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趣味 > 用國畫的方法看世界 你的人生不止一個焦點

用國畫的方法看世界 你的人生不止一個焦點

|采銅:浙江大學心理學博士,學習、思維方法研究者,個人公眾號「采銅的創想世界」。暢銷書《精進1》多次霸佔排行榜榜首,曾獲「亞馬遜新銳作家」

這是采銅@一刻talks的分享。中國畫和西方畫的區別就在於有沒有焦點,中國畫展開就是一個故事,它會讓人的視角不斷發生變換。采銅認為中國畫的特點對於人生也有借鑒意義,它讓你看待世界的時候更加全面客觀。

文章共1379字,閱讀需要5分鐘

中國古代的繪畫和西方的繪畫,是有非常典型的不同。兩者並沒有高低之分,因為它們是完全不一樣的東西。

在西方的繪畫裡面,最典型的是它的畫法是焦點透視,我們想像看一個東西,一個觀看者,他站在這個畫前,他是有個固定的焦點的,事物是從這個焦點出發,由中心往外發散過去的。

但是中國古代的繪畫,特別是山水畫,它的特點是沒有特定的焦點,一幅畫它可能是有多個焦點。特別是如果這幅畫越大的話,你可以採取的焦點更多。

更甚至於,比如說一個捲軸的畫,它是長卷畫,它的看畫的方式是一邊捲軸一邊卷開,隨著展開的程度越多,視點也在移過去,所以看一幅畫像看一部電影一樣,人的視角是移動的。這幅畫其實講的就是一個龐大的故事,它是敘事的畫,這是中國繪畫的特點。

有一個叫方文的中國學者,他在美國的一個最頂尖的學府和博物館組織他的中國繪畫的研究。

他提出一個觀點:中國畫的間是由多個平面構成,你看到這幅畫,這是一個古代的畫山水畫的局部,你其實是可以像切肉片一樣,把它切成好幾個面,簡單點叫圖層,好幾個圖層它是疊加在一起的。

一幅典型的山水畫,它有近景、中景、遠景。近景可能是一塊巨大的石頭,或者一棵松樹,中景它可能是這個河有幾艘船,烏棚船,遠景可能是一座很高大的山。

中國畫的畫法是不符合西方的焦點透視的,因為它是平行透視,也就是說近景,這幾塊石頭,它就是一個平面,它這是一個焦點,這裡是一個焦點,從近到遠,它是不同的平面疊加起來的,你看一幅畫可以去移動你的視點,最後疊加在一起,構成在統一的這一幅作品上。

所以觀看中國畫的方法其實就是要轉換視點。我們看別的事物,不管是簡單的日常生活用品,或者是複雜的高科技的系統,我們都是可以採用類似的方式去看。

同時看書也是這樣,蘇軾他曾經在一封信裡面教導一個晚輩,怎樣更好的看書做學問,他就說了這句話。

這句話的意思是什麼,這個世界上的書很多,可以看的東西很多。但是,我們看書不要太貪心,看一本書,假設這本書是非常好的,我們要分多次看,每一次就只做一意求之,只看它其中某一個方面。

一本好的書你就得分多次看,而且這多次看並不簡簡單單是次數的重複,而是你的注意焦點在切換。

第一遍你關注在這個地方,第二遍你關注在那個地方,每一遍是有一個不一樣的主題,這就叫做每次只做一意求之。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一刻talks 的精彩文章:

揭開黃金時代面紗,從大文娛探知大眾文化
物理學家李淼:為什麼當代人都得懂點量子力學

TAG:一刻talk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