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 > Libra聽證會火藥十足:監管方難以信任Facebook | 矽谷洞察

Libra聽證會火藥十足:監管方難以信任Facebook | 矽谷洞察

更多精彩,敬請關注矽谷洞察官方網站(http://www.svinsight.com)

繼去年扎克伯格被美國國會議員們就 Facebook與 Cambridge Analytica 合作暴露的數據濫用問題「輪番轟炸」之後,今天,Facebook 又被「傳召」 了。

這一次,Libra 數字貨幣和數據隱私問題成為聽證會的主題。

6月18日,隨著 Facebook 發布 Libra 白皮書,幣圈最重量級的玩家進場了。這樣的大動作,自然逃不過美國監管者警惕的目光。7月2日,繼美國眾議員、眾議院金融服務委員會主席 Maxine Waters 呼籲暫停開發 Facebook 的 Libra之後,其他國會議員也加入了她的行列。

美東時間 7 月16 日上午 10 點,「Libra 之父」 大衛·馬庫斯(David Marcus)用兩個多小時的時間回答了美國參議院銀行委員會的一系列尖銳提問。

Libra聽證會火藥十足:監管方難以信任Facebook | 矽谷洞察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更多圖片

(David Marcus在聽證會上,圖自TechCrunch)

聽證會現場:火力十足、氣氛緊張

聽證會現場的氛圍可以用「慘烈」來形容,美國參議院銀行委員會議員們公開表達了「Facebook很危險」、「沒有人喜歡扎克伯格」、「這裡沒有人願意再信任你們」、「Facebook進入支付就是為了讓一個已經太過強大的公司變得更強大」 等言辭一再出現。議員們向馬庫斯提出的主要問題包括:

  • 鑒於 Facebook 以往已經有著多次肆意操縱用戶隱私數據、枉顧新聞專業主義,操縱用戶情緒來賣廣告等「黑歷史」,憑什麼現在你來做最需要信任的金融支付之時,要求我們繼續信任你?以往你們承諾要努力解決的問題哪一個真正解決了呢?如果你信任Libra,你個人願意把自己所有資產和薪水都放到上面嗎?
  • 為什麼把 Libra 總部放到瑞士而不是美國?Libra 如何有效保護消費者數據,如何應對洗錢和恐怖主義融資、欺詐和盜用等問題?尤其是 Libra 是跨國界的,如果詐騙者是來自西班牙的,詐騙後果是在另一個國家,你們要遵守哪個國家的法律來保護用戶?用戶要打電話給哪個法律部門?
  • Facebook會允許其他數字錢包在平台上的使用嗎?如何處理競爭者關係?
  • Libra的商業模式是什麼?委員會到底是哪些人在負責?

面對一個個質疑,馬庫斯的回答總基調延續了聽證會前一天公布的證詞里總結的:Libra 將遵守所有美國法規,在美國立法者的擔憂得到解決之前不會發幣。具體回答如下:

信任問題。人們不必信任Facebook,因為它只是現有 28 個 Libra 基金會成員中的一員,以後可能只是 100 個或更多的理事會成員中的一個。Facebook 只有一票投票權,Libra 建立在開源系統之上,Facebook 不想、也不會控制它。

Libra聽證會火藥十足:監管方難以信任Facebook | 矽谷洞察

(現有的Libra基金會的28個成員)

不僅如此,馬庫斯還表示,願意將個人資產和薪水都放在 Libra 上,以示對該系統的信任。

此外,馬庫斯從頭到尾多次重複給出的,其他應該信任Facebook做這件事的理由是:

「Facebook選擇做這件事,不僅是因為它有資源和能力來做,還因為它認為Libra可以對世界有益。試想一個身處他國的女兒要給母親匯款,如今要付高昂的轉賬費用,用的時間還很久。而Libra可以讓人們不管身處哪裡,都可以用手機迅速、安全、低成本的轉錢」。

馬庫斯還認為,數字貨幣已經是大趨勢,美國在實時支付領域已經落後,如果美國不再主動加入和反應的話,就會冒著在區塊鏈技術競爭上落後的風險,其他國家就會崛起,美國就會繼續落後。

Libra 的好處不僅於此,馬庫斯還認為,Libra 「能更好地幫助 Facebook 現有平台上的 9000 多萬商業用戶降低支付成本,從而創造更多工作」。

監管和用戶數據保護 | 「Libra基金會選擇將總部設在瑞士絕對不是為了逃避任何責任,絕不是為了逃避美國法規 ... 儘管它確實在瑞士註冊,但它也是在 FinCEN(金融犯罪執法網路)的管理下註冊的」。

至於為什麼要註冊在瑞士?馬庫斯的回答是,因為瑞士 「在國際金融領域的優勢... 世貿組織、國際清算銀行都在瑞士。」

同時馬庫斯也強調,Libra 不會在解決美國監管當局的憂慮之前發布,美國應該引領世界數字貨幣的規則制定。

是否會被用於洗錢乃至毒品交易等非法活動 | 「Libra不是一個匿名數字貨幣,用戶不是匿名的,要使用它的數字錢包服務,用戶需要上傳政府支持的真實身份認證文件,Libra正在跟美國FinCEN (金融犯罪執法網路)共同解決這個問題。」

Libra 協會不能接觸到消費用戶。Libra系統本身會有高標準的安全編碼,如何使用數字貨幣的金融教育和共識原則也會嵌入到 Libra。Libra 加密錢包 Calibra 直接銷售或直接貨幣化用戶的數據並非「故意為之」,如果它與其他金融機構合作提供額外的金融服務,則會要求用戶同意為此目的而使用數據。

商業模式與是否壟斷| Libra 的收入主要會來自兩方面:一,Facebook上現有平台上的 9000多萬商業用戶的支付鏈條更快捷和低成本帶來的平台收益;二,與其他金融機構合作提供額外的金融服務產生的收益。

Libra 加密錢包 Calibra 雖然和其它錢包存在競爭關係,但它將會為用戶提供多種支付選項,包括信用卡和銀行卡。Calibra 將具有互操作性,因此用戶可以與其他錢包來回發送資金,數據將具有可移植性,因此用戶可以完全切換到競爭對手。

但馬庫斯同時也表示,在 Messenger 和 Whatsapp 中,Facebook 只會選擇集成自己的Calibra加密貨幣錢包,並拒絕在其中嵌入競爭錢包。考慮到Facebook各類應用的龐大用戶基數,這一獨家性,可以使 Calibra 比銀行、PayPal、Coinbase 或任何其他潛在的錢包開發商更有優勢。

Facebook 還值得再被信任嗎?

矽谷洞察在整場聽證會後感觸最深的一點是,美國參議院銀行委員會的議員們反反覆復在 「我們沒辦法再信任Facebook」 這一點上打轉。

美國區塊鏈權威媒體 CoinDesk 發文稱,本次聽證會議員們提問的關於 Facebook 本身的問題顯然更多,而關於加密技術、區塊鏈技術本身的問題很少,文章作者認為,這或許體現出法律制定者對 Facebook 的不信任,超過了對區塊鏈技術本身的不信任。

Libra聽證會火藥十足:監管方難以信任Facebook | 矽谷洞察

多次就信任問題發難的 Sherrod Brown 在隨後面對記者的採訪時也坦承,很難讓美國人信任一個巨頭公司。「美國人不信任華爾街,他們現在把這些大的技術公司也列為『同流合污』的對象。」

馬庫斯也在聽證會結束後發 Twitter 再次強調:「在我們完全解決監管機構的問題之前,我們不會啟動 Libra。 我們也認識到,對於Calibra錢包來說,信任是至關重要的。"

Libra聽證會火藥十足:監管方難以信任Facebook | 矽谷洞察

有趣的是,關於 Libra 的監管,馬庫斯提到,由於 Libra 基金會註冊在瑞士,關於用戶數據隱私的問題,將自然會接受瑞士聯邦數據保護和信息委員會(FDPIC)的監管。

但是,FDPIC 的發言人 Hugo Wyler 在接受美國媒體 CNBC 採訪時卻表示:「直到今天,我們尚未與 Libra 的發起人交流過。我們希望 Facebook 或 Libra 的其他推動者,在時機成熟時為我們提供具體真實的信息。只有這樣,我們才能檢查我們的法律諮詢和監督能力的程度」。

矽谷洞察就 Libra 聽證會的熱點,諮詢了矽谷的一些區塊鏈從業者。

一位做區塊鏈節點運營服務的朋友提到,從技術角度來看,Libra 使用的是 PoS 共識機制,將帶來一個去中心化的網路。去中心化的實現在於不同類型的節點將因為其參與維護網路、確認交易而獲得經濟回報的激勵。而至於回報率如何制定,規則到底是由基金會所有成員來投票決定、還是由 Facebook 這樣牽頭的巨頭來決定,目前還是未知。

另有行業人士提出,Libra 未來的合規成本只會更高。因為任何接觸美國伺服器的資金轉移都必須接受監管 —— 即便交易雙方都在美國境外,除非 Libra 在美國不設節點,數據和美國的所有數據中心隔離。

但這樣來看,Libra 如果未來不收取高額的手續費,似乎只能靠 「賣數據」 變現支持系統的運營,這將又回到他們被社會和執法者質疑最多的問題上。

Libra VS 中國:數字貨幣的全球性挑戰?

在本次聽證會上,馬庫斯提出的 「美國在實時支付上已經落後,如果美國不主動來做,很有可能會落後」 的觀點,很容易讓人聯想到國內已經無處不在的手機移動支付。

Facebook 提出的 Libra 通過服務平台商家便捷支付,以及和第三方金融機構合作提供更多服務的盈利模式也與國內的微信和支付寶有相似之處。僅就實時支付來看,微信便是「社交+支付」的成功範例,但是微信畢竟只是國內用戶主導,說到底是「只支付,不跨境」,而全球社交卻是 Facebook 最拿手的優勢。

那麼,Libra 會進入中國嗎?

有可能,但可能性很低。在中國能有足夠體量與之抗衡的最大可能就只有微信。儘管不夠國際范,用戶基礎也不到 Facebook 總數的一半,可微信滲透的應用場景卻很強大。但微信上所有的支付必須依託銀行,直接使用法定貨幣,銀行系統為微信支付承擔了身份認證和轉賬結算這兩大業務。

看來,微信的社交再厲害,目前也未能撼動傳統的金融模式,而 Libra 卻是直接對銀行構成了威脅。

更多精彩,敬請關注矽谷洞察官方網站(http://www.svinsight.com)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矽谷密探 的精彩文章:

專訪《矽谷百年史》作者:AI、基因編輯如何在未來10年重塑人類生命形態?
人工智慧應用於醫療保健黑暗面的警告 | 矽谷洞察

TAG:矽谷密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