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 > 新·月競賽 人類登月50年

新·月競賽 人類登月50年

月球基地構想圖。

1969年7月16日,美國發射了載人登月的阿波羅11號飛船,率先跨越了人類歷史上的「一大步」。五十年彈指一揮間,隨著人類對太空探索的一步步深入,太空經濟也逐漸進入了人們的視野,一個以採礦、旅遊和科學研究為基礎的月球經濟,將是人類在地球以外征途中的重要中途站。

文|Adam Mann 編譯|曉菲 編輯|星煮

「這是個人的一小步,卻是人類的一大步」。1969年7月20日,宇航員尼爾·阿姆斯特朗踩在月球的土地上說出了這句激動人心的話語,成為首位完成登月壯舉的人。他搭乘的是阿波羅11號宇宙飛船,同行的還有另外兩位宇航員邁克爾·科林斯和巴茲·奧爾德林。五十年彈指一揮間,隨著人類對太空探索的一步步深入,太空經濟也逐漸進入了人們的視野,一個以採礦、旅遊和科學研究為基礎的月球經濟,將是人類在地球以外征途中的重要中途站。

回到20世紀60年代,人類走出地球邁向宇宙看上去只是個時間問題。儘管這個時間比很多人預想的要長,但現在也許很快即將到來。

今天大概有6個國家政府,以及一些私營企業,都在計劃著不久的未來進行月球任務,衝突也因此可能一觸即發。

早在1967年,美國、英國和蘇聯簽署了《外層空間條約》,截至今天已經有107個國家加入,條約規定太空探索必須和平進行並造福所有國家。條約規定沒有人能在天體上提出主權據為己有,但也留下了一個漏洞:兩個不干涉條款。要求所有締約國避免損害他國的探測器或者站點,比方說降落在它的附近或者上面。聽起來似乎合情合理,但卻為國家或者私人實體提供了空間,想壟斷一個理想地點只要搶先在那裡登陸就可以了。

哈佛大學天體物理學家馬丁·埃爾維斯在2016年發表於《空間政策》期刊的論文中指出,如果有國家或實體試圖這樣做,就可能引發月球爭奪戰,類似19世紀80年代發現剛果的礦產資源後對非洲的爭奪。

果不其然,各國計劃在未來幾年內進行的好幾項任務計劃針對的都是同一個區域。印度計劃在7月發射的Chandrayaan-2任務,目標是月球極地;中國國家航天局說接下來3個探測器也會前往月球極地;俄羅斯航天局的Luna-Glob項目,計劃將於2021年在月球南極博古斯瓦夫斯基環形山(Boguslawsky crater)附近登陸;2021年日本也打算髮射無人月球探測器SLIM;特朗普對美國航天局提出要求說,要在2024年之前再次將人類送上月球表面。美國航天局局長吉姆·布里登斯坦表示宇航員將前往月球南極等前人尚未踏足的地方;歐洲航天局和一些私營機構也在計劃月球探測。

今年5月,亞馬遜首席執行官傑夫·貝索斯所創建的航空公司藍色起源(Blue Origin),公布了月球著陸器Blue Moon,並表示準備在五年內進行載人任務。鮑勃·理查茲創立的月球快遞(Moon Express)公司,目標是在2021年降落在月球南極,希望在月球上開採有經濟價值的自然資源。他說其中一個動力就是最先到達哪裡,然後享有不干涉權利。

今年5月,亞馬遜首席執行官傑夫·貝索斯所創建的航空公司藍色起源(Blue Origin),公布了月球著陸器Blue Moon。

太空石油

月球上有很多自然資源,被認為會像地球上的石油一樣,帶來豐厚的經濟回報。可以作為核聚變原料的氦-3在月球表面的風化層頂部儲量豐富。

月球房地產開發潛力很大,那裡的土地總面積大概跟非洲相當,而資源分布很不均勻。能被用作月球房產建材的鐵和鈦金屬,集中在月球表面的幾個區域。而且月球資源並不局限於採礦,某些特殊地形也是資源,比如說特定的環形山坑,能為宇航員提供輻射防護。又比如自然屏蔽了地球無線電信號干擾的月球背面,很適合放置望遠鏡進行天文觀測。短期內最理想的資源是水,宇航員不僅可以飲用,還能把它分解作為火箭燃料。因此水也被稱為太空石油。

月球上的鐵濃度。

月球表面的釷濃度。釷是一种放射性金屬元素,是潛在的核燃料。

最有希望提取到水的地點是月球南北極的「永晝峰」(Peaks of Eternal Light),那是小行星撞擊坑邊緣形成的獨特地貌,太陽幾乎一直照在這些山峰上,幾乎能為太陽能電池板提供恆定能源。宇航員可以在那裡建立基地,方便地從撞擊坑的底部提取到水,因為那些區域很少被陽光照射,為冰的形成提供了條件。

南北極大概各有6個這樣的永晝峰,每個山峰大概幾百平方米大,因為相對稀缺,因此不干涉原則很可能成為各國主張領土的利器。

倫敦大學研究月球資源的行星科學家伊恩·克勞福德指出,因為永晝峰太小了,後來者登陸時很難保證不對先前登陸的太空船造成損壞。

因此不管法律細節如何,最先登陸這些山峰的國家或公司都擁有實際所有權。

法律漏洞

《外層空間條約》是半個世紀前寫就的了,當時主要由美國和蘇聯主導,在那之後法律學者一直在討論條約的含義,而近期諸如商業太空飛行的興起,提出了條約制定時並沒有注意到的新問題。

2015年美國國會通過的《美國商業太空發射競爭法案》在國際社會引起爭議。該法案規定,儘管沒有人能夠在天體上宣布所有權,但對在太空開採的物質擁有所有權,有權出售獲利。

來自俄羅斯、巴西等國的代表在2017年3月聯合國和平利用外層空間委員會的會議上指出,私自太空採礦事實上是一種據為己有,需要一個全球集團來規範採礦行為。包括盧森堡在內的一些國家則對美國表示支持,同時也希望能成為開發太空資源的主要參與者。內布拉斯加州林肯大學的國際空間法教授Frans von der Dunk指出,國際法是由各國共同指定的,如果一些人認為合法而另一些人認為需要國際管理和授權,將會是個大問題。

就目前的情況來看,月球上最令人嚮往的地區很可能會被以先到先得的方式搶佔,有能力更快到達那裡的富裕的國家或公司將會得到回報。目前並沒有辦法保證這種商業開發能讓有科學價值的區域保留原貌。

倫敦國王學院的倫理學家托尼·米利根指出,應該在掠奪性開發前就直面這些難題。荷蘭萊頓大學的空間法專家Tanja Masson-Zwaan呼籲建立一個類似國際電信聯盟的機構,該聯合國機構能為月球開採的國家分配衛星軌道和無線電頻譜。

多個國家都朝著同一個目標前進,即月球的南極,因為這裡據信有大量的冰。那裡的冰也許是幫助人類適應地球以外的生活的關鍵。目前,至少有五個國家正在進行月球探測任務。

風險收益

儘管爭奪月球房地產的很多計劃已經萌芽,從月球提取諸如稀有元素的自然資源並將其運回地球是個長期目標,甚至被人認為只是個幻想。

考慮到光發射到太空就要耗費巨額成本和超高技術水平,更別提降落在月球表面了,很難想像把月球資源運回地球能很快獲利。

深空工業公司和行星資源公司是本世紀初成立的兩間致力於小行星採礦的私營企業,兩家公司都沒能吸引到足夠的投資來嘗試任何深空資源的開發,最終兩家公司分別被衛星製造商和加密電子貨幣公司收購。

科羅拉多礦業大學的太空資源專家喬治·索爾斯說:「這跟淘金熱時期不一樣,那個年代任何人只要有頭驢或者有把鎬就能去挖金子。」

儘管門檻很高,但專家說如果太空經濟興起,採礦業也可能會隨之而來。

哈佛大學天體物理學家馬丁·埃爾維斯指出,像伊隆·馬斯克的太空探索技術公司(Space X)之類的私營火箭公司正在降低太空發射成本。進入太空越便宜越容易,太空任務就會變得越常見。對燃料及其他資源的需求也會隨之上升,從引力相對較小的月球發射物資可能比從引力大的地球更具成本效益。

鮑勃·理查茲在2010年聯合創立月球快遞公司(Moon Express)時,該公司是參與競爭谷歌月球X大獎(Google Lunar XPRIZE)的隊伍之一,競賽要求團隊自製的探測器登陸月球,在月面移動500米,並回傳數據和清晰的圖片和視頻到地球。獲勝隊伍將得到總額3000萬美元的獎金。競賽的最後期待曾多次推遲,最終定在2018年3月。但直到過了期限仍沒有一支參賽隊伍完成發射任務,因此該大獎賽仍在進行中。

而理查茲的公司如今依然停留在努力衝出大氣層的階段。他計劃在2020年將第一輛車送入月球軌道。但其商業模式——為太空機構和私營企業提供前往月球的運輸服務——長遠來看是否可行還有待考證。

至於月球開發可能引發的爭端,理查茲認為人類有機會作為一個物種來征服這些新領域,而不必互相征服。

(來源:Scientific American,編譯內容有刪減。)

來源|南都周刊

END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南都周刊 的精彩文章:

這個跑贏宜賓地震的預警系統,你一定要了解一下
我希望柯南動畫現在就完結,right now

TAG:南都周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