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娛樂 > 「懸疑化」+「喜劇化」,《小大夫》或將打破都市情感創作僵局

「懸疑化」+「喜劇化」,《小大夫》或將打破都市情感創作僵局

「懸疑化」+「喜劇化」,《小大夫》或將打破都市情感創作僵局

作者|爽子

近日,由愛奇藝、北京海東明日影視聯合出品,張海東擔任總製片人,董子健、張嘉倪領銜主演的都市情感劇《小大夫》順利殺青。該劇以醫生這一職業為故事背景,從小人物的視角出發,在保留了觀眾喜愛的行業劇、情感劇精髓的基礎之上,以人物情感和人物關係取勝。自開拍之初,便受到了很高的關注。

且與時下流行的都市情感劇不同,該劇還在都市情感劇的基調之下,加入了「懸念化」「喜劇化」的元素,在打破傳統敘事模式的同時,更通過知識旁白、動漫元素的加入,匠造了自己的劇集風格。

可以說,《小大夫》並非是一部傳統意義上的醫療行業劇,而是一部醫療輕喜劇。正如該劇總製片人張海東所言:「《小大夫》主要講述了平常人的生活百態,輕鬆詼諧的風格比傳統意義上的平鋪直敘多了一些起伏感,更多了一些期待的東西。」

「懸疑化」+「喜劇化」,《小大夫》或將打破都市情感創作僵局

「諜戰化」都市情感劇如何打造?

「以醫療為題材的都市情感劇以前做過很多,最近也有不少在拍的,但我們不想再重複以前的模式,說實話也不太容易做出新意。」

在《小大夫》拍攝現場,烹小鮮見到了編劇王小槍。過去一向以《面具》《密使》《追擊者》等年代諜戰題材作品見長的他,此次操刀了一部都市情感題材作品,這不免讓很多人感到吃驚。而他本人對這份吃驚也表示了「理解」,「諜戰戲寫累了,想換一個題材。我原來是學醫的,在醫院工作過幾年時間,一直就想寫一個醫療題材的劇本。」寥寥數語交代了《小大夫》的創作初衷。

其實作為都市情感劇的一個門類,醫療劇近些年並不少見,比如《急診科醫生》《外科風雲》等等,但想做出新意卻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並且珠玉在前,《小大夫》如何能夠實現差異化打法?王小槍為烹小鮮剖析了自己的創作思路:「這裡面大概分兩部分,一部分是男女主情感戲,還有一部分是醫療內容,而在醫療內容的部分,《小大夫》採用了一種『諜戰』的方法構思而成。」

「懸疑化」+「喜劇化」,《小大夫》或將打破都市情感創作僵局

提到「諜戰」兩個字,王小槍的眼睛裡閃出了一絲光亮。都市情感劇「諜戰化」?他的回答引起了烹小鮮的好奇。「傳統醫療劇的開始一般都是由一個病人出現了一些癥狀為開端,然後找到醫生尋求解決方法。《小大夫》並不是。」在王小槍眼中,醫患關係並不止救死扶傷那麼簡單,很多時候病人還會因為一些原因撒一些謊,隱瞞一些東西,而這就形成了一種「抓特務」的感覺。基於對醫患關係的不同解讀,在具體創作本身方法上面,王小槍在《小大夫》中運用許多諜戰劇常用的方法,比如說懸念、反轉、倒敘等等。

同時,王小槍也表示了創作難處,歷時7、8個月,劇本反覆打磨,「怎麼把醫療題材用諜戰的方法去寫的確很傷腦筋。」

「比如一個患者,他有什麼病?他為什麼不說?他因為隱瞞了這個事情,導致發生了一些別的後果後,醫生在這個過程中怎麼懷疑他?他又是怎麼露出馬腳的?怎麼發現他的一些蹤跡的?然後抓住他的?這些戲的編織過程是在用情節性的寫法來寫一個生活劇,就像畫圖紙一樣需要步步為營。」一連串的反問勾勒了王小槍創作中的思忖。

「懸疑化」+「喜劇化」,《小大夫》或將打破都市情感創作僵局

當然,在劇中,除了諜戰化元素的加入,《小大夫》還運用了一些王小槍一向擅長的喜劇元素,比如被他稱為「中國式幽默」的台詞和劇情趣味感的打造。

在「諜戰化」帶來的懸疑氣息基礎上,加入一絲幽默感,能夠更加照拂觀眾的觀劇感受,「現在大家現在過得都很辛苦,節奏也快,壓力也大,影視作品是用來解壓的。並且從主流劇集的發展和趨勢來講,包括國內也好,亞洲也好,歐美也好,兩個趨勢不可不關注,第一個是懸念感,第二個就是喜劇化。這兩個元素是可以不分國界,不分文化的」, 王小槍說道。

「懸疑化」+「喜劇化」,《小大夫》或將打破都市情感創作僵局

從「小人物」著眼,鍛造回歸生活佳作

「現在的醫療劇很多人都說不太相信,我個人覺得原因有幾個。第一,影視劇中出現的醫療劇和我們生活中所看病的體會是完全不一樣的;第二,生活中的醫院環境、醫生、護士,帶給人的感覺和影視劇中有很大差別;第三,還有一些醫療劇,高跟鞋、耳環、首飾,醫護人員的裝扮並不專業。」王小槍表達了一些對當下部分醫療行業劇創作懸浮的看法,並表示在《小大夫》中盡量規避這些問題。

同時,一旁的醫療顧問周醫生也對這種說法表示了肯定。作為臨床醫生,對於此次加入《小大夫》的拍攝之中,她本人也表達了自己一些的想法:「醫生是一個專業性比較高的職業,顯然演員出演醫生還是具有一定難度的。」

因此,在拍攝過程中,周醫生會專門負責對演員進行親身指導,從服裝穿戴到工作日常,甚至細化到病房中如何巡房、手術室怎樣操作手術、和病人家屬如何溝通,事無巨細,以實際出發確保劇集的專業性。

「懸疑化」+「喜劇化」,《小大夫》或將打破都市情感創作僵局

另外,由於《小大夫》在創作初期就已經確立了和傳統醫療劇做區分的方向,即聚焦人物塑造。因此,「醫療行業」更多是作為劇中人物的生活和工作的場景出現。總體來說,《小大夫》還是一部聚焦小人物生活的作品。

而這點在劇中的男女主角構架上尤為明顯,無論是男主角——有些小聰明、小雞賊的產科「小大夫」郭靖,還是女主角——專業、果敢的急診內科「預備役大醫生」黃蓉,他們背後所代表著的都是現實生活中的小人物,不那麼完美和偉大,但是足夠真實,更具煙火氣。

以張嘉倪飾演的女主黃蓉進一步舉例來說,關於這個角色的塑造,編劇王小槍就加入了許多對當代獨立女性以及年輕群體獨立價值觀的解讀,「就像《延禧攻略》一樣,隨著中國女性地位在的不斷提高,尤其是當下一些年輕人,他們的愛情觀和價值觀和以前相比均發生了很大的變化,黃蓉這個角色是十分『颯』的,眼裡不容沙子,即使婚姻受打擊也並不向生活低頭。」

「懸疑化」+「喜劇化」,《小大夫》或將打破都市情感創作僵局

行業洗牌期,求新求變是唯一出路

如同業內對王小槍操刀都市情感劇感到驚訝一般,對於曾擔任過《拿什麼拯救你,我的愛人》《面具》等多部賣座影視劇的影視劇製片人張海東此次轉型都市情感劇創作,很多人也感到了意外。

而談及此次《小大夫》項目的立項初衷,張海東表示,因為之前出品的作品大多講述的都是80、90年代的故事,距今都已經有20、30年的時間跨度了,因此創作一部反映當下人生活的作品一直是她所思考的方向。基於對都市情感劇的關注和王小槍劇本的紮實基礎,《小大夫》的立項就此成立。「《小大夫》是一部比較具有當代都市時代氣息的一部劇作,相信屆時會引起強烈的市場反饋的。」再回首和展望之中,張海東對《小大夫》期待滿滿。

當然,身處行業洗牌期,對於此次轉型是否與「求生欲」有關,張海東給予了不同的解讀,「去年行業遭遇了寒冬,其實是在倒逼創新。中國的影視劇發展是非常快的,可能半年市場上需要的劇種或者題材就已經不一樣了,如果再做四平八穩的東西出來顯然是不行的。

從市場需求到觀眾的口味,各方面都需要作出改變。」而談及《小大夫》的破局之處,除了王小槍對故事的「懸疑化」+「喜劇花」的「諜戰創作手法」,張海東就劇集的拍攝手段方面也介紹道。據了解,《小大夫》還將破次元,加入一些影像化旁白和動漫風格的別出心裁。

「懸疑化」+「喜劇化」,《小大夫》或將打破都市情感創作僵局

「想要達到的還是一個代入感。其實在很多美劇中,動漫風格和風趣幽默的旁白語言已經嘗試過了,取得的效果還是非常不錯的。所以在《小大夫》中,將進一步強化這種旁白形式,啟用影像旁白,以劇中的身份直接和觀眾互動,對於當下審美多元的觀眾來說,相信他們不會覺得突兀和陌生。」

不過,由於這種拍攝方式在國產劇中還算少見,因此,在《小大夫》的拍攝周期上,也對《小大夫》的拍攝周期提出了要求,「會浪費一些時間,比如機位設置以及演員表現力的指導等,但是也是比較值得的付出吧」,張海東笑著說。

目前,《小大夫》已經順利殺青並開始進入後期的製作過程中,當然,在行業大環境不樂觀的情況下,《小大夫》能夠有條不紊地積極順利推進,無疑離不開多方的努力。對此,張海東本人就表達了感慨之意:「 我覺得現在能推進下去的項目,絕對不是偶然或者是運氣,因為現在投資方、製作人,包括平台,都非常理智。在選擇一個項目的時候,這個項目之所以能夠存活,能夠發展,能夠在市場上面世,一定是因為它在很多方面具備了這樣的條件。」

「懸疑化」+「喜劇化」,《小大夫》或將打破都市情感創作僵局

對於《小大夫》來說,影視作品更像一個產品,只有具備了成熟的因素,才能夠「瓜熟蒂落」。在市場狀況愈發嚴峻的同時,並不是市場不需要作品了,只是需求的作品越來越精緻了,也越來越需要適應整個市場的大環境了。基於這幾個方面產出的作品,將來在上線之時接受度也一定是最廣泛的。《小大夫》就是如此。

——END——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TA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