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諸葛亮獻出重要計策,看似很高明,卻被劉備否決

諸葛亮獻出重要計策,看似很高明,卻被劉備否決

「未出茅廬,已知天下三分」,這是後人對諸葛亮的高度評價。熟悉《隆中對》的人都知道,諸葛亮的戰略規劃第一步是「跨有荊、益」,然後才有機會逐漸進取天下。可惜後來的局勢發展超出了諸葛亮和劉備的預料,劉備即便是全盛時期,也僅僅佔據荊州5個郡,最重要的南郡還是找東吳借的。這位劉備未能恢復漢室埋下了伏筆。

在許多人為此扼腕的同時,還有一部分人將這一責任歸結於劉備優柔寡斷之上。之所以有人這麼認為,其原因還是在於諸葛亮初出茅廬的第一計。這一計看起來非常高明,可是卻被劉備無情否決。劉備也因此錯過了全據荊州的唯一機會,為後世詬病。那麼,事情的真相究竟如何呢?

劉備在脫離袁紹沒多久,就投奔了劉表。劉表對於劉備是既防備,又利用。於是,劉備被劉表安排在新野,放在抗曹第一線。後來由於劉備招兵買馬,劉表擔心不好控制,於是將劉備調回離劉表更近的樊城。這一段經歷,在《三國志?先主傳》中有比較詳細的記載:「益其兵,使屯新野。荊州豪傑歸先主者日益多,表疑其心,陰御之。」在劉表的干預下,劉備有志難伸,眼看著功業難立,不禁傷感。

裴松之注引《九州春秋》中記載,劉備在傷感中竟然言語失當,險些遭來劉表更大的猜忌:「備住荊州數年,嘗於表坐起至廁,見髀里肉生,慨然流涕。還坐,表怪問備,備曰:『吾常身不離鞍,髀肉皆消。今不復騎,髀里肉生。日月若馳,老將至矣,而功業不建,是以悲耳。』」

不過,劉備終究是一代梟雄,劉表雖然將劉備困住,但劉備並不願意坐以待斃。建安十二年,劉備請出了名士諸葛亮,並且通過諸葛亮在荊州集團的特殊身份,成功聯合了公子劉琦,劉備的實力得到了壯大。如果沒有曹操的南征,給劉備足夠的時間,相信劉備也能逐漸吞掉荊州。

只可惜,曹操沒有給劉備機會。建安十三年,曹操在北邊基本穩定後,率大軍南征。而劉表突然病逝,次子劉琮在蔡瑁、蒯越等人的蠱惑下,投降了曹操。劉琮的投降,令劉備猝不及防,險些帶來滅頂之災。《三國志?先主傳》記載:「先主屯樊,不知曹公卒至,至宛乃聞之,遂將其眾去。」在曹操突然殺到的情況下,劉備當機立斷,放棄樊城逃遁而去。

正是此時,諸葛亮在初出茅廬後,獻出了人生中第一次險計。《三國志?先主傳》記載:「過襄陽,諸葛亮說先主攻琮,荊州可有。先主曰:『吾不忍也。』」於是,劉備放棄了奪取荊州的時機,而選擇繼續逃亡。許多人以此責備劉備,認為劉備放不下仁義的虛名,導致坐失良機,將荊州拱手讓給曹操,給自己以後帶來了無盡的麻煩。

這種觀點,有兩個問題。第一,此時進攻襄陽,是否能拿下是個未知數。而且,即便拿下襄陽,也未必能抵抗得了曹操的大軍。從荊州豪強的表現來看,他們顯然更願意歸順曹操。因此,此時如果劉備真的聽從了諸葛亮的建議,提前和曹操決戰,相信過不了多久,劉備連突圍都成問題。

第二,劉備的仁義是虛名。這種觀點,有點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劉備在亂世中,逐漸嶄露頭角,依靠的絕不是興復漢室的旗號,更不是劉皇叔的虛位。劉備所到之處,人心歸順,這並不是因為劉備虛偽,而是因為劉備是真仁義。《三國志?先主傳》記載:「琮左右及荊州人多歸先主,此到當陽,眾十餘萬,輜重數千兩,日行十餘里」,劉備是戰場的老江湖了,不可能不知道兵貴神速的道理。正是因為劉備此舉,才導致後面被曹操追上大敗。長坂坡之敗,劉備本人都差點喪命,這難道是虛偽嗎?

因此,劉備沒有聽從諸葛亮的計策,並不是因為劉備放不下虛名,而是進行認真判斷的必然結果。第一,劉備是真的仁義,對劉琮下手確實不夠仁義,自己經營多年的招牌難免砸掉。第二,此計過於危險,成功的概率太低,劉備犯不著冒這麼大的險。不得不說,畢竟常年混跡於江湖,劉備對於局勢的判斷還是強過了初出茅廬的諸葛亮。

參考書籍:《三國志》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燦爛海灘 的精彩文章:

徐庶推薦諸葛亮時,出現過一個疑問,至今依然沒有答案
呂蒙拿下荊州,白衣渡江並非制勝之策,這一招才是勝負手

TAG:燦爛海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