金榮都看不上,最後卻救了他一命
皇太極為何要將後金改為大清?三種說法,你更贊同哪一種?

TAG:送歷史個救生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