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神秘瓷釉,獨特地理,特殊匣缽,燒出秘色瓷,專家卻說:復原不了

神秘瓷釉,獨特地理,特殊匣缽,燒出秘色瓷,專家卻說:復原不了

在我國歷史上,瓷器的種類數不勝數,除了我們最熟悉的青花瓷之外,還有黑瓷、白瓷、青瓷,釉里紅和各種彩瓷等等,但是最神秘的就要數秘色瓷。

(本文所有圖片,全部來自網路,感謝原作者,如侵犯您的權利,請聯繫本號作者刪除。圖片與內容無關,請勿對號入座)

秘色瓷的神秘,讓人們一直都懷疑它的存在,直到在法門寺地宮發現秘色瓷器,才破解了這一千古謎團。不過讓專家們感到遺憾的是,因為秘色瓷的三個秘密,讓我們現在已經仿製不出來了,究竟是什麼秘密呢?下面小編就來給您從頭揭秘。

1987年4月,在陝西省寶雞市扶風縣的法門寺,工人們正緊鑼密鼓的修繕法門寺佛塔時,竟然意外的挖到了法門寺的地宮入口,由此打開了一座震驚世界「寶庫」……

專家們在清理法門寺地宮時,首先發現了一塊碩大的物賬碑,上面記載了地宮內所存放物品的名稱和數量。其中最讓專家們感到驚喜的,則是在西北角的一個木匣子中,找到了13件保存完好的瓷器,它們晶瑩剔透,光潤如玉。

專家們從未見過如此精美的瓷器,後來對照物賬碑上的記載,才知道這13件瓷器竟然是秘色瓷,一種只見文獻記載,而不曾有實物的神秘瓷器。秘色瓷的發現,在學界引起了熱烈的討論,同時也改寫了秘色瓷最早是五代時期燒制的錯誤學說。

據史料記載,秘色瓷是皇家的供奉之物,普通百姓連看的權利都沒有。秘色瓷的燒制也是嚴格保密的,尤其是獨特的釉料配方和燒制方式,都從不向外人透露,因此也就造成秘色瓷在唐代之後便基本絕跡了。

好在法門寺地宮出土了秘色瓷,一方面肯定了秘色瓷的存在,另一方面也為專家們提供了線索,根據它獨特的顏色和質地,專家們順藤摸瓜,最終在上林湖找到了燒制秘色瓷的窯址。

上林湖位於浙江慈溪市,不僅是中國瓷器的發祥地,同時也是唐宋時期越窯的生產中心。從2015年考古發掘來看,上林湖越窯遺址保存完好,全面的展現了越窯的興起,發展,繁盛和衰落。而其中最有價值的,還是後司嶴窯址,因為專家們確定,法門寺的秘色瓷就出自這裡。

專家們在後司嶴窯址的發掘過程中,出土了大量晚唐及五代時期的秘色瓷碎片,同時也發現了秘色瓷的三個秘密:

第一:神秘的釉色配方。

在沒有出土秘色瓷之前,人們對秘色瓷的顏色只是停留在一句詩中,「九秋風露越窯開,奪得千峰翠色來」(唐陸龜蒙《秘色越器》)。而法門寺的秘色瓷,色如山巒之翠,釉如玉石之潤,完全符合詩詞的描述。

在後司嶴窯址中,專家們還發現秘色瓷有碧綠和青綠,並通過現代科技的鑒定,發現秘色瓷的釉色配方中含有草木灰,或許古人就是利用草木灰呈鹼性的特點,然後燒制出了「千峰翠色」的秘色瓷。

第二:獨特的地理環境。

從史料記載,上林湖制瓷的歷史最早可以追溯到戰國時期,在東漢後期得到迅猛發展,並在唐代達到鼎盛。由此可見,上林湖有著2000多年的制瓷歷史,也說明了這裡有著得天獨厚的地理環境。

從考古和地質勘測來看,上林湖一帶自然資源豐富,不僅草木豐盛,為制瓷提供了源源不斷的燃料,而且極其豐富的瓷礦石儲藏,也為瓷器的生產帶來了取之不盡的原料。另外,上林湖水利交通發達,促進了瓷器貿易的發展。如此種種,都為越窯瓷器的大爆發,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第三:特殊的瓷匣。

專家們在後司嶴窯址的考古發現中,除了出土秘色瓷之外,還找到了大量的匣缽,也叫做瓷匣,即一種特殊的瓷器燒制工具,用於將素胎放入其中進行封閉或半封閉,然後再整體放入窯爐中燒制,說的直白一點就是先套上一個瓷殼。

因為在瓷器的燒制過程中,最關鍵的是要受熱均勻。使用瓷匣之後,每個瓷器都在一個單獨且相對密封的環境下完成燒制,這樣受熱就會更加均勻,還避免了瓷器之間的粘連,從而提高瓷器的良品率。

讓專家們感到意外的是,在秘色瓷的燒制過程中,古人還使用了一種特殊的匣缽,它完全是全用純瓷土燒制的瓷匣,而非普通的粗泥瓷匣。同時在燒制的過程中,瓷匣也是完全封閉的,或許就是利用燒制後形成的還原氣體,在密閉環境下與瓷釉之間發生反應,從而得到了這種神秘的青色。

專家們結合以上的幾點發現,在經過一番深入的研究和討論之後,還是感到十分遺憾。從現有的情況來看,我們已經無法仿製出秘色瓷了,因為環境和氣候都達不到要求,而且唐代的寶貴磁泥,現代已經沒有了。

如今的上林湖已鮮有制瓷的了,專家們通過對最近幾百年的氣候進行研究,發現上林湖地區的濕度明顯降低了,而且現在瓷泥已經不是當年最好的瓷泥,最最緊要的是,現代已經沒有了那種高超的燒制秘色瓷的技術。但恰恰正是這些看似無關緊要的東西,卻最終能決定越窯和秘色瓷的命運。

神秘的秘色瓷,或許只是在特定的時間,特定的技術,特定的窯口,特定的原料,才能出現的特定的秘色瓷。我們如今想復原秘色瓷的話,條件已經不允許了,正因如此,才讓僅存至今的秘色瓷顯得尤為珍貴,其實小編覺得這樣也甚好,因為好東西一多就泛濫,泛濫之後也就失去價值和意義,所以還是保持物以稀為貴的原則吧。

文瀾海潤工作室主編文秀才,本文撰寫:特約歷史撰稿人:劉立江的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歷史大解密 的精彩文章:

大同北魏墓被盜嚴重,但墓中有樣「詭異」的寶貝卻揭示墓主身份
這錢長得「丑」,它的主人名聲「臭」,它為何能成為鎮館之寶

TAG:歷史大解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