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極端全球變暖或將導致地球歷史上最大規模物種滅絕

極端全球變暖或將導致地球歷史上最大規模物種滅絕


如果溫室氣體排放繼續不受控制,到2100年,海洋變暖可能達到二疊紀晚期20%的水平;到2300年,可能會達到「大死亡」極端時期35%到50%的水平。

  如果溫室氣體排放繼續不受控制,到2100年,海洋變暖可能達到二疊紀晚期20%的水平;到2300年,可能會達到「大死亡」極端時期35%到50%的水平。


  新浪科技訊 北京時間7月17日消息,據國外媒體報道,一項新研究顯示,極端的全球變暖將導致海洋動物無法呼吸,並引發地球歷史上最大規模的物種滅絕事件。

  2.52億年前的二疊紀-三疊紀滅絕事件消滅了96%的海洋物種和70%的陸生脊椎動物。科學家將這場所謂的「大死亡」(Great Dying)與西伯利亞一系列大規模火山爆發聯繫起來,認為火山爆發產生的溫室氣體導致了全球暖化,進而造成食物鏈的崩潰,然而,究竟是什麼原因使當時的海洋變得如此不適宜生命生存,至今仍是個未解之謎。


  如果關於現代世界氣候變化失控的預言成真,那麼地球很可能再次面臨類似的命運。發表在《科學》(Science)雜誌上的這項新研究指出,隨著氣溫的飆升,水溫升高,大多數海洋生物將無法獲得賴以生存的足夠氧氣。


  科學家表示,人類從二疊紀-三疊紀滅絕事件中吸取的教訓,對當今全球變暖的趨勢有著重大啟示,如果溫室氣體排放繼續不受控制,到2100年,海洋變暖可能達到二疊紀晚期20%的水平;到2300年,可能會達到「大死亡」極端時期35%到50%的水平。


  在西伯利亞火山爆發導致地球大氣層充滿溫室氣體之前,地球海洋的溫度和氧氣水平與今天的海洋相似。在一系列計算機模擬中,科學家提高了溫室氣體的濃度,以對應大滅絕期間的環境,發現海洋表面溫度上升了約10攝氏度,在這個模型中,溫室氣體濃度上升引發了海洋的劇烈變化,最終導致海洋失去了大約80%的氧氣,大約有一半的海底,以及深海的大部分區域都完全失去了維持生命的氧氣。

  研究人員研究了61種現代海洋物種的公開數據,包括甲殼類、魚類、貝類、珊瑚和鯊魚等,以了解它們對這種環境的耐受性。分析結果被整合到模型中,形成了一張「滅絕地圖」。


  模擬結果顯示,受影響最大的物種是那些遠離熱帶地區、對氧氣流失最敏感的物種。來自化石記錄的數據證實,二疊紀-三疊紀大滅絕期間也出現了類似的滅絕模式,已經適應了溫暖、低氧環境的熱帶物種更容易在其他地方找到新家,但對於那些適應了寒冷、富氧環境的物種來說,卻沒有這樣的逃生路線。


  在二疊紀末期,究竟是缺氧、高溫脅迫、高酸度還是有毒化學物質導致了海洋生物滅絕,科學家對此還沒有定論。


  什麼是「大死亡」?


在二疊紀末期,究竟是缺氧、高溫脅迫、高酸度還是有毒化學物質導致了海洋生物滅絕,科學家對此還沒有定論。

  在二疊紀末期,究竟是缺氧、高溫脅迫、高酸度還是有毒化學物質導致了海洋生物滅絕,科學家對此還沒有定論。


  大約2.48億年前,二疊紀結束,三疊紀開始。這兩個地質時代的分界線是二疊紀-三疊紀大滅絕事件,又稱為「大死亡」。此次滅絕事件是地質年代的五次大滅絕事件中規模最大的一次,滅絕事件之後,陸地和海洋生態系統花了數百萬年才完全恢復,比其他大型滅絕事件的恢復時間都更長。


  這次災難性的事件幾乎毀滅了地球上所有的生命。科學家認為,大約95%的海洋生物在這次大滅絕中滅絕,而陸地上只有不到三分之一的生物倖存下來。總體而言,當時大約有90%的生命滅絕,今天地球上所有的生命都是大約當時10%的動物、植物和微生物物種的後代,它們幸運地在二疊紀-三疊紀大滅絕中存活下來。


  此前,研究人員認為是一次巨大的火山爆發將地球籠罩在厚厚的塵埃中,阻擋了太陽光線到達地球表面。新的發現表明,持續了近100萬年的大規模火山爆發向大氣中釋放了大量致命化學物質,導致地球的臭氧層被破壞,地球生命失去了唯一能抵擋太陽致命紫外線的保護層,這種高能量的輻射形式會對生物體造成嚴重損害,造成滅絕物種數量飆升,不過,對於二疊紀-三疊紀滅絕事件的過程和成因,科學界依然存在爭議。(任天)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新浪科技 的精彩文章:

NASA警告:我們或將在有生之年目睹小行星撞擊地球
DNA「條形碼」瞄準生物大發現

TAG:新浪科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