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育兒 > 無法忍受孩子哭鬧的背後,真正無法忍受的其實是……

無法忍受孩子哭鬧的背後,真正無法忍受的其實是……

無法忍受孩子哭鬧的背後,真正無法忍受的其實是……

小藝的女兒馬上就要四歲了,近段時間,孩子動不動就亂扔東西,扔完讓小藝幫忙撿。很多時候,小藝看得出來,女兒是故意的,她也就不幫忙撿,要求女兒自己的事自己做,每到這時,女兒就會大哭大鬧,結果可想而知,一件小事最後演變成母女大戰。小藝覺得這樣每天與女兒處於鬥爭狀態很累心勞神,她問我該怎麼做才能化解與女兒的矛盾。

因為對小藝比較了解,我沒有直接分析孩子亂丟東西這一行為背後的心理需求,而是問她:「當你向我講述這些的時候,你內在的感覺是什麼?」她說自己感到很深的無力感,而且很矛盾。

一方面她希望女兒能夠有好的自理能力,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都能做好,有需要的時候能夠清晰地用語言表達自己的需要,而不是動不動哭鬧。另一方面她又努力說服自己去理解孩子,看看孩子哭鬧背後是不是有什麼情緒或需要。

所以即使她有時候對孩子的哭鬧覺得很心煩,她也會耐著性子去哄孩子。但她越是努力去理解孩子,支持孩子,孩子的獨立性越差。

女兒不僅持續地故意扔東西讓她撿,每次出門,還會纏著要她抱,如果她越拒絕,女兒又會哭鬧,或是像樹懶一樣死死地抱著她,這更加深了她的無助與矛盾。

她開始反思是不是女兒的成長中她沒有給予足夠的支持,導致孩子安全感不足,才會這麼無理取鬧,但她也很害怕自己一味滿足女兒的要求後,女兒產生習慣性依賴,被嬌縱得無法無天。

這樣的矛盾心情,很多媽媽在對待孩子的問題時都會有,尤其現在關於兒童行為和兒童心理的資訊那麼多,當孩子出現行為問題時,媽媽們第一時間都會與小藝一樣,先努力去理解孩子行為背後的需求,有時候孩子被理解了,行為就做出了改變,但也有很多時候,媽媽試著去理解孩子,孩子也會像小藝的女兒一樣,越來越驕縱,這時媽媽就會像小藝一樣矛盾。

我問小藝這些反應是不是讓她患得患失,每當她想靠近一點,更多的理解一點女兒的時候,內心的害怕就會出來,就會有聲音提醒她:你這樣會把孩子寵壞!於是她會狠心拒絕女兒,而這時,內心的擔憂又會浮現,她害怕自己的狠心會給女兒留下心理陰影,這一切讓她的情緒起伏特別嚴重。

小藝告訴我確實是這樣,因為內心太煎熬,同時也不想讓女兒受傷,每次她都會在吼女兒時,暫時離開,去另一個房間冷靜冷靜,或是把女兒丟給老公,這樣她自己的情緒也能更快平復下來。

但情緒平復後,她的內疚和自責又更深,她覺得自己傷害了孩子,每次自責之後,她也會主動去陪伴孩子,努力想滿足孩子來修復因為吼叫被破壞的關係。而這時,女兒也會丟下一切,向她撲過來。

看著女兒毫無戒心的依戀她,這又加深了她的自責。為了不傷害女兒,她向老公提出,讓老公多參與帶孩子,自己與孩子距離遠一點。她告訴家人自己一個人對孩子嚴厲就可以了,其他人不能凶孩子。

我問小藝有沒有看到自己在做出這個決定時所做的犧牲?

「我有犧牲嗎?我感覺不到啊!」小藝疑惑地說。

我告訴她,當她發現自己給女兒帶來傷害後,寧願把她推遠一點,讓她不要被自己的情緒風暴席捲,這就是犧牲。因為在這個推遠行為的背後,她只看到了因為她情緒爆發而傷心的女兒,沒有看到受傷、自責的自己。

小藝沉吟了一會,說她覺得自己沒有受傷,不需要安撫,只要女兒能開心,她就開心。

「所以你已經習慣自己一個人默默地消化所有的情緒,只要不傷害別人,自己多付出一點也沒關係?」我問。

剛開始小藝覺得自己不在意,沉吟了好一會,她告訴我,自己不是不在意,而是如果在意,內心會非常不舒服,會把矛頭指向老公,責怪老公為什麼看不到自己的付出,孩子的問題就很容易上升為家庭矛盾。

我鼓勵她在這份不舒服的感覺中多沉浸一會,看看這份不舒服的背後究竟是什麼。原本一直在抱怨老公不作為的小藝突然開始跟我說起她的原生家庭來,她說她和媽媽的關係也不是太好。因為她是家裡最小的,又是女孩,媽媽對她的態度一直較為冷漠,還動不動罵她打她,媽媽所有的關心與愛護都給了哥哥。

直到現在,媽媽對她依然諸多抱怨,會動不動指責她,她做過很多努力,不管是學習還是生活,都希望自己能表現好一點,換取媽媽的支持和肯定,甚至只是一句簡單的表揚也好,但不管她怎麼努力,媽媽對她永遠冷冰冰的,總是各種指責與抱怨,她從來沒有真正感到過媽媽是愛自己的。

即使她很傷心,很失落,每次傷心之後,還是努力會用各種方法努力去靠近媽媽,希望有一天媽媽能夠看到自己,給予自己一份鼓勵與支持。

我問她有沒有看到她和媽媽的相處模式在自己和女兒身上重複著。小時候的她,被媽媽用打罵吼叫等方式推開,現在的她也用大吼大叫的方式把女兒推開。

她用這樣冷漠的方式把女兒推遠,並不是不愛女兒,而是不知道怎麼去愛,不知道要怎麼經營和女兒的關係。因為從小到大,她大腦中熟悉的母女相處模式就是冷漠的,被拒絕的,她沒有感受過溫柔的母女相處模式,她不知道該如何與女兒相處。

同時,因為她內心對自己母親無法靠近的失落、難過和傷心從來沒有被真正地看到過,一旦她靠女兒近一點時,這個自我就會痛苦地叫囂,壓抑在潛意識這的深深痛苦促使她行動,必須要做出一些破壞性的動作去毀壞她與女兒的親密,讓女兒離她遠一點。

聽了我的分析,小藝困惑地問我,她是不是應該先去處理與媽媽的關係?

我告訴她,是的,她需要先處理與媽媽的關係,但這個處理不是她努力再想辦法讓媽媽接納自己,而是接受現狀,接受媽媽與她的關係就是這樣,她沒有辦法去改變媽媽的想法。

在此基礎上,再來反思她與女兒的關係。女兒也像曾經的她一樣,內心無比希望靠近媽媽,所以她在不斷地用各種方法試探。只要媽媽給她一點點回應,她就會緊抱著不放手,不是孩子被寵壞,不是孩子太驕縱,而是因為媽媽的回應對孩子來說太重要。

也因為媽媽的回應對女兒太重要,一旦女兒的要求被拒絕,或是媽媽突然發脾氣,女兒會感到自己又一次被媽媽推遠,大哭大鬧的背後,更多的是女兒無法靠近媽媽的傷心!

小藝說她明白了女兒的需要,但她還是有一些生氣,生氣女兒只會粘著自己,我說:「你真正生氣的是自己吧!看女兒這麼粘你,你就像看到了從小到大,甚至直到現在都依然在努力的你,拚命用各種方式去靠近媽媽。」

「我知道了,我應該主動靠近她,不再把她推開。她所做的這一切不是她的能力達不到,而是她真的需要我!」小藝恍然大悟道。

我點點頭。告訴小藝當她處理好自己的內在,不再是一個孩子,而是一個媽媽時,她就會知道如何與女兒相處,既給予足夠的陪伴,又幫助孩子建立良好的規則,共同享受母女相處的時光。

很多時候,如果孩子的某個問題總是讓你感到無比痛苦,內心備受煎熬,原因常常不是因為你沒有努力了解孩子,而是因為我們內心深處那些沉睡已久的記憶被喚醒。

我們在孩子身上看到了內心深處那些沒有被滿足的依附需求,那些曾經被父母指責、謾罵、批評、拋棄時的無助、恐懼與絕望,突然蘇醒過來,那些被壓抑在潛意識深處的憤怒、害怕、羞愧、傷心與無助瞬間喚醒,如狂風暴雨一般吞沒了所有的理智,這份記憶實在太過痛苦,為了不讓自己感受到痛苦,我們會忍不住對孩子發脾氣,莫名其妙地對他吼叫,用這樣的方式把孩子推開,也把內心那個受傷的自己推開。

這樣的狂風暴雨讓孩子驚恐不安,他感到內心與媽媽的距離越來越遠,為了保持他與媽媽的情感連結,確認媽媽還愛自己,在風暴過後,孩子會第一時間撲向媽媽,會再次用一些行為確認他和媽媽的關係。

這樣的反應模式既讓孩子壓力倍增,也讓媽媽更加焦躁,下一次的情感風暴就會以更快的速度降臨。

所以,當孩子的某個行為引發我們強烈不適的時候,我們需要知道:我們從小維持到大的內在處理模式又開始出狀況了。

這時,比努力學習育兒知識更重要的是:把目光拉回到自身,去看到自己的行為模式,看到自己內在的需求,讓自己的情緒一點點被處理,這樣我們才能真正把自己放在「媽媽」的位置上。

如果看不到自己的內在需求,我們內在那些沒有被處理的依附需求就會不斷跳出來,讓我們一不小心就情緒崩潰。甚至我們會一不小心就在孩子身上重複我們自己的那些痛苦經歷。

所以,想要順利地與孩子溝通,想要培養身心健康的孩子,為人父母要先回到自己的內在,看到自己情緒背後的需求,自己被接納之後,我們才更有能力去接納孩子,與孩子建立健康的依戀關係。

做好父母,從接納自己開始的!

——END——

特別聲明:本文為60分媽媽月華原創,如需轉載,請聯繫「60分媽媽月華」

如未經授權轉載,將舉報,並追究法律責任!

【60分媽媽月華】暢銷育兒書作者,國家級兒童心理諮詢師,著有《別等孩子長大了才後悔你現在做得太多》。專註寶寶的吃喝拉撒,生長發育,學習力培養及身心成長,也關注媽媽的心靈成長,健康的母嬰關係才能培養出更加傑出的寶寶。如果你想孩子身心靈都能更健康,關注我都可以找到答案哦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TA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