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道德經:上品皆自然,是一種得道的境界

道德經:上品皆自然,是一種得道的境界

上品皆自然,中品人皆知,下品人唾棄。

很多人以為,富貴、成功、快樂就是上品,從老子的角度看,只是中品而已。

上品皆自然,是一種得道的境界。

讀《道德經》第十八章,可以知道其中的規律。

大道分裂,五行衍化,呈現萬物昌盛。

老子說:「大道廢,有仁義。」

為什麼大道廢,才有仁義出來?

這個「廢」,不是丟棄的意思,而是:分裂,衍化。

黃老思想的典籍《陰符經》說:「天有五賊,見之者昌。」其中的五賊,是從大道分裂而來。

古人說,五賊是五行,水、木、火、金、土,對應有五德:仁、義、禮、智、信。

正因為有水、木、火、金、土,才衍化出宇宙萬物。

所謂「見之者昌」, 見,同「現」,呈現出來昌盛。

舉一個大自然的例子:

一粒種子發芽,長出小樹苗,最後長成參天大樹。

大道,就像一粒種子,長成樹苗後,種子就廢了,樹的枝葉,就好比仁義。

枝葉,是從種子成長來的,二者形態完全不一樣。

仁義,是從大道衍化出來,二者性質完全不一樣。

人到中年,如日中天,然後下降,修身養性,是與天爭命。

明白「道」的衍化規律,就能理解這句話:「順之者昌,逆之者亡。」

大道順著衍變,就是昌盛;如果逆行的話,就是消亡。

比如說,人的一生。嬰兒,少年,青年,這是一個「增長」的過程;人到中年,如日中天,四十來歲,到達生命昌盛的極點,然後開始走下坡路,中年,老年,這是一個「消減」的過程;到最後,人的生命能,也就是精、氣、神,「消減」到零,人就會步入「終止、死亡、消失」。

天道,有生,有殺;人道,有生,有死,這是一個良性平衡。

人到中年,如日中天,然後開始下降。

修行的人,走的是逆行的路,與天爭命。

天要不斷「消減」人的生命能,最後歸零,死亡;修身養性的目的,是保持自己的生命能「盈滿」,能平衡「消減」,從而延年益壽,甚至達到道家說的長生不老。跳出三界外,不在五行中。

太極生陰陽,這個世間的一切,都是對立統一的關係。

大道是太一,太極,一個完整的圓。

大道廢,這個完整的圓打破,就衍化出陰陽,五行,萬物。

陰陽,是最基本的變化單位,就像現代電腦0和1的二進位一樣。電腦幾乎無所不能,但其基本的運演算法則,就是0和1的二進位。

這個宇宙的陰陽變化,就是0和1的二進位,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

老子說:「慧智出,有大偽。」

「慧智」和「大偽」,是一對陰陽,二者是互相對立,互相共存的關係,少了任何一個,另一個都不復存在。

所以莊子說:「聖人不死,大盜不止。」

聖人和大盜,也是一對陰陽。有聖人,就有大盜;有大盜,就有聖人;二者對立又統一;想制止大盜,那麼就不要推崇聖人。

積極的東西,和負面的東西,本是同根生。

王弼註解《道德經》說:「美惡猶喜怒也,善不善猶是非也。喜怒同根,是非同門,故不可得而偏舉也。」

喜怒同根,是非同門。明白這個道理,自然理解老子說的這句話:「六親不和,有孝慈;國家昏亂,有忠臣。」

奸臣和忠臣,是同根生;孝慈,和不孝不慈,也是同根生。

道家這種矛盾、對立、相剋的關係,廣泛運用到中醫當中。自古「道」和「醫」是不分家的,一脈相承。

比方說,最典型的:冬病夏治。

冬和夏,是對立的。冬天的病,在夏天治,最好。

冬天,有的人氣血不足,手腳冰涼,怕冷,畏寒。平衡的辦法,就是提升「陽」。夏天入伏以後,是提升「陽」的最佳時間。

這段三伏天,藉助天時、地利,最容易拔除體內的寒氣。因為熱克冷,火克水。剋制,降服,調和,平衡,身體自然健康。

中醫的治病原理,其實就3個關鍵詞:相生、相剋、平衡。

具體就不多說了,總而言之,中國傳統文化的源頭,《道德經》也好,《易經》也好,《黃帝內經》也好,不單單是文化、智慧,還有生命、科學、宇宙、天文、地理,等等。值得我們用心去研究。

每天解讀一篇經典,喜歡的朋友,可以點關注,和我一起堅持讀書、提升自己。本文由易瑾還原創,歡迎轉發,分享給更多人。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易說蓮花 的精彩文章:

通過一個人說的話,就可以知道他的為人,這麼多年沒失手過
老祖宗3條智慧之言:人在低谷時,靜心讀幾遍,重新激活自己!

TAG:易說蓮花 |