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健康 > 很多國人都在「假裝」查癌?這些癌症篩查項目,請一年做一次

很多國人都在「假裝」查癌?這些癌症篩查項目,請一年做一次

這裡有兩組數據:2018年,美國癌症學會官方期刊發布《2018年全球癌症統計數據》顯示,我國的癌症發病率和死亡率均為世界第一;2019年1月,中國國家癌症中心發布最新一期的全國癌症統計數據顯示:我國平均每天有超過1萬人被確診為癌症,每分鐘就有7.5個人被確診為癌症。

如果說,第一組數據可能與我國龐大的人口數量相關而令人帶有一絲僥倖的話,那麼看完第二組數據後,相信絕大多數人應該能確實地感受到,癌症與我們的距離真的已不再遙遠。

(2018年中國癌症發病率TOP 10)

上圖為2018年中國發病率前十的癌症,看看是否有你所熟悉的呢?

與我國癌症極高發病率相對應的是,我國癌症患者的生存率與發達國家之間的較大差距。美國最新的癌症統計數據顯示,在過去一年美國居民的癌症發病率雖然沒有明顯降低,但癌症死亡率卻在持續下降,這不僅僅是得利於醫療技術的發展,更重要的是對癌症預防性篩查的高度重視。而這也是我國居民在癌症預防上一直做得比較欠缺的部分。

目前,國際上常見的可進行早期篩查的癌症包括肺癌、乳腺癌、結直腸癌、前列腺癌及宮頸癌等。

目前,我國癌症早期篩查的發展中正主要面臨這兩個問題:一是癌症早期篩查的普及率不高,大多數人不知道或不敢做;二是很少有人能採取正確的篩查方法,大多數人依賴於常規體檢來檢查癌症。

但是,常規的健康體檢等項目真的能篩查出癌症嗎?——其實很難。因為癌症在早期往往潛伏很深,絕大多數不會導致身體各項常規指標的異常,因此很難發現,但是,常規體檢對於其他慢性病的早期篩查還是有效的,因此也不可忽視。

此外,在具體的癌症篩查方式上,可能會因為地區性的醫療水平限制,以及自身專業知識的缺乏,導致在篩查方式上容易選擇無效或排查率極低的檢查方法。

最常見的如我國癌症第一大殺手——肺癌,在很多地方目前仍然依賴X光片篩查肺癌,而實際上,它並不能準確排查出早期肺癌,只對中晚期肺癌的排查有一定效果。這樣的情況不在少數,這也導致了我國當代許多中青年的「假裝」防癌現狀。

一、肺癌篩查——胸部低劑量計算機斷層掃描(LDCT)

肺癌是我國發病率和死亡率最高的癌症,無論男女。經過國際上多個國家如美國、義大利、比利時等對肺癌篩查的對照研究證實,在肺癌篩查中選擇胸部低劑量計算機斷層掃描(LDCT)/ 低劑量螺旋CT,對降低肺癌患者死亡率有顯著效果。

而對於目前市面上推薦的宣稱能夠檢測腫瘤標記物的「專業防癌體檢套餐」,香港大學生化博士葉森表示,與該檢測方法的癌症篩查意義相比,檢測過程對公眾帶去的傷害可能更為顯著,因此並不建議普通公眾採用該套餐。

二、乳腺癌篩查——乳腺彩超、乳腺鉬靶聯合篩查

乳腺癌是我國女性中發病率最高的癌症類型,因此早期篩查尤為重要。而瑞典Lund大學的最新研究表明,數字乳腺斷層攝影( DBT) 即3D鉬靶在乳腺癌的早期篩查上比傳統的乳房X線攝影靈敏20%,特別是對於乳腺密度較高(如年輕)的女性更為有效。因此目前臨床上,乳腺彩超和乳腺鉬靶聯合篩查的方式是對於早期乳腺癌篩查準確度最高的檢測方式。

(常見癌症篩查方式,來源於中國中藥雜誌)

三、胃癌篩查——胃鏡

胃癌和肝癌的死亡率僅次於肺癌,而其早期癥狀幾乎不明顯,很容易誤判為胃腸炎症,目前最有效的胃癌篩查方式就是做胃鏡,其他的檢測方式對於早中期胃癌的篩查準確度都不高。若胃鏡篩查過程中發現異常、難確定的情況,還應配合活檢檢查病理情況。

四、肝癌篩查——甲胎蛋白 肝臟超聲

肝癌檢查僅僅靠腹部B超其漏診率是很高的,目前國內外專家均建議,聯合甲胎蛋白檢測和肝臟超聲檢查對於肝癌高危人群而言是準確率相對最高的方式,如果檢查中發現異常還需要做進一步的磁共振和CT檢查。

實際上,由於癌症病因的複雜性,目前除了肺癌、宮頸癌、乳腺癌和結直腸癌有相對確切、權威的早期篩查方法以外,其他大多數癌症目前只能一定程度上進行稍差檢測,但還存在較大的錯診、漏診率,因此並不建議所有人都進行早期篩查。但是,相關癌症高危人群如年齡50歲以上、有癌症家族史,長期吸煙、飲酒、服用藥物,生活環境惡劣,從事高風險職業等,最好定期檢查。

參考文獻:

1、唐碧瑋、王學梅、吳靜:《癌症篩查的現狀及進展》,2018年,《中國公共衛生管理》。

2、《3D 鉬靶是更準確的乳腺癌篩查方法》,2019年,《全球腫瘤快訊》。

3、金泉:《告訴你婦科癌症篩查的秘密》,2018年,《防癌治癌》。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39健康網 的精彩文章:

夏季腎結石高發?泌尿科醫生告訴你,預防結石這3點很重要
身體脂肪越少越好?這4個好處,擔心你還不知道

TAG:39健康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